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48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其中该汽车电子扇包括: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其中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之间成一夹角,以使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形成的电子扇总成具有预设夹角的V字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左电子扇与右电子扇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这样该汽车电子扇的出风风向是与进风方向行成一定角度的,这样就可以降低汽车电子扇的出风端与发动机之间的负压,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A kind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fan and automobil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指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在低碳环保的意识加强、国家政策大力推行之下,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要求进一步加严,新一代发动机技术已将排气歧管集成于发动机水套来实现排放温度的降低,但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系统的散热需求。而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发展,发动机舱空间利用率高,布置紧凑,不仅无法通过加大散热器迎风面积来提高冷却效果,紧挨着风扇的发动机还会对进风量造成负面影响。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一般通过提高发动机与风扇的距离,来弱化发动机对进风量的影响,但多数大排量车型(尤其是纵置发动机车型)机舱空间更小狭小,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降低汽车电子扇与发送机之间形成的负压,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一种汽车电子扇,包括: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其中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之间成一夹角,以使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形成的电子扇总成具有预设夹角的V字形结构。其中,该左电子扇包括扇叶,该右电子扇包括扇叶;还包括成V字形的主框架,在主框架顶部和底部设有护板,以使所述主框架和护板配合形成风扇的罩体;其中所述护板和主框架组成的罩体贴靠在散热总成上以将散热总成输送来的进风变为朝向发送机两侧输出的出风;其中该出风与进风A成一夹角。其中,该左电子扇与散热总成之间形成夹角α,且右电子扇与散热总成之间形成夹角β。其中,α=β,或是α≠β。一种汽车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总成和汽车电子扇,其中所述汽车电子扇包括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其中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之间成一夹角,以使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形成的电子扇总成具有预设夹角的V字形结构。其中,所述散热总成包括: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其中所述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层叠设置以行程散热总成。其中,该左电子扇包括扇叶,该右电子扇包括扇叶;还包括成V字形的主框架,在主框架顶部和底部设有护板,以使所述主框架和护板配合形成风扇的罩体;其中所述护板和主框架组成的罩体贴靠在散热总成的散热器的内壁上以将散热总成输送来的进风变为朝向发送机两侧输出的出风;其中该出风与进风A成一夹角。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左电子扇与右电子扇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这样该汽车电子扇的出风风向是与进风方向行成一定角度的,这样就可以降低汽车电子扇的出风端与发动机之间的负压,从而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电子扇以及安装了该汽车电子扇的车辆前机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电子扇以及安装了该汽车电子扇的车辆前机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电子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汽车电子扇的正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示出了一种汽车电子扇以及安装了该电子扇的汽车前机舱,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左电子扇111和右电子扇112;该左电子扇111和右电子扇112组成电子扇总成,并装配在散热总成上。该散热总成包括前格栅104、冷凝器105、中冷器106、散热器107;该电子扇总成贴靠设置在散热总成的散热器107的内壁与发送机101之间,以将经过散热总成的进风输送到发动机101。具体的,如图1所示的,该进风A的方向如箭头所示的,进风A经过散热总成后输送到发动机101,并从发动机101与左轮罩102和右轮罩103之间的空间形成侧风B,侧风B的风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这种如图1所示的结构的汽车电子扇,是将吹入到散热总成的进风A不改变方向的输送到发送机101的位置,且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为多孔类结构,以使得进风A穿过散热总成后输送到发动机101以带走热量;其中该左电子扇111和右电子扇112的作用是加大输风量,以提高散热的效果。这种结构的汽车电子扇,在左电子扇111和右电子扇112的出风口位置是正对发动机的,这样发动机就在左电子扇111和右电子扇112的出风位置形成一定的背压,这样就弱化了左电子扇111和右电子扇112的作用;而且发动机与左电子扇111和右电子扇112之间的距离越近,则背压越大,这样负面影响也就越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电子扇,其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的,包括左电子扇211和右电子扇212,其中所述左电子扇211和右电子扇212之间成一夹角,以使所述左电子扇211和右电子扇212形成的电子扇总成一具有预设夹角的v字形结构。如图3、图4所示的,该左电子扇211包括扇叶2111,该右电子扇212包括扇叶2121;还包括成V字形的主框架213,该主框架213,以及在主框架213顶部和底部设有护板214,以使所述主框架213和护板214配合形成风扇的罩体;其中所述护板214和主框架213组成的罩体贴靠在散热总成上以如图2所示的将散热总成输送来的进风A变为朝向发送机201两侧输出的出风A’;其中该出风A’与进风A成一夹角。如图3所示的,该左电子扇211与散热总成之间形成夹角α,且右电子扇212与散热总成之间形成夹角β。其中,α=β,或是α≠β。在如图2、图3、图4所示的汽车电子扇,其能够将进风A经过左电子扇211和右电子扇212的作用行程与进风A成一定角度的出风A’,从而解决了发动机201在汽车电子扇的后端形成负压导致进风量降低的问题;同时并不影响出风A’在发动机201两侧的左轮罩102和右轮罩103之间的空间形成侧风B。如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总成和汽车电子扇;其中该散热总成包括前格栅204、冷凝器205、中冷器206、散热器207;该汽车电子扇包括相互成一夹角的左电子扇211和右电子扇212,从而通过左电子扇211、右电子扇212、罩体,形成在散热总成后端的出风通道。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左电子扇与右电子扇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这样该汽车电子扇的出风风向是与进风方向行成一定角度的,这样就可以降低汽车电子扇的出风端与发动机之间的负压,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子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其中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之间成一夹角,以使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形成的电子扇总成具有预设夹角的V字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子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其中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之间成一夹角,以使所述左电子扇和右电子扇形成的电子扇总成具有预设夹角的V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扇,其特征在于,该左电子扇包括扇叶,该右电子扇包括扇叶;还包括成V字形的主框架,在主框架顶部和底部设有护板,以使所述主框架和护板配合形成风扇的罩体;其中所述护板和主框架组成的罩体贴靠在散热总成上以将散热总成输送来的进风变为朝向发送机两侧输出的出风;其中该出风与进风A成一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子扇,其特征在于,该左电子扇与散热总成之间形成夹角α,且右电子扇与散热总成之间形成夹角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子扇,其特征在于,其中,α=β,或是α≠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滔王宏宇李睿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