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03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包括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一侧安装有容积泵,且容积泵的一侧安装有发动机主体,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外侧连接有盘管,且盘管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散热箱,且散热箱的一侧安装有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冷凝管和循环管,实现了第一水箱内部的冷却水为循环管进行散热,第一水箱内部的冷却水成为蒸汽后会顺着冷凝管进入第二水箱内部,第二水箱内部的冷却水将蒸汽冷却成为液体重新进入第一水箱内部,如此循环,第一水箱内部的冷却水减少的时间就会延长,从而减少补充冷却水的次数,使得加水操作不再麻烦。

A cooling device for water circulation of automobil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现有的发动机降温系统,大多采用冷却水为冷却液进行循环的方式,但是因为储水箱储存水量有限所以需要经常加水,加水次数多,操作频繁麻烦,且现有的冷却液没有经过适当散热直接进入冷却水中,冷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发动机降温系统需要经常加水,加水次数多,操作频繁麻烦、现有的冷却液没有经过适当散热直接进入冷却水中,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一侧安装有容积泵,且容积泵的一侧安装有发动机主体,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外侧连接有盘管,且盘管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散热箱,且散热箱的一侧安装有风扇,所述散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且散热管的外侧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贯穿散热箱并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水箱,且第一水箱的顶端连接有冷凝管,所述第一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箱。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箱的外侧连接有保温层,且保温层由海绵材质构成,所述冷却液箱、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的顶端皆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分别与冷却液箱、第一水箱继而第二水箱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盘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液口,且盘管远离进液口的一端连接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连接管活动连接,所述盘管由紫铜材质构成。优选地,所述散热管与连接管固定连接,且连接管的外侧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散热片皆等距分布在散热管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冷却液箱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冷凝管贯穿第二水箱,且冷凝管的横截面成“V”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冷凝管和循环管,实现了第一水箱内部的冷却水为循环管进行散热,第一水箱内部的冷却水成为蒸汽后会顺着冷凝管进入第二水箱内部,第二水箱内部的冷却水将蒸汽冷却成为液体重新进入第一水箱内部,如此循环,第一水箱内部的冷却水减少的时间就会延长,从而减少补充冷却水的次数,使得加水操作不再麻烦,还通过设置的散热箱、风扇、散热管、散热片,实现了冷却液在进入第一水箱内部散热之前会在散热管内部流转,散热管外侧的散热片和风扇会对冷却液做预散热处理,从而使得散热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图中:1、冷却液箱;2、保温层;3、密封盖;4、容积泵;5、发动机主体;6、盘管;7、连接管;8、散热箱;9、风扇;10、散热管;11、循环管;12、第一水箱;13、冷凝管;14、第二水箱;15、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提到的风机(型号为MF-100)、容积泵(型号为GM)均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请参阅图1-3,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冷却液箱1,冷却液箱1的一侧安装有容积泵4,且容积泵4的一侧安装有发动机主体5,发动机主体5的外侧连接有盘管6,且盘管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一端连接有散热箱8,且散热箱8的一侧安装有风扇9,散热箱8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0,且散热管10的外侧连接有散热片15,散热管10的一端贯穿散热箱8并连接有循环管11,循环管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水箱12,且第一水箱12的顶端连接有冷凝管13,第一水箱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箱1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水箱12、第二水箱14、冷凝管13和循环管11,实现了第一水箱12内部的冷却水为循环管11进行散热,第一水箱12内部的冷却水成为蒸汽后会顺着冷凝管13进入第二水箱14内部,第二水箱14内部的冷却水将蒸汽冷却成为液体重新进入第一水箱12内部,如此循环,第一水箱12内部的冷却水减少的时间就会延长,从而减少补充冷却水的次数,使得加水操作不再麻烦。请着重参阅图1,冷却液箱1的外侧连接有保温层2,且保温层2由海绵材质构成,冷却液箱1、第一水箱12、第二水箱14的顶端皆连接有密封盖3,且密封盖3分别与冷却液箱1、第一水箱12继而第二水箱14可拆卸连接,保温层2可以使得冷却液箱内部冷却液温度与车体内温度隔绝,达到保温效果,车体内部位于发动机内侧设置有用于感受盘管6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车子控制系统,然后控制系统可以直接控制控制阀和风机开启。请着重参阅图2,盘管6的一端连接有进液口,且盘管6远离进液口的一端连接有出液口,出液口与连接管7活动连接,盘管6由紫铜材质构成,紫铜材质导热效果好,所以更加可以使得发动机主体5内部的热量传导给盘管6。请着重参阅图2,散热管10与连接管7固定连接,且连接管7的外侧连接有控制阀,散热片15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散热片15皆等距分布在散热管10的外侧,散热管10在散热箱8的内部呈蛇形分布,长度足够散热管10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预散热。请着重参阅图1,循环管11的一端与冷却液箱1活动连接,活动连接方便在车子进行维修的时候进行拆卸检查。请着重参阅图3,冷凝管13贯穿第二水箱14,且冷凝管13的横截面成“V”字形结构,横向放置的“V”字型,比较方便冷凝水重新进入第一水箱12的内部。工作原理:使用时,容积泵4会将冷却液箱1内部的冷却液抽取到盘管6的内部,关闭控制阀,使得冷却液在盘管6内部停留一段时间为发动机主体5进行换热,当盘管6内部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控制阀会开启,然后容积泵4将冷却液通过连接管7输送至散热管10的内部,散热管10在散热箱8内部成蛇形分布,足够的长度使得散热片15有足够的散热面积,也使得风扇9有足够的散热时间为其进行散热,做了散热预处理的冷却液通过循环管11进入第一水箱12的内部,第一水箱12内部的冷却水为其进行换热,使得第一水箱12外侧的循环管11内部的冷却液重新变成低温状态,然后低温状态的冷却液再进入冷却液箱1的内部,重新等待进入盘管6为发动机主体5进行散热,而多次循环后的第一水箱12内部的水会升温变成水蒸气,上升的水蒸气进入冷凝管13的内部,随着冷凝管13进入第二水箱14的内部,在第二水箱14内部被换热然后重新冷凝成为液体再次进入第一水箱12的内部,从而将第一水箱12内部冷却水使用时间延长,从而减少加水次数,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冷却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的一侧安装有容积泵(4),且容积泵(4)的一侧安装有发动机主体(5),所述发动机主体(5)的外侧连接有盘管(6),且盘管(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一端连接有散热箱(8),且散热箱(8)的一侧安装有风扇(9),所述散热箱(8)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0),且散热管(10)的外侧连接有散热片(15),所述散热管(10)的一端贯穿散热箱(8)并连接有循环管(11),所述循环管(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水箱(12),且第一水箱(12)的顶端连接有冷凝管(13),所述第一水箱(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箱(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包括冷却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的一侧安装有容积泵(4),且容积泵(4)的一侧安装有发动机主体(5),所述发动机主体(5)的外侧连接有盘管(6),且盘管(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一端连接有散热箱(8),且散热箱(8)的一侧安装有风扇(9),所述散热箱(8)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10),且散热管(10)的外侧连接有散热片(15),所述散热管(10)的一端贯穿散热箱(8)并连接有循环管(11),所述循环管(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水箱(12),且第一水箱(12)的顶端连接有冷凝管(13),所述第一水箱(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箱(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的外侧连接有保温层(2),且保温层(2)由海绵材质构成,所述冷却液箱(1)、第一水箱(12)、第二水箱(14)的顶端皆连接有密封盖(3),且密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王宁孙金其散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美康通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