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93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其包括罐体,罐体上端部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伸入罐体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端部连接有盘体一,罐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盘体二,盘体一连接有两根倾斜设置的转轴,盘体一与盘体二转动连接,搅拌轴下端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一,转轴远离盘体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使得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一转动对罐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盘体一与搅拌轴相连,进而盘体一带动转轴随搅拌轴转动,转轴上的搅拌叶片二转动辅助进行搅拌,搅拌叶片一和搅拌叶片二同时对罐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搅拌范围较大,对润滑油的搅拌效果较好。

A lubricant reverse application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润滑油生产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在生产制备过程中,通常在混合器中进行反应,将多种原料通入混合器内混合搅拌进行制备。公开号为CN1054135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混合搅拌罐,包括罐体,罐体下部设置有支腿,罐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罐体外设置有夹套,在夹套外设置有保温层;夹套上设置有夹套入口、夹套出口,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轴,在轴上设置有桨叶,搅拌装置偏心设置在罐体的一侧,在罐体的内壁上与搅拌装置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在罐体内壁上的扰流板;轴与罐体的轴线平行;电机与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罐体上设置有压力表;该专利技术将搅拌装置偏心设置在罐体中,在罐体的内部上设置扰流板,从而在搅拌时更利于促进润滑油湍流,从而将其搅拌均匀。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润滑油混合搅拌罐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和桨叶转动对润滑油进行搅拌,轴和桨叶位于罐体内部的一侧,搅拌的范围较小,搅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其具有搅拌效果较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伸入罐体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端部连接有盘体一,所述罐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盘体二,所述盘体一连接有两根倾斜设置的转轴,所述盘体一与盘体二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下端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一,所述转轴远离盘体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使得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一转动对罐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盘体一带动转轴随搅拌轴转动,转轴上的搅拌叶片二转动,辅助进行搅拌,搅拌叶片一和搅拌叶片二同时进行搅拌,搅拌范围较大,对润滑油的搅拌效果较好。进一步:所述转轴上端部与盘体一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外壁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与齿轮一相啮合的齿轮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上的齿轮二与搅拌轴上的齿轮一相啮合,转轴上端部与盘体一转动连接,实现转轴在随搅拌轴公转的同时也能够自转,对润滑油进行搅拌,使得搅拌更为充分,搅拌效果较好。进一步:所述盘体二内壁设有与齿轮二相啮合的齿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齿圈,齿圈与齿轮二相啮合,对齿轮二进行限位,同时使得齿轮二与齿轮一传动较为平稳,有利于提高搅拌效果。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片一为三叶式搅拌桨叶,所述搅拌叶片二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端固定连接有条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片一采用三叶式搅拌桨叶,使得润滑油对流且均匀混合,对润滑油的流动和搅拌效果较好;通过设置条形板,使得搅拌叶片在转动时对润滑油进行拨动和搅拌,有利于提高搅拌效果。进一步:所述罐体侧壁连接有油管口一和油管口二,所述油管口一和油管口二之间连接有螺旋设置的热油管,所述热油管位于盘体二的下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热油管,热油管对罐体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便于润滑油与添加剂的混合,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润滑油的制备速度。进一步:所述罐体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所述立柱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连接有与热油管相适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热油管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和转轴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油会产生湍流,易使热油管的位置发生偏移,通过设置立柱与固定块,便于对热油管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热油管在加热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罐体内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中心设有圆环,所述圆环与搅拌轴下端部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过程中,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一对润滑油进行搅拌处理,搅拌轴下端部所受应力较大,通过设置三角架,圆环与搅拌轴下端部转动连接,有利于提高搅拌轴下端部的稳固性。进一步:所述搅拌轴下端部连接有与罐体底部相适配的锚式桨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锚式桨片,便于对罐体底部的润滑油进行搅拌,同时在排油时可将罐体底部的润滑油充分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使得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一转动对罐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盘体一与搅拌轴相连,进而盘体一带动转轴随搅拌轴转动,转轴上的搅拌叶片二转动辅助进行搅拌,搅拌叶片一和搅拌叶片二同时对罐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搅拌范围较大,对润滑油的搅拌效果较好;2.转轴上的齿轮二与搅拌轴上的齿轮一相啮合,转轴上端部与盘体一转动连接,实现转轴在随搅拌轴公转的同时也能够自转,对润滑油进行搅拌,使得搅拌更为充分,搅拌效果较好;3.齿圈与齿轮二相啮合,对齿轮二进行限位,同时使得齿轮二与齿轮一传动较为平稳,有利于提高搅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罐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盘体一与盘体二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罐体;2、电机;3、搅拌轴;4、盘体一;5、盘体二;6、转轴;7、搅拌叶片一;8、搅拌叶片二;9、齿轮一;10、齿轮二;11、齿圈;12、固定杆;13、条形板;14、油管口一;15、油管口二;16、热油管;17、立柱;18、固定块;19、三角架;20、圆环;21、通油管;22、物料管;23、排气管;24、观察口;25、出油口;26、支撑脚;27、锚式桨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包括罐体1,罐体1上端部连接有电机2,罐体1采用高强度的合金钢制成,具有一定刚度和承重能力,罐体1顶部连接有添加润滑油的通油管21、通入添加剂的物料管22和便于排气的排气管23,顶部设有观察口24,下端部连接有出油口25。参照图1和图2,述罐体1侧壁连接有油管口一14和油管口二15,油管口一14和油管口二15之间连接有螺旋设置的热油管16,热油管16位于盘体二5的下端,通过设置热油管16,热油管16对罐体1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便于润滑油与添加剂的混合,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润滑油的制备速度。搅拌轴3和转轴6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油会产生湍流,易使热油管16的位置发生偏移,罐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17,立柱17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连接有与热油管16相适配的固定块18,固定块18与热油管16卡接,便于对热油管16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热油管16在加热时的稳定性。参照图2和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端部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轴伸入罐体(1)连接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上端部连接有盘体一(4),所述罐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盘体二(5),所述盘体一(4)连接有两根倾斜设置的转轴(6),所述盘体一(4)与盘体二(5)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3)下端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一(7),所述转轴(6)远离盘体一(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二(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端部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轴伸入罐体(1)连接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上端部连接有盘体一(4),所述罐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盘体二(5),所述盘体一(4)连接有两根倾斜设置的转轴(6),所述盘体一(4)与盘体二(5)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3)下端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一(7),所述转轴(6)远离盘体一(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二(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上端部与盘体一(4)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3)外壁固定连接有齿轮一(9),所述转轴(6)外壁固定连接有与齿轮一(9)相啮合的齿轮二(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二(5)内壁设有与齿轮二(10)相啮合的齿圈(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反应用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一(7)为三叶式搅拌桨叶,所述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石昆张建俊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澳博论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