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55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桩平台技术领域内的用于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包括承力筒、连接杆、主桩套管、辅助桩套管;多根所述承力筒通过数根所述连接杆连接成立体结构保持架,所述辅助桩套管连接于所述保持架顶部的侧面;所述主桩套管包括第一主桩套管、第二主桩套管,所述第一主桩套管与所述第二主桩套管沿所述承力筒的竖直方向同轴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沉桩保持架的承力筒的竖直方向设置两个上下同轴的主桩套管,由于主桩套管与保持架为刚性连接,且主桩套管与主桩的间隙可通过制造工艺进行控制,将精度控制的难题放到了保持架的制造过程中,有效的解决了海上风电基础中导管架基础的施工难点。

Offshore air conductance pipe support foundation pile sinking c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
本技术涉及稳桩平台
,具体地,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
技术介绍
海上桩基施工常规采用自升式平台或者搭设的固定作业稳桩平台作为基础进行工程桩的施打。在江中或海床建造基础风机时,需要先将多根工程桩沉桩到江底或海底,这时,要先通过吊装,将工程桩吊至沉桩点,然后再进行沉桩。为了使工程桩能顺利入泥插桩及沉桩过程中确保桩身垂直度在3‰以内,往往要利用稳桩平台对工程桩进行稳桩。目前的稳桩平台主要有两种形式,吸力锚形式和漂浮式。吸力锚形式在合适的泥质时,施工效率较高。在指定机位定位后,直接通过吸力桶调节保持架的水平度,且不需植入辅助桩,因而施工效率理论上是最高的。吸力锚形式需特殊的泥质才能应用,且插桩和沉桩过程中难免有碰撞和打桩冲击,理论上仅仅靠吸力锚的吸力无法保证保持架在碰撞时或沉桩过程中的稳定性,一旦沉桩过程中保持架发生移位或者倾斜,要再控制多桩之间的相对位置难度非常大。吸力锚形式的保持架有已经有原型结构,但还没有成功案例。漂浮式成本较低,适用水深范围较广,对海底泥制无特殊要求等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筒(1)、连接杆(2)、主桩套管(3)、辅助桩套管(4);/n多根所述承力筒(1)通过数根所述连接杆(2)连接成立体结构的保持架(5),所述辅助桩套管(4)连接于所述保持架(5)顶部的侧面;/n所述主桩套管(3)包括第一主桩套管(31)、第二主桩套管(32),所述第一主桩套管(31)与所述第二主桩套管(32)沿所述承力筒(1)的竖直方向同轴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筒(1)、连接杆(2)、主桩套管(3)、辅助桩套管(4);
多根所述承力筒(1)通过数根所述连接杆(2)连接成立体结构的保持架(5),所述辅助桩套管(4)连接于所述保持架(5)顶部的侧面;
所述主桩套管(3)包括第一主桩套管(31)、第二主桩套管(32),所述第一主桩套管(31)与所述第二主桩套管(32)沿所述承力筒(1)的竖直方向同轴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桩套管(31)和\或所述第二主桩套管(32)内设有限位块(301),所述限位块(301)与插入所述主桩套管(3)内的主桩的外壁间距为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桩套管(31)与所述第二主桩套管(32)间距≥2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沉桩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01)与所述主桩外壁接触的侧面喷涂有阻尼涂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艮田胡涛文王金龙江昱段明昕庄桂清张立吴振朱文生周东荣王伟平李英明陈世海姚慧欣张齐陈思聪甘雷顾鸿凯王东良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