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44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液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舱结构,主要应用于船舶的首、尾区域。当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为淡水舱、饮用水舱、蒸馏水舱时,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装置于所述液舱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中纵剖面处;当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为压载舱时,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横向布置于所述液舱尾部或者首部的中纵剖面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优化形状和利用首尾干舱的空间,可以使得它具有重量轻、工艺简单、对水质污染小的优点,且它们可以形似“粗壮的立柱”,设置在首尾干舱的中间区域,可以起到提升首、尾部甲板及底部板架局部刚度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液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液舱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液舱结构。
技术介绍
部分船舶的首尾区域的内部干舱区域的空间较大,小型液舱布置的自由度较大。一般液舱的靠近首尖舱舱壁或者尾尖舱舱壁布置,一方面利用首尖舱和尾尖舱舱壁作为液舱的公共面;另一方面,这些液舱靠近机舱和货舱,更有利于缩短轮机管系的长度。现有的首液舱区域内的液舱布置存在以下缺点:(1)加筋平板作为承受侧向压力的构件,在承载效率方面略微逊色;平板舱壁更容易产生屈曲和屈服破坏,实船曾有过淡水舱屈曲破坏的实例。(2)由于液舱边界的总面积更大,加上液舱边界加强筋一般设置在液舱内部,导致液舱内部涂装的总面积很大。作为淡水舱和饮用水舱,涂装对水质的污染相对更大。(3)机舱内的油气比较容易进入淡水舱和饮用水舱。(4)由于他们的位置更加靠近首尖舱和尾尖舱的舱壁,远离它们的体积中心,所以对两者的整体刚度贡献率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液舱结构,适用于布置于船舶尾部的淡水舱、饮用水舱、蒸馏水舱、小型压载水舱,及布置在船舶首部的小型压载舱。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包括至少一压力容器型液舱,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装置于所述液舱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中纵剖面处;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纵向装置于所述液舱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横向装置于所述液舱中纵剖面处;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内外部设有一预定数量的加强筋,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与所述液舱强框、纵桁相交处设有过渡性肘板或者过渡性垂向环状加强筋,所述液舱甲板纵骨和普通横梁与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垂向围壁不相交。优选的,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为单体圆柱罐或者双耳圆柱罐。优选的,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上端与所述液舱上甲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下端与首尾部的甲板平台连接。优选的,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设有一水平环状加强筋,所述水平环状加强筋位于所述液舱上甲板以下,所述液舱强横梁腹板1.5倍以上高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下部与所述液舱下层甲板相交处设有一对应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垂向围壁的垂向环状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双耳圆柱罐中间设有一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为水密结构或非水密结构。优选的,所述横向隔板设有垂向加强筋,所述垂向加强筋按照一预设间距垂向布置。优选的,所述预设间距应小于等于900mm。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优化形状和利用首尾干舱的空间,可以使得它具有重量轻、工艺简单、对水质污染小的优点,且它们可以形似“粗壮的立柱”,设置在首尾干舱的中间区域,可以起到提升首、尾部甲板及底部板架局部刚度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在液舱甲板布置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圆柱罐形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在液舱甲板布置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在液舱甲板下围壁布置图;图5为压力容器型液舱作为首部压载舱时的布置图;图6为液舱甲板强横梁与淡水舱相交处架构图;图7为液舱甲板纵桁与淡水舱相交处架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图3、图4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在液舱甲板布置结构图,液舱3内部设有压力容器型液舱,压力容器型液舱可为淡水舱5、饮用水舱7、蒸馏水舱或压载舱6,压力容器型液舱装置于液舱3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中纵剖面处;压力容器型液舱纵向装置于液舱3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横向装置于液舱3中纵剖面处;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内外部设有一预定数量的加强筋,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与液舱3强框、纵桁相交处设有过渡性肘板或者过渡性垂向环状加强筋9,液舱3甲板纵骨和普通横梁与压力容器型液舱垂向围壁不相交。具体的,压力容器型为淡水舱5、饮用水舱7、蒸馏水舱时,优先布置于液舱3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附近;布置时应避开液舱3尾部舵机及其维修空间,以及考虑与液舱3甲板强横梁及纵桁连接的便利性;其次考虑压力容器型液舱横向布置于液舱3尾部或者首部的中纵剖面处,当压力容器型液舱装置于液舱3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时,压力容器型液舱纵向布置;当压力容器型液舱装置于液舱3中纵剖面处时,压力容器型液舱横向布置;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内部尽量减少加强筋,以利于冲洗和减少水质污染。进一步地,压力容器型液舱为单体圆柱罐1或者双耳圆柱罐2。具体的,可以根据液舱容积大小考虑单体圆柱罐1或者双耳圆柱罐2的形式,如舱容要求较小的液舱可以做成单体圆柱罐1的形式,而液舱容积要求较大的液舱,可考虑制作成双耳圆柱罐2的形式,单体圆柱罐1和双耳圆柱罐2参照图2所示;者右半边的面积形心附近一般考虑纵向布置,在中纵剖面一般考虑横向布置。进一步地,压力容器型液舱上端与液舱3上甲板11顶部固定连接,压力容器型液舱下端与首尾部的甲板平台10连接。具体的,压力容器型液舱以上甲板11为顶,以首尾部的甲板平台10为底布置,压力型液舱为压载舱6时,压载舱6的底部根据液舱容积要求而定。参照图5为压力型液舱为压载舱6时的布置图,其中压载舱6一般横向布置在液舱3尾部或者首部的中纵剖面,尽量利用已有结构,压载舱6可以根据液舱容积大小考虑单体圆柱罐1或者双耳圆柱罐2的形式,进一步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设有一水平环状加强筋8,水平环状加强筋8位于液舱3上甲板11以下,液舱3强横梁腹板1.5倍以上高的位置。进一步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下部与液舱3下层甲板相交处设有一对应压力容器型液舱垂向围壁的垂向环状加强筋9。参照图6、图7,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与强框、纵桁相交处,应设过渡性肘板或者过渡性垂向环状加强筋9;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设有一水平环状加强筋8,水平环状加强筋8位于液舱3甲板以下,液舱3强横梁腹板1.5倍以上高的位置,作为垂向肘板或者加强筋的截至结构。压力容器的下部,与舵机舱平台10相交处,也设有对应垂向围壁的垂向环状加强筋9。进一步地,双耳圆柱罐2中间设有一横向隔板4,横向隔板4为水密结构或非水密结构。进一步地,横向隔板4设有垂向加强筋,垂向加强筋按照一预设间距垂向布置。进一步地,预设间距应小于等于900mm。具体的,横向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压力容器型液舱,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装置于所述液舱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中纵剖面处;/n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纵向装置于所述液舱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横向装置于所述液舱中纵剖面处;/n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内外部设有一预定数量的加强筋,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与所述液舱强框、纵桁相交处设有过渡性肘板或者过渡性垂向环状加强筋,所述液舱甲板纵骨和普通横梁与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垂向围壁不相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压力容器型液舱,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装置于所述液舱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中纵剖面处;
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纵向装置于所述液舱尾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面积形心处或横向装置于所述液舱中纵剖面处;
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内外部设有一预定数量的加强筋,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围壁外部与所述液舱强框、纵桁相交处设有过渡性肘板或者过渡性垂向环状加强筋,所述液舱甲板纵骨和普通横梁与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垂向围壁不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为单体圆柱罐或者双耳圆柱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上端与所述液舱上甲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力容器型液舱下端与首尾部的甲板平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强杨梦婕芦树平顾雅娟司南刘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