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5938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以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为内参物,计算芦丁对6‑羟基‑7,7a‑二氢‑2(6H)‑苯并呋喃、羟基酪醇葡萄糖苷,异绿原酸A对原儿茶酸、苦丁冬青甙E、苦丁冬青甙D、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及苦丁冬青甙A对大叶冬青苷G、苦丁冬青甙G、苦丁茶冬青苷T和大叶冬青苷H的校正因子,作为常数用于含量测定,仅需3种常见对照品即可同时测定苦丁茶中18种成分的含量,快速、经济、科学的控制苦丁茶的质量,进一步可利用18种成分含量进行药材的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和相似度计算,全面控制苦丁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分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苦丁茶是冬青科冬青属的干燥叶子,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海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份。它作为预防脂代谢异常相关性疾病的民族药,在民间已经应用了上千年,目前研究表明其对心血管类疾病和代谢综合症具有显著药理活性,已成为当前药食同源研究的热点。基于其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特点,苦丁茶通常被应用临床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并且已经开发出各种保健产品。苦丁茶中的药物活性成分被认为是酚酸、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它们也被认为是化学分析和质量评价的主要成分。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该药材资源,亟须一种准确、可靠并能够进行多成分同时含量测定的方法。但是,目前报道的大部分定量方法由于受限于对照品的瓶颈问题,特别其大部分三萜皂苷类成分多来源于实验室自制,传统的测定方法难以普及。因此,苦丁茶的质量检验和监督仍然是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利用“一测多评”法、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以及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18种成分(包括8种酚酸,7种三萜类、1种黄酮类和2个其它类别成分)的含量数据,对来自中国不同产地的15批药材进行了模式识别分析,同时进行含量测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色谱条件: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260nm,326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A为0.05%磷酸-H2O,B为乙腈,C为甲醇;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含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绘制标准曲线;S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苦丁茶细粉,甲醇室温浸渍后冰浴超声提取,0.45μm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S4.成分含量计算:进样供试品溶液,记录苦丁茶中18个组分在相应波长处的峰面积,用标准曲线计算出三个内参物的浓度,再结合相对校正因子RCFx按下式即可计算出其他15种组分的浓度,继而计算出其在苦丁茶中的含量:待测组分的浓度Cx由下式计算得出:其中,Ax为内参物对照品峰面积,Ai为待测成分对照品峰面积;Ci为待测成分对照品浓度;每个组分所对应的RCFx分别为:其中,优选地,步骤S1所述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henomenex Synergi Hydro-RPC18columns,4.6mm×250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254nm,326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A为0.05%磷酸-H2O,B为乙腈,C为甲醇,按下面进行梯度洗脱:时间0.0min,A相94%,B相6%;时间5min,A相94%,B相6%;时间15min,A相88%,B相12%;时间25min,A相84%,B相16%;时间26min,A相77%,B相20%,C相3%;时间45min,A相77%,B相20%,C相3%;时间50min,A相74%,B相26%;时间70min,A相74%,B相26%;时间85min,A相71%,B相29%;时间110min,A相54%,B相46%;时间110.01min,A相10%,B相90%;时间120min,A相10%,B相90%。优选地,步骤S2所述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含芦丁100.0μg·ml-1,异绿原酸A 1000μg·ml-1、苦丁冬青甙A 1000μ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以此作为标准曲线的最高浓度,分别稀释2、4、8和20倍,用作绘制标准曲线。优选地,步骤S3所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苦丁茶细粉0.2g,精密称定,20.0ml甲醇室温浸渍30min;冰浴超声提取30min,放冷至室温,补足重量,摇匀,0.45μm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优选地,步骤S4所述苦丁茶中18个组分在相应波长处是指:260nm,以芦丁为内参物,对应:6-羟基-7,7a-二氢-2(6H)-苯并呋喃,相对保留时间0.3253;羟基酪醇葡萄糖苷,相对保留时间0.385;原儿茶酸,相对保留时间0.420;苦丁冬青甙E,相对保留时间3.026;苦丁冬青甙D,相对保留时间3.116;210nm,以苦丁冬青甙A为内参物,对应:大叶冬青苷G,相对保留时间0.803;苦丁冬青甙G,相对保留时间0.912;苦丁茶冬青苷T,相对保留时间1.208;大叶冬青苷H,相对保留时间1.215;326nm,以异绿原酸A为内参物,对应:新绿原酸,相对保留时间0.401;绿原酸,相对保留时间0.551;隐绿原酸,相对保留时间0.574;咖啡酸,相对保留时间0.629;异绿原酸B,相对保留时间0.948;异绿原酸C,相对保留时间1.105。即如下表所示:注:a代表以芦丁为内参物;b代表以异绿原酸A为内参物;c代表以苦丁冬青甙A为内参物。另外,上述方法在苦丁茶的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主要基于本专利技术研究得到的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获得方法如下:是以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为内参物,计算芦丁对6-羟基-7,7a-二氢-2(6H)-苯并呋喃、羟基酪醇葡萄糖苷,异绿原酸A对原儿茶酸、苦丁冬青甙E、苦丁冬青甙D、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以及苦丁冬青甙A对大叶冬青苷G、苦丁冬青甙G、苦丁茶冬青苷T和大叶冬青苷H的相对校正因子,将其作为常数用于含量测定。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色谱条件;(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校正因子的计算。更具体地,上述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Synergi Hydro-RPC18columns(4.6mm×250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254nm,326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A为0.05%磷酸-H2O,B为乙腈,C为甲醇,按下面进行梯度洗脱:时间0.0min,A相94%,B相6%;时间5min,A相94%,B相6%;时间15min,A相88%,B相12%;时间25min,A相84%,B相16%;时间26min,A相77%,B相20%,C相3%;时间45min,A相77%,B相20%,C相3%;时间50min,A相74%,B相26%;时间70min,A相74%,B相26%;时间85min,A相71%,B相29%;时间110min,A相54%,B相46%;时间110.01min,A相10%,B相90%;时间120min,A相10%,B相90%;(2)对照品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色谱条件: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260nm,326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A为0.05% 磷酸‑H2O,B为乙腈,C为甲醇;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含芦丁、异绿原酸A 和苦丁冬青甙A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绘制标准曲线;S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苦丁茶细粉,甲醇室温浸渍后冰浴超声提取,0.45μm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S4.成分含量计算:进样供试品溶液,记录苦丁茶中18个组分在相应波长处的峰面积,用标准曲线计算出三个内参物的浓度,再结合相对校正因子RCFx按下式即可计算出其他15种组分的浓度,继而计算出其在苦丁茶中的含量:待测组分的浓度由下式计算得出:其中,Ax为内参物对照品峰面积,Ai为待测成分对照品峰面积;Ci为待测成分对照品浓度;每个组分所对应的RCFx分别为:6‑羟基‑7,7a‑二氢‑2(6H)‑苯并呋喃      3.194羟基酪醇葡萄糖苷                     1.68原儿茶酸                             1.57新绿原酸                             0.775绿原酸                               0.836隐绿原酸                             0.709咖啡酸                               1.753异绿原酸B                            1.731异绿原酸C                            1.28大叶冬青苷G                          0.423苦丁冬青甙G                          0.137苦丁冬青甙E                          1.039苦丁冬青甙D                          1.066苦丁茶冬青苷T                        0.635大叶冬青苷H                          0.34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色谱条件: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260nm,326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A为0.05% 磷酸-H2O,B为乙腈,C为甲醇;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含芦丁、异绿原酸A 和苦丁冬青甙A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绘制标准曲线;S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苦丁茶细粉,甲醇室温浸渍后冰浴超声提取,0.45μm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S4.成分含量计算:进样供试品溶液,记录苦丁茶中18个组分在相应波长处的峰面积,用标准曲线计算出三个内参物的浓度,再结合相对校正因子RCFx按下式即可计算出其他15种组分的浓度,继而计算出其在苦丁茶中的含量:待测组分的浓度由下式计算得出:其中,Ax为内参物对照品峰面积,Ai为待测成分对照品峰面积;Ci为待测成分对照品浓度;每个组分所对应的RCFx分别为:6-羟基-7,7a-二氢-2(6H)-苯并呋喃 3.194羟基酪醇葡萄糖苷 1.68原儿茶酸 1.57新绿原酸 0.775绿原酸 0.836隐绿原酸 0.709咖啡酸 1.753异绿原酸B 1.731异绿原酸C 1.28大叶冬青苷G 0.423苦丁冬青甙G 0.137苦丁冬青甙E 1.039苦丁冬青甙D 1.066苦丁茶冬青苷T 0.635大叶冬青苷H 0.34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henomenex Synergi Hydro-RPC18 columns,4.6mm×250mm, 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周杰邝国俊赵钟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