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90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涉及厂房建设的技术领域。包括立柱、第一侧翼缘、第二侧翼缘和可拆卸设置在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内,且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之间间隔有转动间隙,连接板内穿设有多个与第一侧翼缘/第二侧翼缘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安装时,使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之间间隔有转动间隙,当第二侧翼缘受力后具有形变趋势时,带动连接板与第一侧翼缘之间发生转角来适应第二侧翼缘的变形,并通过转动间隙适应第二侧翼缘的水平转动。连接板既能保证二者连接的刚度,同时还能适应第二侧翼缘的受力转动,有效避免第二侧翼缘的变形。

A beam column joint adapted to horizontal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
本技术涉及厂房建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食品生产车间的基本支撑框架通常由刚性的楼板钢框架与柔性的屋面板框架组成,二者之间为刚性连接,但是,由于屋面板刚度的差异较大,屋面板框架各处的受力强度不一,屋面板框架与楼板框架刚性连接后,受力不同的相邻节点之间会互相影响,导致该节点处发生转角,最终产生变形或屈曲。目前现有技术中解决该转角问题时往往采用铰接的方式,但是铰接的连接方式会导致连接刚度不够,适应转角的位移增大,而传统的刚接节点又容易导致楼板钢框架或屋面板框架变形,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其优点是:通过连接板是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之间可拆卸连接,既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在第二侧翼缘受力时,可通过连接板的形变转角来适应第二侧翼缘的水平转动,从而达到保护第二侧翼缘的目的,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包括立柱、第一侧翼缘、第二侧翼缘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翼缘与所述第二侧翼缘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侧翼缘与所述第二侧翼缘内,且所述第一侧翼缘与所述第二侧翼缘之间间隔有转动间隙,所述连接板内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侧翼缘/所述第二侧翼缘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翼缘焊接固定在立柱侧壁,第二侧翼缘对准第一侧翼缘后,将连接板插入在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之间,并安装连接螺栓,使第二侧翼缘与第一侧翼缘可拆卸安装。安装时,使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之间间隔有转动间隙,当第二侧翼缘受力后具有形变趋势时,带动连接板与第一侧翼缘之间发生转角来适应第二侧翼缘的变形,此时,转动间隙给与第二侧翼缘以空间,适应第二侧翼缘的水平转动。通过连接板将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进行可拆卸连接,既能保证二者连接的刚度,同时连接板还能适应第二侧翼缘的受力转动,有效避免第二侧翼缘的变形。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侧翼缘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横板和固定在两个第一横板之间的第一纵板,两个所述第一横板之间于所述第一纵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第一纵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板的第一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纵板将两个第一横板进行固定,形成的第一侧翼缘更加稳固,第一插板与第一纵板之间形成的第一插槽便于连接板的定位插入,连接板插入时更加便捷、精准,工人操作起来更加方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翼缘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横板和固定在两个第二横板之间的第二纵板,两个所述第二横板之间于所述第二纵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第二纵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纵板将两个第二横板进行固定,形成的第二侧翼缘更加稳固,第二插板与第二纵板之间形成的第二插槽便于连接板的定位插入,在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对准后,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内,安装拆卸十分便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纵板与所述第二纵板相互远离的一端于该端中心处均内凹形成有弧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插入到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内,弧槽便于工人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也便于连接板的拆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翼缘远离所述第一侧翼缘的一端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侧翼缘之间固定有与所述第二纵板垂直的第三纵板,所述第三纵板的端部与所述横梁之间固定有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侧翼缘通过横梁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的同时,肋板使得第二侧翼缘与横梁之间形成有三角结构,增强了第二侧翼缘与横梁之间的结构强度与稳固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间隙内固定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将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相互靠近的一端进行弹性连接,在发生水平转角时,转动间隙的形状发生变化,挤压橡胶垫,同时受到橡胶垫的缓冲,保护第二侧翼缘与第一侧翼缘,减少二者直接的形变挤压,从而达到保护第二侧翼缘的目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立板以及垂直固定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竖直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板与两个立板使得整个立柱的水平截面呈“工”字形,既节省立柱的制作原料,还能加强立柱的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板的两侧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均固定有三角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板增加了竖直板与两个立板连接处的稳固度,进一步加强了立柱整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沿其高度方向固定有多个水平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板沿立柱的高度方向固定后,配合竖直板进一步稳固了立柱的结构,提高立柱的受力强度,能有效对抗立柱变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第一侧翼缘与第二侧翼缘之间通过连接板进行安装连接,与铰接相比,刚性更强,同时二者安装后间隔有转动间隙,给连接板的形变、第二侧翼缘的转动提供空间,以适应第二侧翼缘的水平转动,尽可能地避免第二侧翼缘与第一侧翼缘的挤压,从而达到保护第二侧翼缘与第一侧翼缘的目的。在第二侧翼缘转动过程中,橡胶垫受到挤压,缓冲第二侧翼缘相对于第一侧翼缘的转动,能有效限制第二侧翼缘的继续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2、第一侧翼缘;3、第二侧翼缘;4、连接板;5、转动间隙;6、连接螺栓;7、第一横板;8、第一纵板;9、第一插板;10、第一插槽;11、第二横板;12、第二纵板;13、第二插板;14、第二插槽;15、弧槽;16、横梁;17、第三纵板;18、肋板;19、橡胶垫;20、立板;21、竖直板;22、三角板;23、水平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包括立柱1,立柱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立板20以及垂直固定在两个立板20之间的竖直板21,使得立柱1的截面呈“工”字形。竖直板21的两侧与两个立板20之间均固定有三角板22,三角板22的截面为直角三角状,竖直板21和立板20分别与三角板22的两个直角面固定,加强了竖直板21与立板20连接处的结构稳固度。立柱1内沿其高度方向固定有多个水平板23,水平板23同时垂直于竖直板21和两个立板20,多个水平板23沿立柱1的高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分布,加强了立柱1的整体结构强度。参照图1和图3,立柱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侧翼缘2,第一侧翼缘2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横板7和垂直固定在两个第一横板7之间的第一纵板8,第一侧翼缘2呈“工”字形。两个第一横板7均水平设置且垂直固定在同一个立板20的侧壁,两个第一横板7之间于第一纵板8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插板9,第一插板9平行于第一纵板8设置,第一插板9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第一侧翼缘(2)、第二侧翼缘(3)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翼缘(2)与所述第二侧翼缘(3)之间的连接板(4);/n所述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侧翼缘(2)与所述第二侧翼缘(3)内,且所述第一侧翼缘(2)与所述第二侧翼缘(3)之间间隔有转动间隙(5),所述连接板(4)内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侧翼缘(2)/所述第二侧翼缘(3)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第一侧翼缘(2)、第二侧翼缘(3)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翼缘(2)与所述第二侧翼缘(3)之间的连接板(4);
所述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侧翼缘(2)与所述第二侧翼缘(3)内,且所述第一侧翼缘(2)与所述第二侧翼缘(3)之间间隔有转动间隙(5),所述连接板(4)内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侧翼缘(2)/所述第二侧翼缘(3)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翼缘(2)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横板(7)和固定在两个第一横板(7)之间的第一纵板(8),两个所述第一横板(7)之间于所述第一纵板(8)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插板(9),所述第一插板(9)与所述第一纵板(8)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板(4)的第一插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平转动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翼缘(3)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二横板(11)和固定在两个第二横板(11)之间的第二纵板(12),两个所述第二横板(11)之间于所述第二纵板(12)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插板(13),所述第二插板(13)与所述第二纵板(12)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板(4)的第二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基高尚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联合轻工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