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03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底板、中心转轴、传送带以及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散热机构;所述中心转轴包括中心齿轮和主齿轮轴,所述中心齿活动轮装设在所述主齿轮轴上,所述主齿轮轴穿过所述固定底板通过传送带与所述散热机构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所述中心转轴为中心相对地固定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发动机带动与发动机连接的主齿轮轴,主齿轮轴通过传送带带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对发动机气缸进行散热,同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来调节风机的转速,避免风机持续高速转动,增加能耗。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一般使用内燃机,内燃机是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来作功。但是,有效动力仅仅是燃料所具有的全能量的30%~40%,剩下的能量作为排气热损失、机械摩擦热损失而耗损。尤其是为了保持气缸、气缸盖、进排气门等的适当温度,需对内燃机各部位进行冷却,从而作为冷却液损失也损失了热能;发动机气缸处通常设有散热机构,来辅助发动机散热。但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上的散热机构通常是在气缸附近装设散热风扇来辅助散热,但是无法控制散热风扇的转速,当发动机功率过大时,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发动机功率过小时,散热风扇高速运转增加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发动机功率大小而调节散热机构能耗的散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底板、中心转轴、传送带以及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散热机构;所述中心转轴包括中心齿轮和主齿轮轴,所述中心齿轮活动装设在所述主齿轮轴上,所述主齿轮轴穿过所述固定底板通过传送带与所述散热机构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所述中心转轴为中心相对地固定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固定件和第一扇叶挡风罩;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装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件装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扇叶挡风罩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第一扇叶挡风罩固定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另一端活动装设有风扇。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固定件和第二扇叶挡风罩;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装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件装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扇叶挡风罩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穿过第二扇叶挡风罩固定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装设有风扇。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心齿轮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比均为2-5:1。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中心齿轮切面处设有第一压带固件和第二压带固件。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发动机带动与发动机连接的主齿轮轴,主齿轮轴通过传送带带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对发动机气缸进行散热,同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来调节风机的转速,避免风机持续高速转动,减少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固定底板,20-主齿轮轴,30-中心齿轮,40-第一齿轮固定件,41-第二齿轮固定件,50-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60-传送带,70-第一传动轴,71-第二传动轴,80-第一压带固件,81-第二压带固件,90-第一扇叶挡风罩,91-第二扇叶挡风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0、中心转轴、传送带60以及装设在固定底板10上的散热机构;该中心转轴包括中心齿轮30和主齿轮轴20,中心齿轮30活动装设在主齿轮轴20上,主齿轮轴20穿过固定底板10通过传送带60与散热机构连接;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中心转轴为中心相对地固定装设在固定底板10上;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机包括第一传动轴70、第一齿轮50、第一齿轮固定件40和第一扇叶挡风罩90;第一齿轮50活动装设在第一传动轴70上,第一齿轮固定件40装设在第一传动轴的一端,第一扇叶挡风罩90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底板10上,第一传动轴70穿过第一扇叶挡风罩90固定装设在固定底板10上,第一传动轴70另一端活动装设有风扇;第一风机依靠第一齿轮50作为动力源启动,第一齿轮固定件40防止第一齿轮50脱离第一传动轴70。第二风机包括第二传动轴71、第二齿轮51、第二齿轮固定件41和第二扇叶挡风罩91;第二齿轮51固定装设在第二传动轴71上,第一齿轮固定件41装设在第二传动轴71的一端,第二扇叶挡风罩91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底板10上,第二传动轴71穿过第二扇叶挡风罩91固定装设在固定底板10上,第二传动轴71的另一端活动装设有风扇;第二风机依靠第二齿轮51作为动力源启动,第二齿轮固定件41防止第二齿轮51脱离第二传动轴71。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心齿轮30的直径与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的直径比均为2-5:1,通过该设计的结构,使得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能够与中心齿轮30同步转动。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传送带60与中心齿轮30切面处设有第一压带固件80和第二压带固件81,第一压带固件80和第二压带固件81将传送带限制在中心齿轮中,防止传送带60在转动中脱离中心齿轮30。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启动时,气缸进行活塞运动,与发动机转动轴连接的主齿轮轴20同步转动,当发动机进行高功率工作时,主齿轮轴20相对应地高速转动,此时活动装设主齿轮轴20上的中心齿轮30随之转动起来,带动挂扣在中心齿轮30上的传送带60,第一压带固件80和第二压带固件81将传送带限制在中心齿轮30中,防止传送带60在转动中脱离中心齿轮30;中心齿轮30通过传送带60带动位于中心齿轮30两侧的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第一齿轮50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70,以及第一传动轴70另一端的风扇,第一扇叶挡风罩90使得气流汇聚对气缸进行散热。同样地,第二齿轮51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轴71,以及第二传动轴71另一端的风扇,第二扇叶挡风罩91使得气流汇聚对发动机气缸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当发动机进行低功率工作时,主齿轮轴20相对应地低速转动,此时活动装设主齿轮轴20上的中心齿轮30随之低速转动起来,带动挂扣在中心齿轮30上的传送带60,第一压带固件80和第二压带固件81将传送带限制在中心齿轮30中,防止传送带60在转动中脱离中心齿轮30;中心齿轮30通过传送带60带动位于中心齿轮30两侧的第一齿轮50和第二齿轮51,启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对发动机气缸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当发动机从高功率降至低功率工作时,主齿轮轴20相对应地从高速运转降至低速运转,同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也相对地从高转速变换成低转速,减少机器的能耗。本技术,通过与发动机转轴连接的主齿轮轴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中心转轴、传送带以及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散热机构;所述中心转轴包括中心齿轮和主齿轮轴,所述中心齿轮活动装设在所述主齿轮轴上,所述主齿轮轴穿过所述固定底板通过传送带与所述散热机构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所述中心转轴为中心相对地固定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中心转轴、传送带以及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散热机构;所述中心转轴包括中心齿轮和主齿轮轴,所述中心齿轮活动装设在所述主齿轮轴上,所述主齿轮轴穿过所述固定底板通过传送带与所述散热机构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所述中心转轴为中心相对地固定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固定件和第一扇叶挡风罩;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装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件装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扇叶挡风罩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第一扇叶挡风罩固定装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彪陈兆斌郑新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上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