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润滑装置和轴承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133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轴承的自动润滑装置和轴承单元,所述自动润滑装置(7)包括:可压缩的润滑介质腔室,其用于容纳润滑介质(74);储能元件(72),其用于压缩润滑介质腔室;电磁阀(75),其可选择地连通润滑介质腔室和轴承的润滑区;电源(78),其用于向电磁阀(75)供电;控制单元(77),其用于控制电磁阀(75)的连通状态;壳体(71),其容纳自动润滑装置(7)的部件并且将所述部件安装于轴承。轴承单元包括滚动轴承和自动润滑装置(7),其中,自动润滑装置(7)安装于滚动轴承的部件(1)上。

Automatic lubrication device and bear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润滑装置和轴承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地涉及轴承的自动润滑装置和包括自动润滑装置的轴承单元。
技术介绍
列车的转向架通常包括构架、轮对和轴箱装置等部件。轴箱装置用于联接轮对和转向架构架。轴箱装置应当具有较好的轴向和径向载荷承载能力,以保障列车安全可靠地行驶。由于高速列车运行环境恶劣,目前用于其轴箱装置的轴承单元多采用整体自密封式双列滚动轴承。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859217B公开了一种铁道车辆的车轴用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包括固定在铁道车辆的车轴上的内圈、固定在铁道车辆的轴箱上是外圈;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双列圆锥滚子。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开口部由迷宫式密封件密封。又例如,在欧洲专利文献EP2960132B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列车的轴箱,其中用于轴箱的轴承装置也构造为双列圆锥轴承。此外,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9334698A中公开了一种轴箱装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圆柱滚子轴承。然而对于当前的轴承,在其运行约120万公里后应当进行大修。但是根据当前的需求,往往需要更长的大修周期,甚至轴承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间也应无需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是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单元,尤其用于列车的轴箱装置的轴承单元,该轴承单元具有较长的大修周期。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轴承、尤其轴箱轴承的自动润滑装置解决,该自动润滑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润滑介质的可压缩的润滑介质腔室、用于压缩润滑介质腔室的储能元件、可选择地连通润滑介质腔室和轴承的润滑区的电磁阀、用于向电磁阀供电的电源、用于控制电磁阀的连通状态的控制单元和壳体,其中,壳体容纳自动润滑装置的部件并且将所述部件安装于轴承。在此,自动润滑装置可安装于轴承的部件、尤其轴箱轴承的部件。轴承可按需设计,例如可构造为圆锥滚子轴承、尤其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或者圆柱滚子轴承、尤其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轴承的部件具有用于自动润滑装置的容纳部。优选地,自动润滑装置通过形状配合或者压配合安装在其容纳部中。备选地,自动润滑装置通过附加的材料、例如粘结剂安装在容纳部中。有利地,自动润滑装置可安装于轴承的外圈。特别有利地,轴承的外圈构造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沿轴承的径向贯穿轴承外圈。自动润滑装置沿其纵向借助壳体容纳且固定在径向通孔中。有利地,径向通孔呈圆柱形容纳孔。备选地,径向通孔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呈长方体形、呈圆台形等。自动润滑装置的由壳体容纳的部件包括自动润滑装置的除壳体外的构件,例如润滑介质腔室的组成部件、储能元件、电磁阀、控制单元、电源等。对于自动润滑装置通过形状配合或者压配合安装在轴承部件的容纳部中的方案,自动润滑装置的壳体在外侧还具有匹配容纳部的形状结构,以实现形状配合或者压配合。由此,自动润滑装置构成整体封装的小型设备,便于运输与按需安装于轴承。在此,润滑介质例如是润滑油或润滑脂。特别优选地,润滑介质是润滑脂,由此自动润滑装置构造为自动注脂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压缩的润滑介质腔室可以借助储能元件改变腔室容积。电磁阀例如可以构造为二位二通阀。在电磁阀打开的状态下,润滑介质腔室内的润滑介质、尤其润滑脂可在储能元件的作用下从润滑介质腔室经由电磁阀进入到轴承内部的润滑区、尤其中隔圈区域。在电磁阀关闭的状态下,润滑介质、尤其润滑脂保持在润滑介质腔室中。电磁阀的连通状态、即打开和关闭的状态通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可控制电磁阀与电源的连接状态,进而控制电磁阀的连通状态。电源尤其设置为可集成在壳体内的电池,由此无需另外连接至轴承外的供电电缆。控制单元可采用任何可能的控制逻辑电路。有利地,控制单元根据时间控制电磁阀的连通状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磁阀设计为常关闭的阀门,并且控制单元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使电磁阀通电,由此打开电磁阀,从而润滑介质可以定时地进入到轴承的润滑区,实现润滑介质、尤其润滑脂的自动供给。由此在轴承运行期间,自动润滑装置可以为轴承补充润滑介质、尤其润滑脂,以防止因润滑介质流失或老化而影响轴承运行。轴承的运行状态由此到改善,轴承的大修周期可以增长,甚至轴承在其整个使用寿命期间也可能无需维护。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自动润滑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可相对壳体移动的第二隔板,其中,壳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润滑介质腔室。由此,可以简便地实现可压缩的润滑介质腔室。在此有利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沿自动润滑装置的纵向间隔开,其中,布置第一隔板更靠近自动润滑装置的底部、即更靠近在完成装配时靠近润滑区的端部,并且布置第二隔板更靠近自动润滑装置的顶部、即更靠近在完成装配时远离润滑区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壳体的周向侧壁形成润滑介质腔室。优选地,储能元件如此布置,使得储能元件可以移动第二隔板,以压缩润滑介质腔室。在储能元件构造为弹簧的实施方式中,弹簧例如可以压紧在自动润滑装置的壳体和第二隔板之间。优选地,控制单元和电源安装在第一隔板上。有利地,第一隔板在背离润滑介质腔室一侧支承控制单元和电源。由此第一隔板还形成自动润滑装置中干湿分隔板。优选地,电磁阀安装在第一隔板上。在此,第一隔板形成电磁阀的支承构件。优选地,第一隔板设有润滑介质腔室的腔室出口,壳体设有自动润滑装置的润滑介质出口,其中,电磁阀可选择地连接腔室出口和润滑介质出口。在此,优选地,自动润滑装置的润滑介质出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即在完成装配时靠近润滑区的壳体端部。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储能元件构造为弹簧。例如,在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实施方式中,弹簧可以加载状态预压紧在第二隔板和壳体之间,从而以经济且简单的方式实现润滑介质腔室的压缩。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控制单元包括定时器。由此控制单元可以根据预定的时间计划打开和关闭电磁阀,从而控制润滑介质腔室内的润滑介质、尤其润滑脂进入轴承内的润滑区。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的外周表面设有外螺纹。在此,相应地在轴承部件的容纳部中设有内螺纹,其中,容纳部的内螺纹和壳体的外螺纹相匹配。由此可以可靠地将自动润滑装置固定在轴承部件上。优选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容纳部可以采用轴承外圈上已经存在的螺堵孔。由此可以有利地通过自动润滑装置替代螺堵安装在轴承外圈上,减小对现有结构设计的影响。在此,自动润滑装置可以安装于已经投入使用的轴承、尤其轴箱轴承。上述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一种轴承单元解决,轴承单元包括滚动轴承和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自动润滑装置。滚动轴承可以按照现有的滚动轴承设计。优选地,滚动轴承构造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或者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在此,自动润滑装置安置于滚动轴承的部件上。优选地,自动润滑装置安装在滚动轴承的外圈中。特别优选地,自动润滑装置安装在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径向通孔中。径向通孔可以是已经存在的设计初衷是用于安装螺堵的螺纹孔或由该螺纹孔经再加工形成的容纳孔。备选地,径向通孔也可以是专为自动润滑装置设置的容纳部。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自动润滑装置可以整体地封装在其壳体内,无外部线缆干扰。自动润滑装置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轴承的自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润滑装置(7)包括:/n-能压缩的润滑介质腔室,所述润滑介质腔室用于容纳润滑介质(74);/n-储能元件(72),其用于压缩所述润滑介质腔室;/n-电磁阀(75),其可选择地连通所述润滑介质腔室和所述轴承的润滑区;/n-电源(78),其用于向所述电磁阀(75)供电;/n-控制单元(77),其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75)的连通状态;/n-壳体(71),其容纳所述自动润滑装置(7)的部件并且将所述部件安装于所述轴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轴承的自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润滑装置(7)包括:
-能压缩的润滑介质腔室,所述润滑介质腔室用于容纳润滑介质(74);
-储能元件(72),其用于压缩所述润滑介质腔室;
-电磁阀(75),其可选择地连通所述润滑介质腔室和所述轴承的润滑区;
-电源(78),其用于向所述电磁阀(75)供电;
-控制单元(77),其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75)的连通状态;
-壳体(71),其容纳所述自动润滑装置(7)的部件并且将所述部件安装于所述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润滑装置(7)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71)内的第一隔板(79)和能相对所述壳体(1)移动的第二隔板(73),其中,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隔板(79)和所述第二隔板(73)构成所述润滑介质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元件(72)如此布置,使得所述储能元件(72)能够移动所述第二隔板(73),以压缩所述润滑介质腔室。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刘志恒赵艳英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