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355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包括铜编织辫刷、引导部和接地引线,所述引导部设置在发电机大轴轴面外侧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所述接地引线一端与所述铜编织辫刷电连接,另一端接地。该接地装置采用铜编织辫刷接地,接地面积大、接触效果好,且利用所述引导部的抵接限位,使其具有更高的接地可靠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与发电机大轴之间的跳动打火问题,且所述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结构简单,可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A grounding device for generator main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轮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关键的设备之一,它的正常运行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这几年来汽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逐渐增大,汽轮发电机采用静止自并励磁系统的励磁方式也越来越多,因此,轴电压带来的问题也已不容忽视。同时,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了发电机的轴上产生了电动势,如果汽轮发电机的安装或者运行期间,没有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那么就很容易引起轴电压过高的情况。等到电动势达到能够击穿绝缘油膜的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长此以往会导致绝缘油变质劣化,更严重时,会烧伤轴颈轴瓦,在上面留下电腐蚀的蚀点,从而造成被迫停机一类的故障。有关轴电压过大的治理措施,传统方法一般采用在发电机大轴靠近汽轮机端盖处轴承外侧安装一个或两个并联大轴接地碳刷。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发电机接地碳刷装置结构示意图,该发电机接地碳刷装置10包括刷架11、碳刷刷握12、接地碳刷13和接地引线14。所述刷架11包括与发电机固定连接部分(图未示出)和用于固定碳刷刷握的部分(图未示出);所述碳刷刷握12用于握住所述接地碳刷13,使其与发电机大轴接触,所述碳刷刷握12的内部设有弹簧121和导电块122,所述弹簧121位于所述导电块122与所述接地碳刷13之间;所述接地引线14与所述导电块122电连接,用于将轴电压接地。当产生轴电压,转子绝缘不好漏电等原因使大轴带电时,所述接地碳刷13通过直接接触大轴,再利用接地引线14装置接地,及时把电流引向大地。<br>但是当发电机运行时由于转速高、油污污染严重或刷架的弹簧弹性下降等因素,均会导致接地碳刷与发电机大轴接触不良,引起接地碳刷在发电机大轴的表面跳动打火,不仅不能可靠地发挥消除发电机大轴对地静电电压的作用,还会导致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测量不准。另外,跳动打火还会导致发电机大轴的氧化加剧,并且长期跳动打火对氢冷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造成巨大的威胁。针对发电机接地碳刷跳动打火的问题,一般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更换接地碳刷、停机打磨发电机大轴、调整接地碳刷压力等来消除接地碳刷的跳动打火。但是,这些解决方案不仅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工作量,而且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电机大轴与接地碳刷之间的跳动打火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靠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本技术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包括铜编织辫刷、引导部和接地引线,所述引导部设置在发电机大轴轴面外侧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所述接地引线一端与所述铜编织辫刷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采用铜编织辫刷代替传统的碳刷,铜编织辫刷柔性好、抗疲劳性高、反复折弯不易断裂、接线方便、机械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且铜编织辫刷与大轴轴面的接触面积大、接触效果好。进一步,利用引导部对所述铜编织辫刷的抵压限位,使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具有更高的接地可靠性。本技术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与发电机大轴之间的跳动打火问题,在后续进行发电机大轴轴电压监测时,其监测结果也更为准确可靠。并且所述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结构简单,可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包括一引导板,所述引导板沿发电机的大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其一端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大轴轴面上;或所述引导部包括两块引导板,所述两块引导板相对设置并形成引导通道,所述铜编织辫刷位于所述引导通道内并被其中一引导板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引导板和引导通道可以更好对所述铜编织辫刷进行限位,防止在大轴运行过程中铜编织辫刷的偏离,使所述铜编织辫刷与大轴的接触更可靠。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还包括一引导滚轮,其设置在所述引导板的端部,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所述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利于铜编织辫刷的接地与后续更换。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还包括限位部,其设置在发电机大轴轴面外侧,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通过引导部和限位部的共同限位,将铜编织辫刷紧密的抵压在大轴轴面上,提高了铜编织辫刷与大轴接触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发电机的大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其一端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大轴轴面上;或所述限位包括两块限位板,所述两块限位板相对设置并形成限位通道,所述铜编织辫刷位于所述限位通道内并被其中一限位板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还包括一限位滚轮,其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端部,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所述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包括一输送辊轮,所述铜编织辫刷的一端卷绕在所述输送辊轮上。该存储单元便于所述铜编织辫刷的存储和更换,大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工作量。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还包括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包括一收紧辊轮,所述铜编织辫刷的另一端卷绕在所述收紧辊轮上。所述回收装置回收使用情况不佳的铜编织辫刷,简化了更换铜编织辫刷的操作,大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工作量。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控制所述收紧辊轮的转动。该电机可提高更换铜编织辫刷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还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将所述引导板与所述铜编织辫刷固定。该固定单元使引导部和所述铜编织辫刷更好的固定在发电机上。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发电机大轴接地碳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使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实施例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的细节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20包括固定单元21、引导部22、铜编织辫刷23和接地引线24。所述固定单元21用于将所述接地装置固定在发电机端盖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编织辫刷、引导部和接地引线,所述引导部设置在发电机大轴轴面外侧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所述接地引线一端与所述铜编织辫刷电连接,另一端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编织辫刷、引导部和接地引线,所述引导部设置在发电机大轴轴面外侧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所述接地引线一端与所述铜编织辫刷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一引导板,所述引导板沿发电机的大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其一端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大轴轴面上;或所述引导部包括两块引导板,所述两块引导板相对设置并形成引导通道,所述铜编织辫刷位于所述引导通道内并被其中一引导板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还包括一引导滚轮,其设置在所述引导板的端部,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所述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其设置在发电机大轴轴面外侧,并将所述铜编织辫刷抵接在发电机的大轴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机大轴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发电机的大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业华高伟良贺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