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28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提高钻孔孔位分布精度的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角度尺,所述固定块偏离上端处设有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指示环,所述指示环可转动固定于固定块上,所述指示环周向面上呈环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指示环搭配有指示棒,所述指示棒上垂直固定有指示针,所述指示棒端部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孔内,所述指示针上端位于所述固定块上端面上方。

Auxiliary device for drilling oil hole on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齿轮上需要加工出油孔,齿轮油孔设计有斜油孔和直油孔之分,需要在齿轮上钻出呈环形均匀间隔的若干个油孔,有的齿轮需要钻出3个油孔,有的需要4个,有的又需要5个,通常是通过工人肉眼判断钻孔位置的。钻孔时,工人通过角度尺确定齿轮倾斜角度,然后手扶齿轮并操作摇臂钻机进行钻孔。钻孔位置由工人肉眼进行判断,没有其它参照物,一段时间后工人就会视觉疲劳,需要休息一会后再进行钻孔操作,否则加工出来的孔位分布很难和设计要求的孔位分布保持一致,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进油润滑效果,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现需要一种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孔位分布精度和效率的辅助装置。其中,油孔钻孔所允许的公差较大,油孔的精度要求并不是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提高钻孔孔位分布精度的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角度尺,所述固定块偏离上端处设有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指示环,所述指示环可转动固定于固定块上,所述指示环周向面上呈环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指示环搭配有指示棒,所述指示棒上垂直固定有指示针,所述指示棒端部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孔内,所述指示针上端位于所述固定块上端面上方。进行本技术装置使用时,将摇臂钻的钻头垂直或水平设置,根据设定油孔的倾斜角度调整固定块的倾斜位置,根据油孔设定位置以在指示环周向侧固定指示棒,然后将齿轮插在指示针上,只是指示针位于齿轮的两个齿之间,以实现齿轮与指示环的联动,进行齿轮和指示环的转动,以使一个指示针所在面与钻头轴线所在面重合,最后移动摇臂钻以在齿轮上钻出一个油孔,随后进行摇臂钻的活动以退出钻头,然后再手动转动齿轮以使下一个指示针转动至钻头轴线所在面处。本技术设有指示针,能给予工人观察时参照,指示针与齿轮是联动的,便于工人确定钻孔位置,工人的视觉疲劳将大大降低,并提高了钻孔精度。原先,加工出来的孔位分布难以达到产品要求,使用本装置后,加工出的孔位分布精度更高,能符合产品要求。其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固定块的铰接结构和锁紧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架,角度尺与支架相固定,所述固定块下端通过转轴与支架转动固定,所述转轴上螺纹配合有第一锁紧螺母。当转轴与支架联动时,通过转动第一锁紧螺母以使第一锁紧螺母与固定块侧面相贴,以限制固定块的转动;当转轴与固定块联动时,通过转动第一锁紧螺母以使第一锁紧螺母与支架侧面相贴,以限制固定块的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偏离下端处与支撑伸缩杆上端铰接固定,所述支撑伸缩杆下端与底板铰接固定,所述支撑伸缩杆包括外套和内杆,所述内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二锁紧螺母。支撑伸缩杆用于对固定块进行支撑,以限制固定块的转动位置,以进一步提高齿轮钻孔时的倾斜位置精度。其中,外套与内杆也可以是螺纹配合的。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侧壁上设有用于辅助角度尺上读数的指示箭头或指示件;指示箭贴在或画在固定块上,所述指示件呈L形,指示件一端与固定块固定,指示件另一端位于角度尺外缘侧面。上述设置便于工人进行固定块倾斜角度的观察。作为优选,所述指示棒端部螺纹固定于固定孔内。上述设置便于指示棒的装卸。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形成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配合有拉杆,所述拉杆外壁与贯穿孔内壁形成有相互贴合的平面结构,所述拉杆端部呈倒锥状并配合有涨套,所述涨套支撑在固定块上端面上,所述拉杆下端延伸至固定块外并螺纹配合有拉杆螺母。进行齿轮的固定时,工人进行拉杆螺母的转动,由于拉杆与贯穿孔内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平面结构,拉杆不会转动而会轴向移动,拉杆轴向移动会使涨套涨开,涨套上端会涨开并与齿轮上端内壁间隙配合,以进行齿轮的固定。其中,根据需要进行拉杆螺母的转动,以使涨套上端外壁与齿轮内壁间间隙配合,并不需要使涨套上端外壁与齿轮内壁相抵;本技术涨套起到定位的作用,以便于齿轮套设在涨套周向外侧,通过改变涨套外径以适应不同齿轮的定位,以使本技术装置的使用范围更广;其中,对应内径相差不多的齿轮而言,可以选择一个涨套,通过改变该涨套涨开程度以便于齿轮的套设定位,对于内径相差过大的齿轮而言,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拉杆和涨套,以对不同内径的齿轮进行定位,通用性更好。其中,涨套可选择具有锥孔的现有任意一种涨套。作为优选,所述涨套周向外壁内凹以形成有让位槽,所述固定块上端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涨套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槽,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以限制涨套的转动,所述让位槽轴向向上贯穿涨套轴向面。让位槽用于对钻头进行让位,以避免钻头钻穿齿轮后对涨套造成损伤。让位槽轴向贯穿涨套,以使本技术涨套也能用于直油孔齿轮的钻孔。由于涨套张开后与齿轮内壁间隙配合,齿轮的转动不影响涨套。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凸起呈条形,所述涨套端部设有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贯穿所述涨套周向外壁相对两侧并向下开口。上述设置便于涨套的加工,也便于涨套的定位。本技术具有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提高钻孔孔位分布精度的优点,且本技术装置能用于不同内孔直径齿轮的钻孔辅助,通用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涨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用于辅助齿轮8上油孔80的钻出,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固定块2,固定块2下端通过转轴21可转动固定于底板1上,转轴2上套设有角度尺22,固定块2偏离上端处设有指示组件,指示组件包括指示环3,指示环3通过轴承31可转动固定于固定块2上,指示环3周向面上呈环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指示环3搭配有指示棒32,指示棒32上垂直固定有指示针33,指示棒32端部通过螺纹固定的方式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孔内,固定块2端部设有定位凸起20,定位凸起20呈条形,指示针33上端位于定位凸起20上端面上方。底板1上设有支架11,角度尺22与支架11相固定,固定块2下端通过转轴21与支架11转动固定,转轴21上螺纹配合有第一锁紧螺母12。固定块2偏离下端处与支撑伸缩杆4上端铰接固定,支撑伸缩杆4下端与底板1铰接固定,支撑伸缩杆4包括外套41和内杆42,内杆42上螺纹配合有第二锁紧螺母43。固定块2侧壁上设有用于辅助角度尺22上读数的指示件23;指示件23呈L形,指示件23一端与固定块2焊接固定,指示件23另一端位于角度尺22外缘侧面。固定块2形成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贯穿孔内配合有拉杆6,拉杆6外壁与贯穿孔内壁形成有相互贴合的平面结构,拉杆6端部呈倒锥状61并配合有涨套5,涨套5具有内锥孔并支撑在固定块2上端面上,拉杆6下端延伸至固定块2外并螺纹配合有拉杆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角度尺,所述固定块偏离上端处设有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指示环,所述指示环可转动固定于固定块上,所述指示环周向面上呈环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指示环搭配有指示棒,所述指示棒上垂直固定有指示针,所述指示棒端部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孔内,所述指示针上端位于所述固定块上端面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角度尺,所述固定块偏离上端处设有指示组件,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指示环,所述指示环可转动固定于固定块上,所述指示环周向面上呈环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指示环搭配有指示棒,所述指示棒上垂直固定有指示针,所述指示棒端部可拆卸固定于固定孔内,所述指示针上端位于所述固定块上端面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架,角度尺与支架相固定,所述固定块下端通过转轴与支架转动固定,所述转轴上螺纹配合有第一锁紧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偏离下端处与支撑伸缩杆上端铰接固定,所述支撑伸缩杆下端与底板铰接固定,所述支撑伸缩杆包括外套和内杆,所述内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二锁紧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齿轮上钻油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侧壁上设有用于辅助角度尺上读数的指示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鑫王峰曹立为张东华陆一骏祝泽祥张琴侯大帅徐锦璠施奕州郭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孚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