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6位改造NanoLuc类型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公开属于药物
,涉及一种C-6位改造NanoLuc类型类似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是自然界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发光,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的效率几乎为100%。生物发光至少需要三个因素:萤光素酶、相应的萤光素底物以及氧气。不同的生物发光体系需要的萤光素酶和萤光素底物也有所不同,但是其发光机理大致相同:萤光素底物在氧气条件下被萤光素酶催化氧化,生成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中间体,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多余的电子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NanoLuc(Nluc)萤光素酶是一个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小分子酶,是性能卓越的生物发光报告基因。NanoLuc使用一种新型的萤光素酶底物(Furimazine),可以产生高强度、辉光性的发光。NanoLuc作为一种新型的萤光素酶具有稳定性高、分子量小、发光强度强等优点。NanoLuc/Fu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6位改造NanoLuc类型类似物,其特征是,具有式Ⅰ的所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6位改造NanoLuc类型类似物,其特征是,具有式Ⅰ的所示结构:
其中,R1选自4-氟苯基、4-氯苯基、4-溴苯基、3-氟-4-氨基苯基、噻吩基、呋喃基、5-甲基呋喃基、萘-2-基、苯并呋喃基、4-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4-羟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巯基苯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6位改造NanoLuc类型类似物,其特征是,包含以下化合物:
2-(呋喃-2-甲基)-6-(4-氟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4-氯苯基)-8-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4-溴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3-氟-4-氨基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噻吩基-2)-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呋喃基-3)-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5-甲基呋喃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萘-2-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苯并呋喃基-2)-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4-甲基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3,5-二甲基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4-羟甲基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4-甲氧基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2-(呋喃-2-甲基)-6-(4-巯基苯基)-8-苄基咪唑并[1,2-a]吡嗪-3-(7H)-酮。
3.一种C-6位改造NanoLuc类型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2-氨基-3,5-二溴吡嗪、4-甲基苯磺酰氯、二乙基膦酰基乙酸叔丁酯作为原料按照如下反应路线获得式Ⅰ的所示化合物:
其中,R1选自4-氟苯基、4-氯苯基、4-溴苯基、3-氟-4-氨基苯基、噻吩基、呋喃基、5-甲基呋喃基、萘-2-基、苯并呋喃基、4-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4-羟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巯基苯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6位改造NanoLuc类型类似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苄基溴与锌、碘反应形成有机锌试剂,2-氨基-3,5-二溴吡嗪与有机锌试剂进行根岸偶联反应获得中间体1-1,4-甲基苯磺酰氯与叠氮钠进行叠氮化反应获得中间体2-1,二乙基膦酰基乙酸叔丁酯与中间体2-1进行重氮基转移反应生成中间体3-1,中间体1-1与中间体3-1在二聚醋酸铑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中间体4-1,中间体4-1与2-呋喃甲醛在四甲基胍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中间体5-1,中间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勇,崔媛媛,闫崇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