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隔震与振动控制
,特别是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破坏是产生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采取措施减轻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其中,隔震技术是一种降低建筑结构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其常用做法是在建筑物底部或某高度处设置水平刚度较小的隔震设备,延长上部结构水平方向的自振周期,以减小地震对上部结构的能量输入,从而减小上部结构地震响应。隔震设备一般包括:1、隔震组件,可以提供结构竖向支撑力和水平变形能力,同时,由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88-89中可知,地震作用下,隔震组件发生横向剪切变形时,上部结构存在几何下沉位移;2、阻尼器,用于消能减震及防止隔震层水平位移超过设计值后引起上部结构与防撞沟的碰撞。如图1所示,上层建筑51和下层建筑52之间设置有隔震层,在隔震层内设置有隔震组件1,隔震组件1分别与上层建筑51和下层建筑52相连接,现有技术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包括能够与建筑(5)相连接的隔震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上限位组件(2)和若干下限位组件(3),所述上限位组件(2)用于将所述隔震组件(1)限制于上边界(41)以下,所述下限位组件(3)用于将所述隔震组件(1)限制于下边界(42)以上,所述上限位组件(2)和所述下限位组件(3)均能够与下层建筑(5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包括能够与建筑(5)相连接的隔震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上限位组件(2)和若干下限位组件(3),所述上限位组件(2)用于将所述隔震组件(1)限制于上边界(41)以下,所述下限位组件(3)用于将所述隔震组件(1)限制于下边界(42)以上,所述上限位组件(2)和所述下限位组件(3)均能够与下层建筑(5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组件(1)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11),所述横梁(11)下方沿所述横梁(11)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若干支撑组件(12),所述横梁(11)用于支撑上层建筑(51),所述支撑组件(12)用于向上层建筑(51)提供竖向支撑力和水平变形能力,所述支撑组件(12)能够与下层建筑(5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上限位组件(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两端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下限位组件(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竖向限位保护组件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方分别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寿英,李亚峰,陈政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