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屏蔽室以及暗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90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屏蔽室以及暗室。所述拼装结构包括第一拼接件和第二拼接件,所述第一拼接件边沿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拼接件边沿设置凸起部;所述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拼接时,所述凸起部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条,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或者,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条;在拼接条上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将所述凸起部压装限位在所述凹槽内,从而使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稳固连接为一体;所述屏蔽室由前述拼装结构组装而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升屏蔽效果的同时,简化了屏蔽室和暗室的拼装作业。

A kind of assembling structure, shielding chamber and darkroom for shielding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屏蔽室以及暗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行业的测试
,特别是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屏蔽室以及暗室。
技术介绍
屏蔽室用于隔离外界电磁干扰,保证室内电子、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特别是在电子元件、电器设备的计量、测试工作中,利用电磁屏蔽室(或微波暗室)模拟理想电磁环境,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传统的天线、终端都会在微波暗室或者屏蔽室中进行测试,而当前,5G采用了大规模有源天线技术,其射频测试也需要在微波暗室中利用OTA测试方式进行。暗室一般由屏蔽室、吸波材料、安装在屏蔽室内的被测设备的支撑装置、天线支架系统等组成。其中,屏蔽壳体与屏蔽门组成了屏蔽室,隔离外界电磁干扰,提高测试准确度。屏蔽室的组装分为焊接式和拼装式。焊接式屏蔽室建造工艺复杂、耗时长,多用于大型屏蔽暗室,如长度为40米的屏蔽室。而对于中小型屏蔽室,则多采用拼装式结构,如3米法暗室。目前,如图1,传统的拼接式结构由两个屏蔽面板A之间夹住导电屏蔽层B,然后通过螺栓C将两个屏蔽面板锁死,从而使得两个屏蔽面板之间紧紧夹住导电屏蔽层。该拼装结构的缺点在于:(1)拼装屏蔽面板时,需要沿两个屏蔽面板之间的拼接缝隙从上到下设置若干螺栓才能将两个屏蔽面板锁死并夹紧导电屏蔽层,螺栓安装时,要确保屏蔽面板之间对齐且没有缝隙,这对于螺栓安装的施工要求高,同时导致施工效率低,影响屏蔽室的拼装速度,如果螺栓安装不到位,极容易产生对接缝隙,从而导致电磁波泄漏;(2)在图1所示的拼接式结构中,电磁波泄露的路径为两个屏蔽面板之间的对接缝隙,该路径又短又直,如果螺栓安装不到位,电磁波及其容易泄露,严重影响屏蔽效果。专利号为201510925214.4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另一种其屏蔽壳拼装结构,其相邻的第一拼接单元和第二拼接单元以非导通方式拼接,在拼接处的内侧覆盖有损耗层,在拼接处的外侧覆盖有屏蔽层,损耗层和屏蔽层又分别由内侧和外侧的非铁磁金属材料板压紧覆盖于拼接处,然后采用铆接或螺栓的连接方式将非铁磁金属材料板紧固在第一拼接单元和第二拼接单元的拼接处。该拼装结构的缺点在于:(1)电磁波泄露的路径为第一拼接单元与第二拼接单元之间的对接缝隙,该路径又短又直,如果损耗层、屏蔽层等安装不到位,电磁波及其容易泄露;(2)该屏蔽壳拼装结构非常复杂,配件多、装配繁琐,装配时至少需要两个人以上,第一拼接单元和第二拼接单元都需要有人扶着,与此同时,还需要有人进行贴屏蔽层和损耗层,以及安装螺栓等,耗费人力,施工效率低;(3)该屏蔽壳拼装结构因采用铆钉和胶层等,铆钉穿过了第一拼接单元和第二拼接单元,容易造成泄露,重复利用性差,不利于后续拆卸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屏蔽室以及暗室,在提升屏蔽效果的同时,简化了屏蔽室和暗室的拼装作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包括第一拼接件和第二拼接件,所述第一拼接件边沿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拼接件边沿设置凸起部;所述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拼接时,所述凸起部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之间存在缝隙;其中,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条,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或者,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条;在拼接条上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将所述凸起部压装限位在所述凹槽内,从而使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稳固连接为一体。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是底面为平面的U型槽,所述凸起部是第一拼接件或第二拼接件的边沿延伸出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具有三个面,拼接时,所述三个面分别与U型槽内侧的三个面对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设置在拼接面板的边沿,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拼接条侧面;其中,所述凹槽由拼接面板本体弯折后形成;拼接条本体上设置有与拼接条一侧面平行的压装槽,压装槽与拼接条侧面之间的部分作为与凹槽配合的凸起部;拼装时,拼接面板凹槽最外侧侧壁插装在压装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之间的缝隙里,至少放置有一处导电屏蔽材料;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所述导电屏蔽材料被紧密挤压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凹槽底部所在缝隙放置或不放置导电泡棉,在所述凹槽两侧面所在缝隙放置导电簧片。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压紧装置为可转动压块或压紧搭扣。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屏蔽室,由前述拼装结构组装而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拼接条位于屏蔽室的边角,被拼接条连接的两块拼接面板之间形成一定的拼接角度;拼接条延长度方向设置两排压紧装置,分别将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的两个拼接面板与拼接条压装限位在一起,拼接条端部设置有装配角,装配角与拼接条可插拔装配,装配角中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位于屏蔽室的平面墙体上的拼接条,拼接条将位于其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的两个拼接面板平直地拼接在一起;拼接条延长度方向设置两排压紧装置,分别将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的两个拼接面板与拼接条压装限位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暗室,包括前述屏蔽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凸起部与凹槽的配合,凸起部与凹槽之间的缝隙为非直线型,电磁波泄露路径也为非直线型,从而延长了电磁波泄露路径,且电磁波信号在泄露路径内需要经过多次反射,阻碍了电磁波传播,从而阻碍了电磁波泄露。(2)本专利技术在凸起部与凹槽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放置有一处或多处导电屏蔽材料,也即在电磁波非直线型的泄露路径上还设置了一重或多重阻碍电磁波传播的障碍物质,从而进一步阻碍了电磁波沿拼接缝隙传播,并且增加了拼接件之间的导电连续性,提高了屏蔽室的屏蔽性能。(3)此拼装结构为模块化,通过凸起部、凹槽以及压紧限位部件的配合,无需铆接或螺栓等配件进行紧固,实现了积木化的搭建,可重复使用,拆卸和组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对于未提及的其他优点,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结合技术方案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屏蔽室拼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拼接条位于屏蔽室平面墙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拼接条位于屏蔽室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压紧装置压装拼接面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凸起部设置在拼接条上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凹槽设置在拼接面板上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凸起部与图6所示凹槽的拼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拼接条既位于平面墙体上又位于边角时的屏蔽室框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拼接条仅位于边角时的屏蔽室框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位于边角的拼接条端部安装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所示装配角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位于边角的拼接条端部安装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屏蔽室整体示意图。附图标记:拼接条1,拼接面板2,凸起部(翻边部)3,凹槽(U型槽)4,压紧装置(压块)5,电泡棉6,导电簧片7,装配角8,压装槽9,拼接面板凹槽最外侧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拼接件和第二拼接件,所述第一拼接件边沿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拼接件边沿设置凸起部;所述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拼接时,所述凸起部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之间存在缝隙;其中,/n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条,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或者,/n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条;/n在拼接条上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将所述凸起部压装限位在所述凹槽内,从而使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稳固连接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屏蔽室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拼接件和第二拼接件,所述第一拼接件边沿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拼接件边沿设置凸起部;所述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拼接时,所述凸起部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之间存在缝隙;其中,
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条,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或者,
所述第一拼接件为拼接面板,所述第二拼接件为拼接条;
在拼接条上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将所述凸起部压装限位在所述凹槽内,从而使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稳固连接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底面为平面的U型槽,所述凸起部是第一拼接件或第二拼接件的边沿延伸出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具有三个面,拼接时,所述三个面分别与U型槽内侧的三个面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在拼接面板的边沿,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拼接条侧面;其中,所述凹槽由拼接面板本体弯折后形成;拼接条本体上设置有与拼接条一侧面平行的压装槽,压装槽与拼接条侧面之间的部分作为与凹槽配合的凸起部;拼装时,拼接面板凹槽最外侧侧壁插装在压装槽内。


4.如权利要求1、2或者3任意一项所述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捷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