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43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底壁设置有与其配合连接的密封门,密封门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电动机槽,电动机槽顶壁设置有散热槽块,电动机槽内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周围设置有液冷管机构,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与带轮轴固定连接,带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前后前后带轮轴左端设置有往返机构,电动机槽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挤压槽,挤压槽内设置有挤压吸收机构,前后挤压槽后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前的冷却槽,冷却槽内设置有冷却机构,可以利用电动机自身的运动对运行中的电动机进行冷却,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动力装置,更节能简单,保证了冷却液的流动及持续低温,提高了电动机的冷却效率。

A self cooling shell device of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相关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现阶段的电动机冷却外壳装置往往需要附加其它的动力装置,耗费多余能源且结构复杂,而且不能保证冷却液的持续流动且足够低温,冷却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壁设置有与其配合连接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电动机槽,所述电动机槽顶壁设置有散热槽块,所述电动机槽内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周围设置有液冷管机构,所述电动机左端壁动力连接有电动机输出轴,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位于齿轮腔内,所述第一齿轮与前后对称设置于第一齿轮内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位于第二齿轮前侧的第一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位于皮带腔内,所述皮带腔内设置有位于第一带轮远离电动机输出轴方向上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带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带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前后前后所述带轮轴左端设置有往返机构,所述电动机槽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设置有挤压吸收机构,前后所述挤压槽后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前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设置有冷却机构。优选地,所诉液冷管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于电动机侧壁的六根第一液冷管,各所述第一液冷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前后对称的左端所述连接管底端与第二液冷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冷管后端与位于冷却槽内的热交换管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管顶端与第三液冷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液冷管右端与冷却液存储容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往返机构包括与前后对称设置的带轮轴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锥齿轮腔内,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位于其靠近电动机输出轴方向上的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锥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轴靠近电动机输出轴的端壁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位于转动槽内,所述第三齿轮与旋转推块固定连接,前侧所述旋转推块位于第三齿轮底壁,后侧所述旋转推块位于第三齿轮顶壁,所述转动槽左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左端壁与第一滑槽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位于其下侧的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位于开口向上的第一齿轮槽内,所述转动槽右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左端壁与第二滑槽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位于其下侧的三个第五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五齿轮位于开口向上的第二齿轮槽内,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靠近电动机输出轴的一端与位于电动机槽内的第一风扇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挤压吸收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与第四齿轮靠近电动机输出轴的端壁固定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与箱体螺纹连接,所述箱体前后两端与位于挤压槽内的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上下对称转动连接有右旋转销,所述右旋转销另一端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左端与左旋转销转动连接,所述左旋转销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前后所述连接块左端壁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顶端左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开口向右的第三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螺母左端壁与位于挤压槽内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靠近冷却液存储容器的端壁固定连接有与冷却液存储容器接触的压块。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前后所述第三滑槽底壁且开口向上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斜块,所述斜块底壁与斜块槽之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所述斜块顶壁可与第二滑块左端壁滑动连接,所述斜块槽前后端壁对称设置有开口向斜块槽的第四滑槽,所述斜块前后端壁固定连接有与第四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可与位于其远离斜块方向上的三个第五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五齿轮位于开口向第三齿条的第三齿轮槽内,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轴右端与位于冷却槽内的第二风扇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冷却液存储容器不受外力作用是会自动恢复原状。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利用电动机自身的运动对运行中的电动机进行冷却,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动力装置,更节能简单,保证了冷却液的流动及持续低温,提高了电动机的冷却效率,其中液冷管机构可以保证电动机全面充分地冷却,往返机构可以保证挤压吸收机构前后容器一侧挤压时一侧放松,持续为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冷却机构可以保证冷却液的温度足够低,保证了冷却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A-A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B-B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2中C-C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底壁设置有与其配合连接的密封门21,所述密封门21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电动机槽17,所述电动机槽17顶壁设置有散热槽块16,所述电动机槽17内放置有电动机70,所述电动机70周围设置有液冷管机构,所述电动机70左端壁动力连接有电动机输出轴18,所述电动机输出轴18与箱体10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轴18与第一齿轮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0位于齿轮腔19内,所述第一齿轮20与前后对称设置于第一齿轮20内的第二齿轮40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0与第一齿轮轴3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39与箱体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39与位于第二齿轮40前侧的第一带轮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41位于皮带腔37内,所述皮带腔37内设置有位于第一带轮41远离电动机输出轴18方向上的第二带轮36,所述第二带轮36与第一带轮41之间通过皮带38连接,所述第二带轮36与带轮轴43固定连接,所述带轮轴43与箱体10转动连接,前后前后所述带轮轴43左端设置有往返机构,所述电动机槽17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挤压槽55,所述挤压槽55内设置有挤压吸收机构,前后所述挤压槽55后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前的冷却槽2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壁设置有与其配合连接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电动机槽,所述电动机槽顶壁设置有散热槽块,所述电动机槽内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周围设置有液冷管机构,所述电动机左端壁动力连接有电动机输出轴,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位于齿轮腔内,所述第一齿轮与前后对称设置于第一齿轮内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位于第二齿轮前侧的第一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位于皮带腔内,所述皮带腔内设置有位于第一带轮远离电动机输出轴方向上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带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带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前后前后所述带轮轴左端设置有往返机构,所述电动机槽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设置有挤压吸收机构,前后所述挤压槽后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前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设置有冷却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壁设置有与其配合连接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电动机槽,所述电动机槽顶壁设置有散热槽块,所述电动机槽内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周围设置有液冷管机构,所述电动机左端壁动力连接有电动机输出轴,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位于齿轮腔内,所述第一齿轮与前后对称设置于第一齿轮内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位于第二齿轮前侧的第一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位于皮带腔内,所述皮带腔内设置有位于第一带轮远离电动机输出轴方向上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带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带轮轴与箱体转动连接,前后前后所述带轮轴左端设置有往返机构,所述电动机槽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设置有挤压吸收机构,前后所述挤压槽后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前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设置有冷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诉液冷管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于电动机侧壁的六根第一液冷管,各所述第一液冷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前后对称的左端所述连接管底端与第二液冷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冷管后端与位于冷却槽内的热交换管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管顶端与第三液冷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液冷管右端与冷却液存储容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机自散热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返机构包括与前后对称设置的带轮轴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锥齿轮腔内,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位于其靠近电动机输出轴方向上的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锥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轴靠近电动机输出轴的端壁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位于转动槽内,所述第三齿轮与旋转推块固定连接,前侧所述旋转推块位于第三齿轮底壁,后侧所述旋转推块位于第三齿轮顶壁,所述转动槽左端壁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左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扬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