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44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涉及船舶设计建造技术领域,包括:两垂向支撑管,分别焊接于船舶的救生艇架区域的甲板上,且两垂向支撑管沿船舶的船长方向设置,以实现缆绳在船舶的舷内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两主体支撑管,分别连接两垂向支撑管,以实现缆绳在船舶的舷外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第一水平支撑管,设置于救生艇架区域的甲板的边缘上方,且第一水平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主体支撑管,以实现缆绳在船舶的舷外侧垂直方向的限位和导向;至少一第一斜撑管,第一斜撑管的一端焊接于甲板上,且第一斜撑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水平支撑管,以支撑第一水平支撑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兼顾舷侧导缆和救生艇释放的要求。

A shipboard fairlead suitable for the area of lifeboa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计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如果船舶需要进行旁靠、旁拖等作业时,往往需要在船中舷侧设置相应的带缆设备,这就要求船中甲板区域也应有相应的空间来布置带缆设备。对于舷侧采用封闭式设计的船型来说,其船中位置基本没有可供系泊布置的甲板区域,仅在救生艇架位置可以获得有限的甲板区域。由于该区域有救生艇释放的要求,而常规的舷侧导缆装置在甲板上安装后,其上缘沿舷侧外板垂直向上至少有400mm以上的高度,会影响救生艇的释放,因此无法安装在救生艇架区域,这样船舶中部也就不能提供带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具体包括:两垂向支撑管,分别焊接于船舶的救生艇架区域的甲板上,且两所述垂向支撑管沿所述船舶的船长方向设置,以实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内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两主体支撑管,分别连接两所述垂向支撑管,以实现所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外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n两垂向支撑管,分别焊接于船舶的救生艇架区域的甲板上,且两所述垂向支撑管沿所述船舶的船长方向设置,以实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内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n两主体支撑管,分别连接两所述垂向支撑管,以实现所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外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n第一水平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救生艇架区域的所述甲板的边缘上方,且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主体支撑管,以实现所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外侧垂直方向的限位和导向;/n至少一第一斜撑管,所述第一斜撑管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甲板上,且所述第一斜撑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管,以支撑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两垂向支撑管,分别焊接于船舶的救生艇架区域的甲板上,且两所述垂向支撑管沿所述船舶的船长方向设置,以实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内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
两主体支撑管,分别连接两所述垂向支撑管,以实现所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外侧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
第一水平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救生艇架区域的所述甲板的边缘上方,且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主体支撑管,以实现所述缆绳在所述船舶的舷外侧垂直方向的限位和导向;
至少一第一斜撑管,所述第一斜撑管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甲板上,且所述第一斜撑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管,以支撑所述第一水平支撑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水平支撑管,所述第二水平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垂向支撑管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水平支撑管,所述第三水平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主体支撑管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救生艇架区域的舷侧导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斜撑管,所述第二斜撑管的一端焊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杨宇超于洋汤清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