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76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包括至少包含一根电线的电线组,还包括电连接端子和注塑绝缘层,注塑绝缘层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外表面上,电连接端子的一端与电线组线芯电连接,并压接于电线组上,另一端与另一组电线组线芯电连接,相比于直接在外部套接绝缘层,注塑绝缘层与电连接端子结合结构更加稳定;电连接端子可采用全自动设备自动化完成压接,提高了压接质量的稳定性;由于电连接端子设置有导线压接部以及电线本体压接部,使得电连接端子与电线组的连接更加牢固,此外,接点处设置了注塑绝缘层,各接点无需相互错开至少2cm,也客服了原有采用胶布包裹接点,存在相互导通的隐患,实现了接点间的绝对绝缘。

A wiring structure based on injection molding ins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线束接线
,具体为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线束接线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采用铜带压接;(2)采用U形端子压接;上述两种方式压接后线束连接处的导体部分再用绝缘胶带缠绕,传统的线束接线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接线完全依靠人工完成;造成接线质量不稳定,以及接线效率低下;其次,铜带机截断铜带的刀口为锯齿状,导致铜带机接线拉力不稳定,再次,虽然端子机相对于铜带机较稳定,但是其接线效率不高;此外,用胶带缠绕导体部分进行绝缘,铜丝头容易刺破胶带,导致各线路间存在相互导通的隐患;同时各接点间需要相互错开,导致电线长度增加,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线束接线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包括至少包含一根电线的电线组,还包括电连接端子和注塑绝缘层,所述注塑绝缘层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电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线组线芯电连接,并压接于所述电线组上,另一端与另一组电线组线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导线压接部,电线本体压接部以及插接电连接部,所述导线压接部与电线组的线芯压接连接,所述电线本体压接部与电线组的外部绝缘层压接连连接,所述插接电连接部连接另一组电线组的线芯插接连接。优选的,包括两第一压接片弯折形成所述导线压接部。优选的,包括两第二压接片弯折形成所述电线本体压接部。优选的,插接电连接部包括截面呈U形的插接槽体,插接槽体内部形成有夹片,插接槽体顶部开口两侧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抵挡边,所述抵挡边与夹片形成夹槽。优选的,所述插接槽体底面前端上延伸有延长片,所述延长片向后弯折与插接槽体底面形成类V形,形成所述夹片。优选的,所述电连接端子为采用铜质材料制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电连接端子电连接两组需要相互接通的电线组,然后在电连接端子的外部通过注塑形成有注塑绝缘层;该连接结构的优点在于:相比于直接在外部套接绝缘层,注塑绝缘层与电连接端子形成一体结构,结构更加稳定;电连接端子可采用全自动设备自动化完成压接,无需人工压接,提高了压接质量的稳定性,以及生产效率;由于电连接端子设置有导线压接部以及电线本体压接部,使得电连接端子与电线组的连接更加牢固,更加稳定,此外,接点处设置了注塑绝缘层,因此,各接点无需相互错开至少2cm,节省了线束上电线的使用量,也客服了原有采用胶布包裹接点,存在相互导通的隐患,实现了接点间的绝对绝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未注塑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包括至少包含一根电线的电线组1,还包括电连接端子2和注塑绝缘层3,所述注塑绝缘层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电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线组线芯电连接,并压接于所述电线组上,另一端与另一组电线组线芯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导线压接部4,电线本体压接部5以及插接电连接部6,所述导线压接部与电线组的线芯压接连接,所述电线本体压接部与电线组的外部绝缘层压接连连接,所述插接电连接部连接另一组电线组的线芯插接连接,包括两第一压接片弯折形成所述导线压接部,包括两第二压接片弯折形成所述电线本体压接部,插接电连接部包括截面呈U形的插接槽体,插接槽体内部形成有夹片8,插接槽体顶部开口两侧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抵挡边7,所述抵挡边与夹片形成夹槽,所述插接槽体底面前端上延伸有延长片,所述延长片向后弯折与插接槽体底面形成类V形,形成所述夹片,所述电连接端子为采用铜质材料制得。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包含一根电线的电线组,还包括电连接端子和注塑绝缘层,所述注塑绝缘层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电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线组线芯电连接,并压接于所述电线组上,另一端与另一组电线组线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包含一根电线的电线组,还包括电连接端子和注塑绝缘层,所述注塑绝缘层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外表面上,形成绝缘层,电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线组线芯电连接,并压接于所述电线组上,另一端与另一组电线组线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导线压接部,电线本体压接部以及插接电连接部,所述导线压接部与电线组的线芯压接连接,所述电线本体压接部与电线组的外部绝缘层压接连连接,所述插接电连接部连接另一组电线组的线芯插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注塑绝缘的线束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第一压接片弯折形成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蕴杰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正通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