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聚肌胞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323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聚肌胞注射液的生产方法,属于聚肌胞生产工艺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分别溶解于pH值为7.0‑7.2的缓冲液,得溶液A和溶液B,分别测定其在248nm下光吸收值,溶液A的光吸收值∶溶液B的光吸收值的比值应为1.55‑1.65,若不在此范围,则调整溶液中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的含量,直到前述比值为1.55‑1.65;2)混合溶液A和溶液B,30分钟后,取电泳检测混合物分子量,应为1000‑1500bp,若不在此范围,则补加多聚肌苷酸或多聚胞苷酸,调整分子量到1000‑1500bp;3)在30‑35℃下保温40‑60分钟,间隙搅拌;4)过滤除菌,不再使用加热的方式进行灭菌。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聚肌胞的合成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myocy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聚肌胞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肌胞生产工艺领域。
技术介绍
聚肌胞(PolVI: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核糖核酸,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聚肌胞可由多聚肌苷酸(PI)和多聚胞苷酸(PC)通过化学反应络合链接而成,这也是目前聚肌胞工业生产工艺的原理。传统聚肌胞的制备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1)分别配制PI和PC溶液,测定其在248nm下的光吸收值,当PI和PC溶液光吸收值的比值在1.55-1.65时,混合PI和PC溶液;(2)将PI和PC混合溶液置于pH7.0-7.2、温度40-45℃环境下反应30min,期间间隙性搅拌;(3)定容;(4)过滤除菌,再100℃高温灭菌30min。传统工艺合成的聚肌胞效率较低,导致产品的实际聚肌胞含量与标示量存在较大差别,影响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聚肌胞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制备聚肌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分别溶解于pH值为7.0-7.2的缓冲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聚肌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分别溶解于pH值为7.0-7.2的缓冲液,得溶液A和溶液B,分别测定其在248nm下光吸收值,溶液A的光吸收值:溶液B的光吸收值的比值应为1.55-1.65,若不在此范围,则调整溶液中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的含量,直到前述比值为1.55-1.65;/n2)混合溶液A和溶液B,30分钟后,检测混合物分子量,应为1000-1500bp,若不在此范围,则补加多聚肌苷酸或多聚胞苷酸,调整分子量到1000-1500bp;/n3)在30-35℃下保温40-60分钟,间隙搅拌;/n4)过滤除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聚肌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分别溶解于pH值为7.0-7.2的缓冲液,得溶液A和溶液B,分别测定其在248nm下光吸收值,溶液A的光吸收值:溶液B的光吸收值的比值应为1.55-1.65,若不在此范围,则调整溶液中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苷酸的含量,直到前述比值为1.55-1.65;
2)混合溶液A和溶液B,30分钟后,检测混合物分子量,应为1000-1500bp,若不在此范围,则补加多聚肌苷酸或多聚胞苷酸,调整分子量到1000-1500bp;
3)在30-35℃下保温40-60分钟,间隙搅拌;
4)过滤除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缓冲液是磷酸盐缓冲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缓冲液的缓冲盐是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凌洋任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