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宏彬专利>正文

一种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63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造林栽植后头三年,保留树梢,不予截干,其间剪去过长枝条的梢部,使上方侧枝长度短于下方侧枝,下方侧枝长度大于上方侧枝长度,树冠呈圆锥体状;第四年开始,全面修剪,养蓬与采摘相结合,于冬春休眠季节,从树干高度1.3~1.5米处,剪断主干,经修剪后,使所有下方的侧枝长度长于上方的侧枝,并使同一条带内的植株树冠连成为一体,树冠的纵剖面呈梯形状,与此同时,每年剪去叶龄2.5年以上的老叶。该修剪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平顶地毯式修剪习惯,变单个平面采摘面为立体采摘面,提高了树冠高度和光能利用效率,能明显增加苦丁茶叶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本植物的修剪方法,尤其是一种对带状栽植苦丁茶(I.latifolia)圆的修剪,提高茶叶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修剪普遍应用于果树生产中,通常在栽种和幼年期,进行定干整形,将植株修剪成一定形状。如桃树的自然开心形,梨树的疏散分层形等。同时需剪去病虫枝、徒长枝等。其中心环节是使树冠受光充足,果实生长健壮,达到丰产目的。 茶树和苦丁茶树等经济林,普通的作法是,在栽植后主干达到一定高度时,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约20cm~30cm,。此后每年培育修剪。作为带状栽植的茶园,其修剪采摘面,基本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块状造林的单株栽植茶园,树冠修剪成半球形的馒头状。树冠采光系数为1左右,即采摘面与占有土地的面积大致相等。由于苦丁茶栽培历史短,修剪技术多仿照茶叶的方法。但是苦丁茶树是大乔木,其叶子之大为茶叶的数倍。因此,茶树的修剪方法不能完全适应苦丁茶树生理特性需要。 申请号为03116395.5(公开号为CN153556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苦丁茶苗木修剪方法;申请号为200410018269.9(公开号为CN1695425A)和200410018274.X号(公开号为CN1695426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则是对苦丁茶苗木摘芽、剪梢和截干修剪;申请号为20051006144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松属树木的幼枝修剪方法;申请号为200510061439.6和200510061440.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属竹子修剪,系剪去竹枝梢头1/3左右,同时钩梢,此种修剪仅限于竹类植物,而且对于同一竹株来说,一生只能进行一次,不再有第二次,而不象木本经济林那样,需要多年多次修剪。 平顶地毯式修剪(参见图1)后的顶部平齐如同地毯,各株顶部相拥,采光系数(树冠采光系数是指树冠受光面积数与土地面积的比值)趋近于1,树型低矮、平面采摘、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普通带状造林苦丁茶园的平顶地毯式修剪方法之树型低矮、平面采摘、产量较低的弊病,提出一种增加树冠高度、扩大采摘面,变平面采茶为立体采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其特征是造林栽植后头三年,保留树梢,不予截干,其间剪去过长枝条的梢部,使上方侧枝长度短于下方侧枝,下方侧枝长度大于上方侧枝长度,树冠呈圆锥体状,旨在减小树冠幅度,塑造窄型树冠,提高树冠的采光系数;第四年开始,全面修剪,养蓬与采摘相结合,于冬春休眠季节,从树干高度1.3~1.5米处,剪断主干,经修剪后,使所有下方的侧枝长度长于上方的侧枝,并使同一条带内的植株树冠连成为一体,树冠的纵剖面呈梯形状,与此同时,每年剪去叶龄2.5年以上的老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以示与现有技术的区别 所述的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造林时带内株距较小,带间中距离稍大,每亩栽种800~1200株。 所述的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栽植后3年内不截断主干梢部,而不象普通茶园那样,头1~2年就剪断主干。 所述的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于造林栽植4年之后,才剪断主梢,从主干高度1.3~1.5米处剪断;而不象普通茶园,在主干高度25~30cm处剪断。 所述的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定型树冠使带内植株连成一体、纵剖面为梯形的立体型树冠;而不象普通茶园的平顶地毯式树冠。 所述的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带内树冠幅度1~1.5米,带间树冠空隙30~60cm。 所述的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每年修剪时,要同时剪去叶龄超过2.5年的老叶片。 本专利技术方法,有如下优点 1.树木定干较高,树冠采光系数比对照增加1~2.1倍; 2.变平面采摘为立体采摘,树冠采摘面比对照增加1.3~2.4倍; 3.苦丁茶叶产量较高,4年生苦丁茶园单产比对照提高115~150%。 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修剪提高了树冠高度,变原有高度不到0.5米左右的平顶地毯式矮干树冠,为近1.5米的高干立体型树冠;变原有的平面采摘方式为立体采摘方式。树冠受光面积和采光系数大大提高;同时老叶片修剪,还能减少茶树的营养消耗,有利于树冠内部透光。故苦丁茶叶产量也随之显著增加。 附图说明 图1平顶地毯式树冠。 图2梯形(纵剖面)树冠。 图中1.树冠修剪面(暨采摘面),2.枝条,3.主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造林栽植带状造林栽植,每亩1000株。 2.修剪修剪季节3月份。栽后头三年,保留主干梢,不予截干;修剪时只剪去过长枝条梢部。从第四年起,在树干高度1.5米处剪断主干;并进行全面修剪,定型树冠的剖面为梯形状(参见图2)。树冠幅度1~1.5米,带间树冠间隙30~60cm。同时剪去叶龄2.5年以上的老叶片。 3.培育管理同普通苦丁茶园。 本实施例的苦丁茶园修剪,4年生时,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提高151%。 实施例二 1.造林栽植2月份栽植,每亩800株。 2.修剪修剪时,树干截干高度1.3米。修剪方法和修剪时间同实施例一。 3.培育管理同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修剪后的苦丁茶园,4年生时亩均干茶产量比对照增加1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造林栽植后头三年,保留树梢,不予截干,其间剪去过长枝条的梢部,使上方侧枝长度短于下方侧枝,下方侧枝长度大于上方侧枝长度,树冠呈圆锥体状;第四年开始,全面修剪,养蓬与采摘相结合,于冬春休眠季节,从树干高度1.3~1.5米处,剪断主干,经修剪后,使所有下方的侧枝长度长于上方的侧枝,并使同一条带内的植株树冠连成为一体,树冠的纵剖面呈梯形状,与此同时,每年剪去叶龄2.5年以上的老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状栽植苦丁茶园的修剪方法,其特征是造林栽植后头三年,保留树梢,不予截干,其间剪去过长枝条的梢部,使上方侧枝长度短于下方侧枝,下方侧枝长度大于上方侧枝长度,树冠呈圆锥体状;第四年开始,全面修剪,养蓬与采摘相结合,于冬春休眠季节,从树干高度1.3~1.5米处,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宏彬
申请(专利权)人:杜宏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