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及电解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1768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槽,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下电解槽,该电解槽通过包括离子交换膜的第一电解槽设置于包括隔膜的第二电解槽的上游,从而可以提高供给到第一电解槽的原水的压力并提高溶解氢的含量的同时使经过第一电解槽的水的压力降低,以防止在第二电解槽的阳极室中生成的酸性水流入阴极室。

Electrolyzer and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ly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解槽及电解槽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槽,特别是涉及包括离子交换膜的第一电解槽设置于包括隔膜的第二电解槽的上游的电解槽。
技术介绍
以往,净水器通常具备可以连续摄取电解水的电解槽,例如,在电解槽内通过隔膜来分隔形成阳极室和阴极室,该阳极室通过设置阳极而生成酸性水,该阴极室通过设置阴极而生成碱性水,可以通过将导水管与所述阳极室及阴极室连通并连接而使原水流入的同时,从连通并连接到各室的取水管中分别摄取酸性水和碱性水。此外,为了提供具有提高的溶解氢浓度的碱性水,利用由离子交换膜构成的隔膜使在阳极室中产生的氢离子通过电渗透向阴极室移动,从而使溶解氢气体粒子包含在阴极水(碱性水)中。但是,这种装置需要用于添加氧化还原物质的装置,并且具有装置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日本授权专利公报第4417707号中提出了通过串联连接两个电解槽而在阴极水中包含溶解氢气体粒子。净水器1具备作为主要结构要素的净水部2和电解部3,该净水部2具备用于净化原水且呈盒形的净水槽20,该电解部3具备对净化后的原水进行电分解的主电解槽30,该净水部2及该电解部3被收纳并设置在大致箱形壳体10内。电解部3由第一电解部和第二电解部构成,该第一电解部由具有阳极室和阴极室的主电解槽30构成,该第二电解部由用于提高在主电解槽30的阴极室中生成的碱性水的溶解氢浓度的副电解槽40构成。副电解槽40被构成为通过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抵接而形成为水密型,在该第一壳体中突出设置有作为入水部的第一入水口41a和作为出水路的第一出水路42a的第一壳体,在该第二壳体中突出设置有作为入水部的第二入水口41b和作为出水路的第二出水路42b的第二壳体,并且副电解槽40以假想中心轴线正交的状态设置在主电解槽30的顶部。未说明的附图标记11为导水管,12为供水管,13为添加剂收容壳体,14a为取水口,15为酸性水取水管,15a为前端取水口,16为连通管,17为阀主体,50为卡扣式连接口。这种现有的净水器为了提高向副电解槽40供应的水压而需要提高向主电解槽30供应的原水的水压。但是,在如此提高水压的情况下,水有可能会经过主电解槽30的隔膜,因此具有阳极室的酸性水向阴极室的碱性水流入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授权专利公报第4417707号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7-0048264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溶解氢含量的同时能够防止在阳极室中生成的酸性水流入阴极室的电解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槽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解槽,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离子交换膜;和第二电解槽,包括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以及被布置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隔膜,在所述第一电解槽中生成的包含溶解氢的电解水被供给到所述第二电解槽中。用于将在所述第一电解槽中生成的电解水供给到所述第二电解槽中的流路可形成在所述第一电解槽和所述第二电解槽的相对的面中的一个面上。所述流路可被形成为长孔形状。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可以与所述隔膜相隔布置。可进一步包括流路转换阀,所述流路转换阀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解槽的第三室和第四室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电解槽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中形成有在与流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长的突起,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被形成为直径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入水口或出水口的直径长。所述第一电解槽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中形成有在与流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长的突起,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弯曲形成以围绕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入水口或出水口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电解槽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中形成有在与流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长的突起,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两个突起在水的流动方向上错开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可形成有能够使水经过的第一孔,所述孔在对角线方向上伸长。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上可形成有能够使水经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包括与所述第二孔连通的连通部及与所述第二孔不连通的非连通部,所述非连通部被布置在所述连通部的两侧。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可形成有能够使水经过的第一孔,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孔之间的间隔可被形成为沿水流动的方向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一电解槽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相对,在所述第一电解槽中形成有供水流入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多个所述突起相隔布置以形成水流动的通路,被布置为远离所述入水口或所述出水口的所述通路的截面积大于被布置为靠近所述入水口或所述出水口的所述通路的截面积。所述第一电解槽可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相对,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多个所述突起相隔布置以形成水流动的通路,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形成有能够使水经过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可以与所述通路连通。为了实现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槽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解步骤,所述第一电解步骤通过第一电解槽生成含溶解氢的电解水,并且通过第二电解槽对通过所述第一电解槽生成的电解水进行电解。所述第一电解步骤包括:通过第一出水管排放在所述第二电解槽的第三室中生成的电解水;以及通过第二出水管排放在所述第二电解槽的第四室中生成的电解水,反转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电解步骤之后的预定时间或预定量的电解之后使所述第一电解槽及所述第二电解槽的电极的极性反转,并且第二电解步骤包括:通过所述第二出水管排放在所述第三室中生成的电解水;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排放在所述第四室中生成的电解水,所述反转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三室的水和所述第四室的水向外部排放。所述反转步骤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电解槽,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离子交换膜;和/n第二电解槽,包括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以及被布置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隔膜,/n在所述第一电解槽中生成的包含溶解氢的电解水被供给到所述第二电解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7 KR 10-2017-00903671.一种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解槽,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离子交换膜;和
第二电解槽,包括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以及被布置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隔膜,
在所述第一电解槽中生成的包含溶解氢的电解水被供给到所述第二电解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在所述第一电解槽中生成的电解水供给到所述第二电解槽中的流路形成在所述第一电解槽和所述第二电解槽的相对的面中的一个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被形成为长孔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与所述隔膜相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流路转换阀,所述流路转换阀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解槽的第三室和第四室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解槽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中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在与流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长,
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
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被形成为直径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入水口或出水口的直径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解槽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中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在与流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长,
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
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弯曲形成以围绕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入水口或出水口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解槽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中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在与流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长,
形成有多个所述突起,
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两个突起在水的流动方向上错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形成有能够使水经过的第一孔,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泰英
申请(专利权)人:株泰英伊恩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