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748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容易制造并提高了向车辆搭载的搭载性的电动助力装置。本电动助力装置(1)具备:对应于输入杆(50)及输入齿条(51)的动作而进行旋转的输入小齿轮(55);对应于该输入小齿轮(55)的旋转而被驱动的电动马达(67);输出小齿轮(83),输入小齿轮(55)的旋转和来自电动马达(67)的旋转传递到沿着电动马达(67)的旋转方向或输入小齿轮(55)的旋转方向配置的一个接收部(91)而输出小齿轮(83)进行旋转;输出杆(108)及输出齿条(105),该输出小齿轮(83)的旋转传递到输出杆(108)及输出齿条(105)而使总泵(2)的初级活塞(7)移动。由此,在本电动助力装置(1)中,容易制造并提高了向车辆搭载的搭载性。

Electric power assiste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助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装置,其组装于汽车等车辆的制动装置中,利用电动马达使总泵产生制动液压。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电动助力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助力装置构成为具备:输入部件,其伴随制动踏板的操作而移动;输入活塞,其与该输入部件连结,该输入活塞的前端部分配置于总泵的制动液室内;滚珠丝杠机构,来自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该滚珠丝杠机构而按压总泵的活塞。而且,在该电动助力装置中,输入部件的轴线和滚珠丝杠机构的轴线配置于同一轴上,另外,输入部件的轴向和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轴向配置为平行。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制动控制装置构成为具备:输入部件,其连接于制动踏板;输出部件,其与该输入部件连结,且连接于总泵;蜗轮机构及滚珠丝杠机构,它们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向输出部件传递。而且,在该制动控制装置中,输入部件的轴线和输出部件的轴线配置于同一轴上,另外,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轴向和输出部件的轴向以正交的方式配置。而且,在该制动控制装置中,电动马达配置于相对于储液罐的位置在总泵的周向上错开90°的位置。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及2的电动助力装置(制动控制装置)中,电动助力装置沿着总泵的轴向及径向大型化,导致可能降低向车辆搭载的搭载性。而且,在上述的电动助力装置中,为了在滚珠丝杠机构更详细而言丝杠轴内,设置用于供输入部件插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的加工成本增加,以及也有必要使丝杠轴的外径尺寸增加,而难以避免大型化。而且,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动助力装置中,将制动踏板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连结,将电动马达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连结。另外,将输出杆与行星齿轮架连结,将输出杆与总泵的活塞连结。而且,当操作制动踏板而使太阳齿轮旋转时,行星小齿轮进行自转及公转,行星齿轮架旋转而使输出杆前进,按压活塞而使总泵产生液压,根据太阳齿轮的旋转控制电动马达而使齿圈旋转,使其追随太阳齿轮,由此,对行星齿轮架的旋转施加电动马达的旋转伺服力。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3的电动助力装置中,在电动马达或控制器等发生故障时,不能确保输出杆所需的行程,可能不能确保所需的制动液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434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36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934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述,在专利文献1~3的电动助力装置中,可能产生与向车辆搭载的搭载性及制造相关的问题。于是,本专利技术是以提供容易制造并提高了向车辆搭载的搭载性的电动助力装置为课题而完成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部件,对应于输入轴部件的动作而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旋转;电动马达,对应于该输入部件的旋转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输出部件,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和来自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与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或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方向对置配置的一个接收部而所述输出部件进行旋转;输出轴部件,该输出部件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输出轴部件而使总泵的活塞移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部件,对应于输入轴部件的动作而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旋转;电动马达,对应于该输入部件的旋转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辅助部件,该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辅助部件;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辅助部件的旋转方向或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以面接收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和所述辅助部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输出轴部件,该输出部件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输出轴部件而使总泵的活塞移动;在所述输出部件仅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时,所述辅助部件在旋转方向上从所述输入部件及输出部件离开。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部件,伴随输入轴部件的直线运动而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旋转;电动马达,对应于所述输入轴部件的直线运动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与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轴连结,并利用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向与所述电动马达及所述输入部件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输出部件,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及所述辅助部件的旋转一并传递到所述输出部件,向与所述输入部件及所述辅助部件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输出轴部件,所述输出轴部件伴随该输出部件的旋转而进行直线运动,使总泵的活塞移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助力装置中,能够容易制造并提高了向车辆搭载的搭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仅示出了齿轮外壳的一部分。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装置1具有将串联型的总泵2连结的结构。在如下说明中,以总泵2侧为前侧、以制动踏板40侧为后侧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图3以外,省略了制动踏板40的图示。首先,基于图3对总泵2进行详细说明。总泵2的后部插通在齿轮外壳41的下部设置的第三开口部46而与本电动助力装置1的齿轮外壳41的前壁部连结。在该总泵2的上部安装有向总泵2供给制动液的储液罐3。在总泵2上,形成有有底的泵腔4。在该泵腔4的开口部侧配置有初级活塞7。初级活塞7的前部配置于总泵2的泵腔4内。初级活塞7的后部从泵腔4经由齿轮外壳41的第三开口部46向该齿轮外壳41内延伸。初级活塞7的前部及后部分别形成为杯状,整体形成为截面H字状。在设置于初级活塞7的轴向大致中央的中间壁10的后表面形成有球状凹部11。在该球状凹部11抵接有后述的电动助力装置1的输出杆108的球状面110。在泵腔4的底部侧配置有杯状的次级活塞8。而且,在总泵2的泵腔4内,初级室13形成于初级活塞7和次级活塞8之间,次级室14形成于泵腔4的底部和次级活塞8之间。总泵2的初级室13及次级室14分别从总泵2的两个液压口16、16(参照图1)经由两个系统的总泵总成(アクチュエーション,actuation)管路(未图示)与液压控制单元(未图示)连通。该液压控制单元经由四个系统的基础总成(ファンデーション,foundation)管路(未图示)分别与各车轮的分泵(未图示)连通。而且,将由总泵2或液压控制单元产生的制动液的液压向各车轮的分泵供给而产生制动力。在总泵2设有用于使初级室13及次级室14分别与储液罐3连接的储液罐口18、19。在泵腔4的内周面,为了将泵腔4内划分为初级室13及次级室14,沿着轴向空出规定间隔地配置有与初级活塞7及次级活塞8抵接的环状的活塞密封件20、21、22、23。活塞密封件20、21沿着轴向夹着一储液罐口18(后侧)而配置。在初级活塞7位于图3所示的非制动位置时,初级室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输入部件,对应于输入轴部件的动作而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旋转;/n电动马达,对应于该输入部件的旋转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n输出部件,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和来自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与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或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方向对置配置的一个接收部而所述输出部件进行旋转;/n输出轴部件,该输出部件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输出轴部件而使总泵的活塞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7 JP 2017-1866621.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部件,对应于输入轴部件的动作而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旋转;
电动马达,对应于该输入部件的旋转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
输出部件,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和来自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与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或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方向对置配置的一个接收部而所述输出部件进行旋转;
输出轴部件,该输出部件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输出轴部件而使总泵的活塞移动。


2.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部件,对应于输入轴部件的动作而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旋转;
电动马达,对应于该输入部件的旋转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
辅助部件,该电动马达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辅助部件;
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在所述辅助部件的旋转方向或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以面接收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和所述辅助部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输出轴部件,该输出部件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输出轴部件而使总泵的活塞移动;
在所述输出部件仅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时,所述辅助部件在旋转方向上从所述输入部件及输出部件离开。


3.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部件,伴随输入轴部件的直线运动而所述输入部件进行旋转;
电动马达,对应于所述输入轴部件的直线运动而驱动所述电动马达;
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与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轴连结,并利用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向与所述电动马达及所述输入部件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
输出部件,所述输入部件的旋转及所述辅助部件的旋转一并传递到所述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向与所述输入部件及所述辅助部件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
输出轴部件,所述输出轴部件伴随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津力弥野村大地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