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86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所述吸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所述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所述波纹筋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波纹筋板用于吸收所述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还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包括上述碰撞吸能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可以实现轨道列车碰撞时的安全性。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and rail t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轨道列车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技术介绍
轨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的突变和人为操作的失误,使得列车碰撞事故难以避免。因而,列车耐撞性结构设计成为了轨道列车车体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列车前端吸能结构作为多级能量吸收系统的重要一级,在列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碰撞吸能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外侧围板以及围板内的内置筋板,内置筋板的作用仅为增加结构强度。该种结构的碰撞吸能装置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合理设计轨道列车的碰撞吸能装置,以降低列车碰撞时爬车、脱轨的可能性,并最大程度上降低司乘人员的伤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碰撞吸能装置都是根据不同车型进行专门设计,不同车型之间的吸能结构不具有通用性,当由于疲劳、腐蚀等原因造成吸能结构局部破坏时,只能整体拆卸进行更换,操作繁琐,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可以实现轨道列车碰撞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所述吸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所述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所述波纹筋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波纹筋板用于吸收所述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连接围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连接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连接板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所述连接围板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能模块还包括:吸能衔接板;所述吸能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吸能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和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能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能模块叠加可拆卸式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波纹筋板的波纹凸起方向与所述围板的开口方向相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波纹筋板的数量为多个。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各所述波纹筋板相互平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碰撞吸能装置还包括:防爬模块;所述防爬模块与所述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吸能模块位于所述防爬模块和所述连接模块之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爬模块包括:防爬围板、防爬衔接板和防爬面板;所述防爬面板设有防爬纹路;所述防爬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防爬衔接板与所述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防爬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防爬面板与所述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防爬围板的另一端开口;所述防爬衔接板和所述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碰撞吸能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通过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其中,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波纹筋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用于吸收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不难发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在被安装至车体前端后,也可以说内置波纹筋板模块化的碰撞吸能结构安装于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通过碰撞吸能装置的变形吸能,实现列车碰撞被动安全防护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的防爬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连接模块1;连接围板11;连接板12;吸能模块2;吸能围板21;波纹筋板22;吸能衔接板23;防爬模块3;防爬围板31;防爬衔接板32;防爬面板3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1和吸能模块2。其中,连接模块1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例如,连接模块1为一安装块,该安装块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轨道列车上。优选的,连接模块1安装在轨道列车车体前端,或者说安装于轨道列车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连接模块1位于撞击范围内。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包括:连接围板11和连接板12。可选地,连接围板11和连接板12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或和合金板等,为考虑车身重量,也可用钛合金板制造。本实施例对连接围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n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n所述吸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n所述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n所述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n所述波纹筋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波纹筋板用于吸收所述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
所述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
所述波纹筋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波纹筋板用于吸收所述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连接围板和连接板;
所述连接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连接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连接板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所述连接围板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模块还包括:吸能衔接板;
所述吸能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吸能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和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模块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吸能模块叠加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米莉艳孔繁冰刘东亮李欣伟王广明高峰伊召锋高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