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跃录专利>正文

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77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挤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包括左侧框,运行监视控制屏,右底板,内连架,右顶架,悬浮切角机构,循环机构,加压反折机构和连板分离机构;左侧框左端中上部设置有运行监视控制屏;左侧框右端底部与右底板相连接;左侧框顶端右侧与悬浮切角机构相连接;左侧框内侧设置有循环机构;右底板顶端中左侧与内连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高效切割铝合金角铁连接角,角铁反向折叠断裂,并且得到平整的铝合金板条的效果。

An aluminum alloy angle iron extrusion reco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挤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挤压成型是铝型材的主要加工方法,具有下列特点:可充分发挥被加工金属本身的塑性;可以生产多种截面变化形状极其复杂的型材和管材;加工灵活性大,只需要更换模具等挤压工具即可在一台设备上生产形状,规格和品种不同的制品。挤压工艺具有减少设备投资,节能,提高金属利用率,降低产品的总成本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铝合金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但铝合金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建筑领域,铝合金被应用于各种门窗,栅栏等建筑产品,同时废旧铝合金门窗角铁也在不断产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铝合金角铁无法折叠,导致其装卸不便,占用空间大,同时金属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回收利用,进而导致了铝合金角铁在环境中不断被氧化,其内部有效金属资源成分浪费,同时在其回收过程中无法进行规则化回收处理的问题。由此可见,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可以对废旧角铁进行反向折叠,并且从连接角处切割为两部分,得到平整规则的两片铝合金板条的角铁回收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铝合金角铁无法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包括左侧框(1),运行监视控制屏(2),右底板(3)和内连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顶架(5),悬浮切角机构(6),循环机构(7),加压反折机构(8)和连板分离机构(9);左侧框(1)左端中上部设置有运行监视控制屏(2);左侧框(1)右端底部与右底板(3)相连接;左侧框(1)顶端右侧与悬浮切角机构(6)相连接;左侧框(1)内侧设置有循环机构(7);右底板(3)顶端中左侧与内连架(4)相连接;右底板(3)右端与右顶架(5)相连接,并且右顶架(5)底端左侧与悬浮切角机构(6)相连接;右底板(3)顶端左侧设置有加压反折机构(8),并且加压反折机构(8)顶端中部与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包括左侧框(1),运行监视控制屏(2),右底板(3)和内连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顶架(5),悬浮切角机构(6),循环机构(7),加压反折机构(8)和连板分离机构(9);左侧框(1)左端中上部设置有运行监视控制屏(2);左侧框(1)右端底部与右底板(3)相连接;左侧框(1)顶端右侧与悬浮切角机构(6)相连接;左侧框(1)内侧设置有循环机构(7);右底板(3)顶端中左侧与内连架(4)相连接;右底板(3)右端与右顶架(5)相连接,并且右顶架(5)底端左侧与悬浮切角机构(6)相连接;右底板(3)顶端左侧设置有加压反折机构(8),并且加压反折机构(8)顶端中部与悬浮切角机构(6)相连接,并且加压反折机构(8)右端中部与内连架(4)相连接,而且加压反折机构(8)顶端与右顶架(5)相连接;右底板(3)顶端右侧设置有连板分离机构(9),并且连板分离机构(9)左端中部与内连架(4)相连接,而且连板分离机构(9)顶端与右顶架(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悬浮切角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01),第一传动轮(602),第二传动轮(603),第三传动轮(604),第四传动轮(605),第一轴承套(606),第二轴承套(607),第一伸缩转轴(608),第一锥齿轮(609),悬浮控制架(6010),第一长齿轮(6011),第一平齿轮(6012),第五传动轮(6013),第六传动轮(6014),第一固定轴柱(6015),第一切割砂轮(6016),第一圆柱滑轨(6017),第二圆柱滑轨(6018)和固定匣板(6019);第一电机(601)底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底端中部与第二传动轮(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右侧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60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左侧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6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4)底端中部与第一长齿轮(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05)底端通过转轴杆与第一轴承套(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套(606)底端通过转轴杆与第二轴承套(6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套(606)右端中部与悬浮控制架(6010)相连接;第二轴承套(607)底端中部与第一伸缩转轴(6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608)底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长齿轮(6011)左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6012)进行啮合;第一平齿轮(6012)底端中部通过转轴杆与第五传动轮(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13)左侧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6014)顶端中部与第一固定轴柱(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6014)底端中部与第一切割砂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柱(6015)外表面底端与固定匣板(6019)相连接;固定匣板(6019)右端与第一圆柱滑轨(6017)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圆柱滑轨(6017)底端与悬浮控制架(6010)相连接;固定匣板(6019)左端与第二圆柱滑轨(6018)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圆柱滑轨(6018)底端与悬浮控制架(6010)相连接;第一电机(601)顶端与右顶架(5)相连接;第三传动轮(604)顶端与右顶架(5)相连接;第一圆柱滑轨(6017)顶端与右顶架(5)相连接;第二轴承套(607)左端中部与左侧框(1)相连接;悬浮控制架(6010)底端右侧与左侧框(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604)右侧与加压反折机构(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机构(7)包括第二锥齿轮(701),第七传动轮(702),第八传动轮(703),第九传动轮(704),第一簧杆(705),第一支柱板(706),第十传动轮(707),第一传动齿轮(708),第一齿杆(709),双面滑块(7010),双面滑轨板(7011),第二传动齿轮(7012),循环移动台(7013),横向杠杆(7014),中部支杆(7015),第一电动推杆(7016),梯形桩(7017)和第二支撑板(7018);第二锥齿轮(701)右下方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7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702)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703)相连接;第七传动轮(702)右下方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704)相连接;第八传动轮(703)后端中部与第一簧杆(705)相连接,并且第一簧杆(705)前端底部与第九传动轮(704)相连接;第八传动轮(703)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707)相连接,并且第十传动轮(707)左下方与第九传动轮(704)相连接;第一簧杆(705)左端中部与第一支柱板(706)相连接;第十传动轮(707)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7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708)顶端中部与第一齿杆(709)进行啮合;第一传动齿轮(708)右端中部与第二传动齿轮(7012)进行啮合;第一传动齿轮(708)前端中部与横向杠杆(7014)相连接,并且横向杠杆(7014)后端右侧与第二传动齿轮(7012)相连接;第一齿杆(709)顶端右中部与双面滑块(7010)相连接;双面滑块(7010)外表面中部与双面滑轨板(7011)进行滑动连接,并且双面滑轨板(7011)底端左侧与第一支柱板(706)相连接;双面滑块(7010)顶端与循环移动台(7013)相连接;双面滑轨板(7011)底端右侧与第二支撑板(7018)相连接;横向杠杆(7014)前端中部与中部支杆(7015)相连接;横向杠杆(7014)前端右侧与第一电动推杆(7016)相连接;中部支杆(7015)底端与梯形桩(7017)相连接,并且梯形桩(7017)顶端左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7016)相连接;第二支撑板(7018)底端与左侧框(1)相连接;梯形桩(7017)底端与左侧框(1)相连接;第一支柱板(706)底端与左侧框(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701)后端中部与左侧框(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702)后端中部与左侧框(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角铁挤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反折机构(8)包括第十一传动轮(801),第二伸缩转轴(802),第二平齿轮(803),第一齿轮架(804),第三平齿轮(805),第四平齿轮(806),第二齿轮架(807),第十二传动轮(808),第十三传动轮(809),第一丝杆(8010),第一矩形滑动框(8011),第二簧杆(8012),第一双面限位滑轨(8013),固定直角头(8014),第一推压板(8015),第一工作台(8016),第三齿轮架(8017),第五平齿轮(8018),第十四传动轮(8019),第十五传动轮(8020),第二丝杆(8021),第二矩形滑动框(8022),第三簧杆(8023),第二双面限位滑轨(8024),第二推压板(8025)和三角座(8026);第十一传动轮(801)底端中部与第二伸缩转轴(8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转轴(802)底端与第二平齿轮(8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转轴(802)外表面下侧与第一齿轮架(804)进行套接;第二平齿轮(803)右侧设置有第三齿轮架(8017);第一齿轮架(804)底端与第三平齿轮(805)相连接,并且第三平齿轮(805)右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803)相连接;第三平齿轮(805)左上方设置有第四平齿轮(806);第四平齿轮(806)顶端中部与第二齿轮架(807)相连接;第四平齿轮(806)底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808)进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录
申请(专利权)人:李跃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