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501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包括,承接机构,用于承接电芯;电芯通道,与承接机构衔接,自与承接机构衔接的一侧起至另一侧呈倾斜设置,使电芯进入通道后在无外力作用下向前滚动;极性测试机构,与电芯通道的输出端衔接,用于对电芯极性进行测试;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位于极性测试机构的外侧,用于驱动经测试后的电芯旋转与支架上的电芯位相对应,并将电芯打入支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集储料、极性测试、调向、入支架功能为一体,具有结构精简、成本低和入支架效率高等优点。

A structure of electric core rotating into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芯入支架
,具体为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芯入支架机构形式主要为取排列好的电芯变距入支架,和电芯左右流水线配合入支架方式。现有入支架方式具有如下不足:一、需作业人员提前把电芯的极性排列好,费时耗力,作业效率低,且极性排列存在不稳定因素;二、多颗电芯变距同时入支架,对支架定位要求比较高,存在因支架定位不够而导致电芯破皮现象出现;三、需要的流水线本合精度要求高;四、中转机构多,效率低,机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该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集储料、极性测试、调向、入支架功能为一体,具有结构精简、成本低和入支架效率高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包括,承接机构,用于承接电芯;电芯通道,与承接机构衔接,自与承接机构衔接的一侧起至另一侧呈倾斜设置,使电芯进入通道后在无外力作用下向前滚动;极性测试机构,与电芯通道的输出端衔接,用于对电芯极性进行测试;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位于极性测试机构的外侧,用于驱动经测试后的电芯旋转与支架上的电芯位相对应,并将电芯打入支架中。本专利技术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主要由承接机构、电芯通道、极性测试机构和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构成,其整体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精简、成本低;倾斜设置的电芯通道,使电芯自承接机构进入电芯通道后在无外作用力情况下自动向输出端滚动,至极性测试机构对电芯完成极性测试后,由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先将电芯进行旋转调向与支架上的电芯孔相对应后,将电芯打入支架中,完成电芯入支架,电芯入支架效率高。进一步地,所述电芯通道包括,通道底板,所述通道底板通过角度调节结构安装在支撑组件上;两通道侧板,分别位于通道底板的上部两侧,与通道底板一起构成电芯通道。电芯通道主要由底板和侧板构成,其原材料均为板材,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而且制作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间隔分布在电芯通道下方用于支撑和安装电芯通道。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设置,将电芯通道架设在中空位置,便于其它零部件的布局和安装。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转动支撑件和调节支撑件,所述转动支撑件和调节支撑件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所述通道底板通过转动支撑件与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通道底板通过调节支撑件与第二支撑架活动连接。转动支撑件的设置,使电芯通道在调节支撑件的调节作用下可以转动支撑件为支点进行旋转,使电芯通道根据需要倾斜一定角度,实现电芯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动向输出端滚动。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机构包括,承接件,用于承接电芯;承接驱动件,安装在调节支撑件上,随通道底板一起由调节支撑件调节,承接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承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承接件移动。承接驱动件安装在调节支撑件上,使承接驱动件可随电芯通道一起进行角度调节,进而使与承接驱动件连接的承接件的倾斜角度与电芯通道的倾斜角度始终保持一致,便于电芯从承接件上滑落至电芯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包括,调向固定架,固定在电芯通道的端部,用于安装旋转调向组件和入支架组件,旋转调向组件,包括安装在调向固定架上的调向驱动件,与调向驱动件连接的调向执行件,以及安装在调向固定架上的到位感应器,入支架组件,包括入支架驱动件,和与入支架驱动件连接的入支架执行件,入支架驱动件通过气缸安装板安装在调向固定架上。旋转调向组件的设置,到位感应器用于感应电芯是否到位,电芯到位后,调向执行件在调向驱动件的驱动件带动到位的电芯进行旋转至电芯与下支架上的电芯孔方位一致。入支架组件的设置,在调向执行件将电芯旋转后,入支架驱动件启动驱动电芯向下支架上的电芯孔移动至完成入支架动作。进一步地,所述调向执行件包括,旋转型腔,用于放置电芯并带动电芯一起旋转,两个相对分布在旋转型腔两侧部的汝磁铁,两个汝磁铁之间为电芯容置空间。旋转型腔的设置,在电芯由极性测试机构测试后,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旋转型腔,旋转型腔带动电芯一起由调向执行件驱动旋转完成调向。分布在旋转型腔两侧部的两个汝磁铁,确保电芯不会在旋转的过程中脱出旋转型腔,同时确保电芯在旋转型腔内完成调向后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进一步地,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还包括入支架辅助机构,所述入支架辅助机构包括辅助驱动件,所述辅助驱动件安装在电芯通道输出端的底部,所述辅助驱动件的驱动方向与电芯入支架的方向一致。入支架辅助机构的设置,在入支架组件启动前,先启动入支架辅助机构,其辅助驱动件沿电芯入支架方向伸出,加强电芯入支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还包括治具机构,所述治具机构包括,支架治具,支架治具内设有用于定位和安装下支架的型腔;下支架,位于支架治具的型腔内,下支架上设有多个电芯孔位;治具安装组件,用于安装和支撑支架治具;X轴移动组件,所述治具安装组件通过底板和滑块安装在X轴移动组件上,由X轴移动组件驱动沿X轴方向移动;Y轴移动组件,所述X轴移动组件安装在Y轴移动组件上,所述治具安装组件带动支架治具和下支架随X轴移动组件一起由Y轴移动组件驱动沿Y轴方向移动。治具机构的设置,支架治具由X轴移动组件和Y轴移动组件带动分别沿X轴、Y轴移动至电芯入支架位置,移动的位置使支架治具上的待入电芯的电芯孔与上方旋转型腔内的电芯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治具安装组件包括,凸台,用于安装和支撑支架治具;凸台的内外侧分别卡合连接有里侧板和外侧板,里侧板和外侧板一起用于支撑凸台;里侧板外部与治具定位组件连接,所述治具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和定位执行件,里侧板上设有供定位执行件滑动并穿过的滑槽孔,凸台与里侧板连接的一侧与定位执行件相应的位置设有定位槽。治具安装组件用于安装和支撑支架治具;治具定位组件的设置,由定位气缸驱动定位执行件伸入定位槽内实现对凸台的三个方向的定位,进而实现对支架治具的定位-,使支架治具的定位更为稳定。本专利技术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结构精简、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主要由承接机构、电芯通道、极性测试机构和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构成,其整体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精简、成本低;第二、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集成了电芯储料、输送、极性测试、调向及入支架、以及支架治具定位为一体,而且倾斜设置的电芯通道,使电芯自承接机构进入电芯通道后在无外作用力情况下自动向输出端滚动,至极性测试机构对电芯完成极性测试后,由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先将电芯进行旋转调向与支架上的电芯孔相对应后,将电芯打入支架中,完成电芯入支架,电芯入支架效率高;第三、结构布局合理,电芯通道设置成倾斜并角度可调流道,电芯通道一端部设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接机构,用于承接电芯;/n电芯通道,与承接机构衔接,自与承接机构衔接的一侧起至另一侧呈倾斜设置,使电芯进入通道后在无外力作用下向前滚动;/n极性测试机构,与电芯通道的输出端衔接,用于对电芯极性进行测试;/n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位于极性测试机构的外侧,用于驱动经测试后的电芯旋转与支架上的电芯位相对应,并将电芯打入支架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接机构,用于承接电芯;
电芯通道,与承接机构衔接,自与承接机构衔接的一侧起至另一侧呈倾斜设置,使电芯进入通道后在无外力作用下向前滚动;
极性测试机构,与电芯通道的输出端衔接,用于对电芯极性进行测试;
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位于极性测试机构的外侧,用于驱动经测试后的电芯旋转与支架上的电芯位相对应,并将电芯打入支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通道包括,
通道底板,所述通道底板通过角度调节结构安装在支撑组件上;
两通道侧板,分别位于通道底板的上部两侧,与通道底板一起构成电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间隔分布在电芯通道下方用于支撑和安装电芯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
转动支撑件和调节支撑件,所述转动支撑件和调节支撑件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所述通道底板通过转动支撑件与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通道底板通过调节支撑件与第二支撑架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机构包括,
承接件,用于承接电芯;
承接驱动件,安装在调节支撑件上,随通道底板一起由调节支撑件调节,承接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承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承接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旋转入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向及入支架机构包括,
调向固定架,固定在电芯通道的端部,
旋转调向组件,包括安装在调向固定架上的调向驱动件,与调向驱动件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显仁罗松柏高飞胡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