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热锲及其加热方法、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671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熔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风热锲及其加热方法、使用方法。本吹风热锲包括:热锲本体,热锲本体包括焊接部及受热部,受热部中空形成热风腔,热风腔开有进风端及出风端;焊接部接收热风腔传导的热量,以使穿过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两待焊接材料热熔焊接。本加热方法,采用吹风热锲,包括以下步骤:外界加热后的空气从进风端贯入热风腔,经出风端排出,形成热循环;热风在循环运行过程中,热风的热量传导至吹风热锲的焊接部,以使焊接部热熔焊接两待焊接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焊接热量经热传导取得,热风未直吹材料热量输出集中,避免材料褶皱变形及焊接周边亮边,焊接质量高。体积小,输热高,焊接效率高。

Blow heating wedge and its heating method and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风热锲及其加热方法、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熔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吹风热锲及其加热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PVC\TPU\PE等软性材料制作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精致化。对于软性材料进行焊接,通常是采用热风单元对待焊接处进行热吹风,参见专利CN109070485A。通过同时向拉丝布的边沿周围的上部和下部喷射热风之后利用加压辊进行加压,来使得在拉丝布的边沿所形成的两边缘部件被热熔接。这种焊接方式热风易扩散,热风的喷射范围宽,导致材料容易褶皱变形,焊接周边容易产生亮边,影响焊接质量。且焊接过程中烟雾大,噪音大,不满足环保要求。传统的热锲,采用发热棒加热,体积大,无法利用空间;而且采用铝、铜、银做热锲本体,耐温低,只能到450摄氏度,焊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吹风热锲及其加热方法、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热风焊接热量易扩散,焊接周边容易产生亮边;传统的热锲焊接体积大,耐温低,焊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风热锲,包括热锲本体,所述热锲本体包括焊接部及受热部,所述受热部中空形成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开有进风端及出风端;所述焊接部适于接收热风腔传导的热量,以使穿过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两待焊接材料热熔焊接。进一步,所述热风腔内固定设置有上导热板和下导热板,所述出风端包括上出风孔和下出风孔;所述上导热板和下导热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通进风端,所述上导热板与热风腔的顶壁之间形成上出风通道,所述下导热板与热风腔的底壁之间形成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连通上出风孔,所述下出风通道连通下出风孔;所述上导热板的前端与焊接部之间形成上折弯通道,所述上折弯通道连通进风通道和上出风通道;所述下导热板的前端与焊接部之间形成下折弯通道,所述下折弯通道连通进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进一步,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适于将进风通道内热量传导至焊接部的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前端与焊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块的后端向进风通道的中心延伸形成自由端。进一步,所述受热部上设置有挡板,适于阻挡出风端排出的热风直吹待焊接材料。进一步,所述焊接部形成适于与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形状相贴合的弧形结构。进一步,所述热锲本体的材质为不锈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吹风热锲,将外部加热的空气贯入热风腔内形成热循环,焊接部接收热风腔传导的热量,热熔焊接穿过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两待焊接材料。焊接所需热量采用热传导方式取得,热风穿过热风腔后排出,无需热风直接接触待焊接材料,热量输出范围集中,防止热风扩散,避免导致材料褶皱变形、焊接处周边产生亮边的现象,提升焊接质量。小体积热风腔热传导焊接,能持续输出高温热量,焊接效率高。挡板阻挡出风端排出的热风直吹待焊接材料,防止出现热风喷射待焊接材料的现象,避免导致材料褶皱变形、焊接处周边产生亮边的现象。通过上导热板及下导热板将热风腔分隔成进风通道、上折弯通道、上出风通道、下折弯通道及下出风通道。以使热风在热风腔内的通道中迂回穿行,增加热风穿过热风腔的通道的路径长度,延长热风在热风腔的通道流通的时间,受热部和上下导热板均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传导至焊接部,提高热效率,节能。焊接过程中不易产生烟雾,噪音小,满足环保要求。焊接部连接伸向进风通道的导热块,导热块吸收进风通道内的热量并传导至焊接部,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更节能。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吹风热锲,与上述专利技术不同之处为:所述热风腔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将热风腔分隔成入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入风通道连通进风端,所述出风通道连通出风端;所述导热板的前端与焊接部之间形成折弯通道,所述折弯通道连通入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吹风热锲,将外部加热的空气贯入热风腔内形成热循环,焊接部接收热风腔传导的热量,热熔焊接穿过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两待焊接材料。焊接所需热量采用热传导方式取得,热风穿过热风腔后排出,无需热风直接接触待焊接材料,热量输出范围集中,防止热风扩散,避免导致材料褶皱变形、焊接处周边产生亮边的现象,提升焊接质量。小体积热风腔热传导焊接,能持续输出高温热量,焊接效率高。挡板阻挡出风端排出的热风直吹待焊接材料,防止出现热风喷射待焊接材料的现象,避免导致焊接完成的材料褶皱变形、焊接处周边产生亮边的现象。通过导热板将热风腔分隔成入风通道、折弯通道及出风通道,增加热风穿过热风腔的通道的路径长度,延长热风在热风腔的通道流通的时间,受热部和导热板均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传导至焊接部,吸热率提高,节能。焊接过程中不易产生烟雾,噪音小,满足环保要求。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吹风热锲的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外界加热后的空气从吹风热锲的进风端贯入热风腔内,经出风端排出,形成热循环;步骤S2,热风在循环运行过程中,热风的热量传导至吹风热锲的焊接部,以使焊接部热熔焊接两待焊接材料。进一步,所述加热方法适于采用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吹风热锲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吹风热锲的加热方法,外部的热风经吹风热锲的热风腔形成循环,热风的热量传导给焊接部,实现对焊接部的加热。小体积热风腔热传导焊接,能持续输出高温热量,焊接效率高。通过上导热板及下导热板将热风腔分隔成进风通道、上折弯通道、上出风通道、下折弯通道及下出风通道。以使热风在热风腔内的通道中迂回穿行,增加热风穿过热风腔的通道的路径长度,延长热风在热风腔的通道流通的时间,受热部和上下导热板均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传导至焊接部,提高热效率,节能。焊接过程中不易产生烟雾,噪音小,满足环保要求。焊接部连接伸向进风通道的导热块,导热块吸收进风通道内的热量并传导至焊接部,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更节能。通过导热板将热风腔分隔成入风通道、折弯通道及出风通道,增加热风穿过热风腔的通道的路径长度,延长热风在热风腔的通道流通的时间,受热部和导热板均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传导至焊接部,吸热率提高,节能。焊接过程中不易产生烟雾,噪音小,满足环保要求。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吹风热锲的使用方法,所述吹风热锲的焊接部抵入加压部的入口处,且在加热后对穿过加压部的两待焊接材料进行热熔焊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吹风热锲的使用方法,将外部加热的空气贯入热风腔内形成热循环,焊接部接收热风腔传导的热量,热熔焊接穿过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两待焊接材料。焊接所需热量采用热传导方式取得,热风穿过热风腔后排出,无需热风直接接触待焊接材料,热量输出范围集中,防止热风扩散,避免导致材料褶皱变形、焊接处周边产生亮边的现象,提升焊接质量。小体积热风腔热传导焊接,能持续输出高温热量,焊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风热锲,其特征是,/n包括热锲本体,所述热锲本体包括焊接部(1)及受热部(2),所述受热部(2)中空形成热风腔(3),所述热风腔(3)开有进风端(4)及出风端(5);/n所述焊接部(1)适于接收热风腔(3)传导的热量,以使穿过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两待焊接材料热熔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热锲,其特征是,
包括热锲本体,所述热锲本体包括焊接部(1)及受热部(2),所述受热部(2)中空形成热风腔(3),所述热风腔(3)开有进风端(4)及出风端(5);
所述焊接部(1)适于接收热风腔(3)传导的热量,以使穿过热风熔接机加压部入口处的两待焊接材料热熔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热锲,其特征是,
所述热风腔(3)内固定设置有上导热板(6)和下导热板(7),所述出风端(5)包括上出风孔(501)和下出风孔(502);
所述上导热板(6)和下导热板(7)之间形成进风通道(311),所述进风通道(311)连通进风端(4),所述上导热板(6)与热风腔(3)的顶壁之间形成上出风通道(313),所述下导热板(7)与热风腔(3)的底壁之间形成下出风通道(315),所述上出风通道(313)连通上出风孔(501),所述下出风通道(315)连通下出风孔(502);
所述上导热板(6)的前端与焊接部(1)之间形成上折弯通道(312),所述上折弯通道(312)连通进风通道(311)和上出风通道(313);
所述下导热板(7)的前端与焊接部(1)之间形成下折弯通道(314),所述下折弯通道(314)连通进风通道(311)和下出风通道(3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热锲,其特征是,
所述进风通道(311)内设置有适于将进风通道(311)内热量传导至焊接部(1)的导热块(8);
所述导热块(8)的前端与焊接部(1)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块(8)的后端向进风通道(311)的中心延伸形成自由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兆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如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