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19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包括脱硫箱、风机、进气管、废液管、U形管、粗海绵层、第一喷液管、第二喷液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排气管、细海绵层、第三水泵、调节池、除尘箱、导液管、支架和沉淀池,所述脱硫箱一侧设有风机,风机的进气管连接燃烧室的排废气管,且风机输出端通过进气管与脱硫箱连通,所述脱硫箱一侧设有沉淀池,所述脱硫向外侧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输入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连通,所述脱硫箱内部等距固定有三个粗海绵层,所述脱硫箱内部位于粗海绵层上方设有第一喷液管,此电厂的超低排放脱硫装置,结构简单,对脱硫液循环利用,而且脱硫后的液体被过滤,用在除尘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多次利用,节约资源。

An ultra-low emission device for power plant combustion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厂废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超低排放,是指火电厂燃煤锅炉采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系统技术,使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符合燃气机组排放限值,即二氧化硫不超过35mg/m3、氮氧化物不超过50mg/m3、烟尘不超过10mg/m3。对电厂燃烧室排的废气进行处理,脱硫环节十分重要,普通的脱硫装置对脱硫液的耗费过大,利用率较低,脱硫后的液体得不到妥善利用,造成浪费,甚至造成二次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包括脱硫箱、风机、进气管、废液管、U形管、粗海绵层、第一喷液管、第二喷液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排气管、细海绵层、第三水泵、调节池、除尘箱、导液管、支架和沉淀池,所述脱硫箱一侧设有风机,风机的进气管连接燃烧室的排废气管,且风机输出端通过进气管与脱硫箱连通,所述脱硫箱一侧设有沉淀池,且沉淀池远离脱硫箱一侧设有调节池,所述脱硫向外侧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输入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连通,所述脱硫箱内部等距固定有三个粗海绵层,所述脱硫箱内部位于粗海绵层上方设有第一喷液管,且第一喷液管与第二水泵输出端连通,所述脱硫箱底部连通有废液管,且废液管底端连通有U形管,所述U形管端部与导液管连通,且导液管另一端连通在沉淀池下方,所述沉淀池内部等距固定有两个细海绵层,所述脱硫箱侧壁安装有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所述脱硫箱内部位于第一喷液管上方设有第二喷液管,且第二喷液管与第一水泵输出端连通,所述沉淀池外侧下方安装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输入端与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三水泵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连通,所述调节池远离沉淀池一侧设有除尘箱,且沉淀池通过管道与除尘箱连通,所述脱硫箱顶部与排气管连通,且排气管另一端与除尘箱连通,所述脱硫箱底部安装有支架。优选的,所述脱硫箱内部位于进气管端口固定有风向板,且风向板与脱硫箱底板呈四十五度角。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底板上表面与地面呈三十度角,且第三水泵输入端位于沉淀池底板最低处。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液管与第二喷液管下表面均安装有喷液头。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侧壁位于两细海绵层中间连通有回流管,且回流管另一端与废液管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机将废气排入脱硫箱内,废气经过风向板流向粗海绵层,调节池内,盛有调节好的脱硫液,开启第二水泵将脱硫液抽入脱硫箱内,再脱硫液经过第一喷液管喷洒到粗海绵层上,废气经过三层粗海绵层进行深度脱硫,而且喷液头呈雾装喷洒,更有助于废气的脱硫,脱硫后的脱硫液经过废液管流到沉淀池中,进行沉淀,脱硫液经过两层细海绵层过滤,通过回流管对沉淀液进行循环过滤,沉淀物被过滤掉,开启第一水泵将沉淀池内过滤后的液体抽入到脱硫箱内,对粗海绵层进行冲洗,而且还起到除尘作用,沉淀池中所沉淀的物质通过第三水泵抽入到调节箱内进行循环利用,脱硫箱内被脱硫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到除尘箱内,进行深度除尘,除尘箱除尘所使用的液体来自沉淀箱所过滤的液体,此电厂的超低排放脱硫装置,结构简单,对脱硫液循环利用,而且脱硫后的液体被过滤,用在除尘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多次利用,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脱硫箱;2-风机;3-进气管;4-风向板;5-废液管;6-U形管;7-回流管;8-粗海绵层;9-第一喷液管;10-喷液头;11-第二喷液头;12-第一水泵;13-第二水泵;14-排气管;15-细海绵层;16-第三水泵;17-调节池;18-除尘箱;19-导液管;20-支架;21-沉淀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包括脱硫箱1、风机2、进气管3、废液管5、U形管6、粗海绵层8、第一喷液管9、第二喷液管11、第一水泵12、第二水泵13、排气管14、细海绵层15、第三水泵16、调节池17、除尘箱18、导液管19、支架20和沉淀池21,所述脱硫箱1一侧设有风机2,风机2的进气管连接燃烧室的排废气管,且风机2输出端通过进气管3与脱硫箱1连通,所述脱硫箱1一侧设有沉淀池21,且沉淀池21远离脱硫箱1一侧设有调节池17,所述脱硫向外侧安装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输入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17连通,所述脱硫箱1内部等距固定有三个粗海绵层8,所述脱硫箱1内部位于粗海绵层8上方设有第一喷液管9,且第一喷液管9与第二水泵13输出端连通,所述脱硫箱1底部连通有废液管5,且废液管5底端连通有U形管6,所述U形管6端部与导液管19连通,且导液管19另一端连通在沉淀池21下方,所述沉淀池21内部等距固定有两个细海绵层15,所述脱硫箱1侧壁安装有第一水泵12,且第一水泵12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沉淀池21连通,所述脱硫箱1内部位于第一喷液管9上方设有第二喷液管11,且第二喷液管11与第一水泵12输出端连通,所述沉淀池21外侧下方安装有第三水泵16,所述第三水泵16输入端与沉淀池21连通,所述第三水泵16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17连通,所述调节池17远离沉淀池21一侧设有除尘箱18,且沉淀池21通过管道与除尘箱18连通,所述脱硫箱1顶部与排气管14连通,且排气管14另一端与除尘箱18连通,所述脱硫箱1底部安装有支架20。所述脱硫箱1内部位于进气管3端口固定有风向板4,且风向板4与脱硫箱1底板呈四十五度角,风向板4将排入脱硫箱1内的废气导向粗海绵层8进行脱硫工作。所述沉淀池21底板上表面与地面呈三十度角,且第三水泵16输入端位于沉淀池21底板最低处,沉淀池21所沉淀的脱硫物质聚集到沉淀池21底板最低处,方便第三水泵16抽入到调节池17内,进行循环利用。所述第一喷液管9与第二喷液管11下表面均安装有喷液头10,喷液头10将脱硫混合水喷洒开,使脱硫更彻底。所述沉淀池21侧壁位于两细海绵层15中间连通有回流管7,且回流管7另一端与废液管5连通,沉淀池21中的混合水经过第一层细海绵层15过滤,再经过回流管7回流到废液管5中,形成循环过滤。工作原理:风机2将废气排入脱硫箱1内,废气经过风向板4流向粗海绵层8,调节池17内盛有调节好的脱硫液,开启第二水泵13将脱硫液抽入脱硫箱1内,再脱硫液经过第一喷液管9喷洒到粗海绵层8上,废气经过三层粗海绵层8进行深度脱硫,而且喷液头10呈雾状喷洒,更有助于废气的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包括脱硫箱(1)、风机(2)、进气管(3)、废液管(5)、U形管(6)、粗海绵层(8)、第一喷液管(9)、第二喷液管(11)、第一水泵(12)、第二水泵(13)、排气管(14)、细海绵层(15)、第三水泵(16)、调节池(17)、除尘箱(18)、导液管(19)、支架(20)和沉淀池(2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箱(1)一侧设有风机(2),风机(2)的进气管连接燃烧室的排废气管,且风机(2)输出端通过进气管(3)与脱硫箱(1)连通,所述脱硫箱(1)一侧设有沉淀池(21),且沉淀池(21)远离脱硫箱(1)一侧设有调节池(17),所述脱硫向外侧安装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输入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17)连通,所述脱硫箱(1)内部等距固定有三个粗海绵层(8),所述脱硫箱(1)内部位于粗海绵层(8)上方设有第一喷液管(9),且第一喷液管(9)与第二水泵(13)输出端连通,所述脱硫箱(1)底部连通有废液管(5),且废液管(5)底端连通有U形管(6),所述U形管(6)端部与导液管(19)连通,且导液管(19)另一端连通在沉淀池(21)下方,所述沉淀池(21)内部等距固定有两个细海绵层(15),所述脱硫箱(1)侧壁安装有第一水泵(12),且第一水泵(12)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沉淀池(21)连通,所述脱硫箱(1)内部位于第一喷液管(9)上方设有第二喷液管(11),且第二喷液管(11)与第一水泵(12)输出端连通,所述沉淀池(21)外侧下方安装有第三水泵(16),所述第三水泵(16)输入端与沉淀池(21)连通,所述第三水泵(16)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17)连通,所述调节池(17)远离沉淀池(21)一侧设有除尘箱(18),且沉淀池(21)通过管道与除尘箱(18)连通,所述脱硫箱(1)顶部与排气管(14)连通,且排气管(14)另一端与除尘箱(18)连通,所述脱硫箱(1)底部安装有支架(20);/n风机(2)将废气排入脱硫箱(1)内,废气经过风向板(4)流向粗海绵层(8),脱硫液经过第一喷液管(9)喷洒到粗海绵层(8)上,废气经过三层粗海绵层(8)进行深度脱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厂燃烧室的超低排放装置,包括脱硫箱(1)、风机(2)、进气管(3)、废液管(5)、U形管(6)、粗海绵层(8)、第一喷液管(9)、第二喷液管(11)、第一水泵(12)、第二水泵(13)、排气管(14)、细海绵层(15)、第三水泵(16)、调节池(17)、除尘箱(18)、导液管(19)、支架(20)和沉淀池(2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箱(1)一侧设有风机(2),风机(2)的进气管连接燃烧室的排废气管,且风机(2)输出端通过进气管(3)与脱硫箱(1)连通,所述脱硫箱(1)一侧设有沉淀池(21),且沉淀池(21)远离脱硫箱(1)一侧设有调节池(17),所述脱硫向外侧安装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输入端通过管道与调节池(17)连通,所述脱硫箱(1)内部等距固定有三个粗海绵层(8),所述脱硫箱(1)内部位于粗海绵层(8)上方设有第一喷液管(9),且第一喷液管(9)与第二水泵(13)输出端连通,所述脱硫箱(1)底部连通有废液管(5),且废液管(5)底端连通有U形管(6),所述U形管(6)端部与导液管(19)连通,且导液管(19)另一端连通在沉淀池(21)下方,所述沉淀池(21)内部等距固定有两个细海绵层(15),所述脱硫箱(1)侧壁安装有第一水泵(12),且第一水泵(12)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沉淀池(21)连通,所述脱硫箱(1)内部位于第一喷液管(9)上方设有第二喷液管(11),且第二喷液管(11)与第一水泵(12)输出端连通,所述沉淀池(21)外侧下方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广福李亚林赵玉李志强刘艳虹渠国际程鹏飞曾庆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