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所述隔音降噪层结构自噪声源处向外依次设置有减振层、吸音层及保护层;减振层设置于噪声源的外壁外侧,吸音层设置于减振层外侧,保护层设置于吸音层外侧。减振层为多层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吸音层为多层聚酯纤维吸音棉层,保护层包括依次贴合在吸音层外部的保温支撑件、外护板及连接并固定减振层、吸音层、保温支撑件及外护板的保温钩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安装有该隔音降噪层结构的高压鼓风机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噪效果良好,安装工艺十分便捷,节省空间,且安全环保,适用于高压鼓风机的风道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及安装有该结构的高压鼓风机风道
本技术涉及隔音降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鼓风机风道隔音降噪层结构的设计。
技术介绍
高压鼓风机为电站等工业场所的常用的设备,然而高压鼓风机常常由于噪声超标,污染现场和周边环境,对使用高压鼓风机的厂区员工及周边群众的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于高压轴流鼓风机,其噪声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风机叶片。风机高速旋转,叶片对空气施加脉冲推动导致的空气脉冲振动引发的噪声,以及风机叶片自身受力发生的振动噪声。第二,气流噪声。高压风机运行时内部高速气流在流经风机叶片、扩散环、导向叶片、风道外壳、变径段时因为紊流存在或流层分离产生气流漩涡,从而导致的噪声。第三,风道共振。因为高压风机运行时的机械振动,或上述噪声源对风道产生激振,当其接近风道其固有频率时风道振动加剧,由此发出的振动噪声。其中第一点与第二点由风机转速流量、叶片角度形态、风道布置等风机系统特性决定,因此要改进涉及许多专业的模型分析及试验,在高压鼓风机已经安装好之后的现场检修中难以改变。故现有技术在现场检修时针对高压鼓风机的切实可行的主要减噪手段为在风道外侧布置由隔音、消声材料制成的隔音降噪层,以减少上述第三点中所述由风道共振造成的噪音,同时削弱风机噪声通过风机本体和进出口风道的向外传导。现有技术常采用的隔音、消声材料通常为玻璃纤维,然而由玻璃纤维制成的降噪层有以下几点不足:1、玻璃纤维制成隔音降噪层对中低频的噪音难以吸收,隔音效果不佳。2、传统隔音降噪层安装的施工工艺繁琐,不易安装。3、使用玻璃纤维做隔音降噪层会使厂房中出现大量玻璃纤维粉尘,会对人体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易对厂区工人及设备区域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包括由噪声源方向依次向外叠加的减振层与吸音层;所述减振层包括不少于一层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所述吸音层包括不少于一层聚酯纤维吸音棉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减振层与所述吸音层相配合,可以实现对高中低频率噪声的覆盖吸收,保证了良好的降噪效果。直接针对振源风道施工,比传统的隔音罩方案节省大量空间及成本。本技术方案使用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叠加聚酯纤维吸音棉层,简化了施工工艺,可以在风机在运状态时进行隔声降噪施工,避免了因施工停机而造成损失。同时与传统吸引材料玻璃纤维比较,本技术方案所使用的聚酯纤维吸音棉不会对人体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环保无毒,没有致癌性,保证了工人和设备区域人员的健康。本技术还具备以下几种优选结构:1、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包括丁基橡胶层和铝板,所述丁基橡胶层一侧与所述铝板复合,另一侧设置有自粘层,可以直接粘合在目标物体上,大大简化施工工艺。2、所述丁基橡胶层的厚度为1.5mm;所述铝板的厚度为1mm。可以根据噪声能量选择不同厚度和布置层数。3、所述减振层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可有效减少风道共振并吸收中低频噪声。4、所述聚酯纤维吸音棉层单层厚度为50mm。同样可以根据噪声能量不同,选择不同厚度和布置层数。5、所述吸音层包括五层或五层以上所述聚酯纤维吸音棉层,可有效吸收中高频噪声。6、在所述吸音层外侧还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保温支撑件及外护板。保温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吸音层外侧,对吸音层起承托作用;外护板设置于所述保温支撑件外侧,在起到保护内部结构同时,兼具起到防火、防污的功能,增长使用寿命。7、所述保温支撑件为钢丝网。8、所述隔音降噪层结构还包括若干保温钩钉,所述保温钩钉连接并固定所述吸音层及所述保温支撑件,使所述隔音降噪层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外侧安装有隔音降噪层结构的高压鼓风机风道,其外侧安装的隔音降噪层结构为上述1-8种优选结构中所述的隔音降噪层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降低所述高压鼓风机风道的噪音,同时结构简单、施工工艺极为便捷,在减噪的同时使用不会对人体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的材料,环保无毒,没有致癌性,保证了工人和设备区域人员的健康。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隔音降噪层切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安装有隔音降噪层结构的高压鼓风机风道横向截面图。图中:减振层10;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11;丁基橡胶层111;铝板112;吸音层20;聚酯纤维吸音棉层21;保护层30;保温支撑件31;外护板32;保温钩钉40;高压鼓风机风道壁板50。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实施例中隔音降噪层切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本隔音降噪层结构自噪声源处向外依次设置有减振层10、吸音层20及保护层30。在本实施例中,噪声源为高压鼓风机风道,安装有所述隔音降噪层结构的高压鼓风机风道结构请参阅图3,图3为安装有隔音降噪层结构的高压鼓风机风道横向截面图。所述减振层10设置于高压鼓风机风道壁板50外侧,所述吸音层20设置于所述减振层10外侧,所述保护层30设置于所述吸音层20外侧。所述减振层10包括不少于一层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层10由两层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11叠加构成。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11包括丁基橡胶层111及铝板112,所述丁基橡胶层111一侧与所述铝板112复合,另一侧设置有自粘层(图中未示)。优选的,所述丁基橡胶层111的厚度为1.5mm,所述铝板112的厚度为1mm。本实施例中,第一层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11的自粘层一面粘在所述风道壁板40外侧,使二者粘合;第二层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11的自粘层一面粘在第一层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11的所述铝板112外侧,使二者粘合。所述吸音层20包括不少于一层聚酯纤维吸音棉层21,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音层20由五层所述聚酯纤维吸音棉层21叠加构成,所述聚酯纤维吸音棉层21的厚度为50mm。五层所述聚酯纤维吸音棉层21依次叠加于所述减振层10的外侧。所述保护层30包括保温支撑件31及外护板32,所述保温支撑件31设置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噪声源方向依次向外叠加的减振层与吸音层;所述减振层包括不少于一层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所述吸音层包括不少于一层聚酯纤维吸音棉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噪声源方向依次向外叠加的减振层与吸音层;所述减振层包括不少于一层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所述吸音层包括不少于一层聚酯纤维吸音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包括丁基橡胶层和铝板,所述丁基橡胶层一侧与所述铝板复合,另一侧设置有自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基橡胶层的厚度为1.5mm;所述铝板的厚度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层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所述自粘丁基橡胶复合铝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降噪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吸音棉层单层厚度为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熊世元,李亚林,杨勤,刘桂灵,林崇峥,李飞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