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零部件制造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常见。尤其当车辆与车辆之间或车辆与行人之间发生剧烈碰撞时,容易导致行人或车辆遭受巨大的冲击力,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现有技术中,设计了一种气体发生器,并将其设于汽车引擎盖,当车辆与行人相撞时,气体发生器能被激发而工作,最终气体发生器内的活塞杆将汽车引擎盖顶起,这样能大大减弱行人与引擎盖碰撞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降低损伤的目的。但引擎盖的种类繁多,因此需要制造多种型号的气体发生器以适配不同种类的引擎盖,现有用于制造气体发生器的设备一般都只能专用于某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制作,通用性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制作气体发生器的设备通用性弱。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包括贴码工位、活塞杆组装工位、套筒输送工位、管体输送工位和铆压工位;所述贴码工位包括贴码专用工装,所述贴码专用工装上设有多种用于放置待贴码的气体发生器的管体的贴码专用夹具;所述活塞杆组装工位包括活塞杆推进工装、第一气缸和用于放置贴码后的所述管体的管体固定夹具,所述活塞杆推进工装包括推进杆和与所述推进杆连接的电缸,所述电缸用于向上推动气体发生器的活塞杆进入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向下顶住气体发生器的管体半成品;所述套筒输送工位包括推进机构和辅动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用于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贴码工位(1)、活塞杆组装工位(2)、套筒输送工位(3)、管体输送工位(4)和铆压工位(5);/n所述贴码工位(1)包括贴码专用工装(11),所述贴码专用工装(11)上设有多种用于放置待贴码的气体发生器的管体(61)的贴码专用夹具(12);/n所述活塞杆组装工位(2)包括活塞杆推进工装(21)、第一气缸(22)和用于放置贴码后的所述管体(61)的管体固定夹具(23),所述活塞杆推进工装(21)包括推进杆(211)和与所述推进杆(211)连接的电缸(212),所述电缸(212)用于向上推动气体发生器的活塞杆(62)进入所述管体(61)内,所述第一气缸(22)用于向下顶住气体发生器的管体半成品(64);/n所述套筒输送工位(3)包括推进机构(31)和辅动机构(32),所述推进机构(31)包括用于放置气体发生器的套筒组件(63)的滑槽(311),所述辅动机构(32)用于推动所述套筒组件(63)从所述滑槽(311)内移向所述铆压工位(5);/n所述管体输送工位(4)包括管体推进工装(41),所述管体推进工装(41)包括第二气缸(411)和用于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贴码工位(1)、活塞杆组装工位(2)、套筒输送工位(3)、管体输送工位(4)和铆压工位(5);
所述贴码工位(1)包括贴码专用工装(11),所述贴码专用工装(11)上设有多种用于放置待贴码的气体发生器的管体(61)的贴码专用夹具(12);
所述活塞杆组装工位(2)包括活塞杆推进工装(21)、第一气缸(22)和用于放置贴码后的所述管体(61)的管体固定夹具(23),所述活塞杆推进工装(21)包括推进杆(211)和与所述推进杆(211)连接的电缸(212),所述电缸(212)用于向上推动气体发生器的活塞杆(62)进入所述管体(61)内,所述第一气缸(22)用于向下顶住气体发生器的管体半成品(64);
所述套筒输送工位(3)包括推进机构(31)和辅动机构(32),所述推进机构(31)包括用于放置气体发生器的套筒组件(63)的滑槽(311),所述辅动机构(32)用于推动所述套筒组件(63)从所述滑槽(311)内移向所述铆压工位(5);
所述管体输送工位(4)包括管体推进工装(41),所述管体推进工装(41)包括第二气缸(411)和用于放置所述管体半成品(64)的管体半成品固定夹具(412),所述第二气缸(411)用于推动所述管体半成品固定夹具(412)带动所述管体半成品(64)移向所述铆压工位(5);
所述铆压工位(5)包括转盘(51)、第四气缸(52)和多个铆压爪(53),所述转盘(51)设有铆压孔(511)、斜向导向槽(512)和与所述第四气缸(52)铰接的把手(513),所述斜向导向槽(512)内活动连接有与所述铆压爪(53)连接的销子(514),当所述套筒组件(63)与所述管体半成品(64)均被推进所述铆压孔(511)内时,通过所述第四气缸(52)的运动实现多个所述铆压爪(53)的铆压动作,铆压完成后,完成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装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杆(211)的顶部设有磁铁,所述活塞杆(62)的底部通过所述磁铁与所述推进杆(2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组装工位(2)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活塞杆(62)外的密封圈(621)位置的密封圈调整工装,所述密封圈调整工装包括平板叉(26)和用于控制所述平板叉(26)伸缩的第五气缸;所述平板叉(26)首次伸出时,所述电缸(212)推动所述活塞杆(62)上移到指定位置后,所述第五气缸控制所述平板叉(26)缩回,所述电缸(212)推动所述活塞杆(62)继续上移一段距离后,所述第五气缸控制所述平板叉(26)再次伸出,所述电缸(212)带动所述活塞杆(62)下移到所述指定位置后,所述第五气缸控制所述平板叉(26)再次缩回,完成所述平板叉(26)对所述密封圈(621)位置的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组装工位(2)还包括第一相机(27),所述第一相机(27)用于检验所述活塞杆(62)的位置状态和检验所述密封圈(621)的数量,所述电缸(212)控制所述活塞杆(62)上下移动通过多个拍摄位置,所述第一相机(27)用于检验在多个所述拍摄位置时所述密封圈(621)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固定夹具(23)的种类具有多种,当将所述活塞杆(62)与所述管体(61)组装时,多种所述管体固定夹具(23)中的一种被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组装工位(2),所述活塞杆组装工位(2)还包括用于摆放多种所述管体固定夹具(23)中剩余的所述管体固定夹具(23)的第一夹具收纳台(28),所述第一夹具收纳台(28)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管体固定夹具(23)收纳情况的接近传感器;和/或,所述管体半成品固定夹具(412)的种类具有多种,当所述第二气缸(411)带动所述管体半成品(64)移动时,多种所述管体半成品固定夹具(412)中的一种被安装于所述管体推进工装(41),所述管体输送工位(4)包括用于摆放多种所述管体半成品固定夹具(412)中剩余的所述管体半成品固定夹具(412)的第二夹具收纳台(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体发生器的装配设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梦豪,胡扩,薛孝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