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包括主油路钢管,所述主油路钢管采用φ114.3×2mm的管材制成,所述主油路钢管的一端通过弯管成型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末端沿垂直于所述主油路钢管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折弯段的末端通过胀管工艺成型有环形筋,所述主油路钢管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板密封,同时所述主油路钢管于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通过采用较薄的管材,通过弯管、胀管工艺来加工形成设定形状、设定功能的油路,较传统结构而言,重量更轻,改善了装配环境,并且无需设置弯头,减少了焊缝数量,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实用性强。
Light weight structure of suction pipe of 40 ton off roa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
本技术属于起重越野车
,具体涉及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
技术介绍
图1和图2所示结构为市面上40吨起重越野车的液压系统中使用到的一个弯路结构,其为了实现主油路的转向和与支路的连通,设置有φ121×5mm的主油路钢管100,在主油路钢管100的一端连续焊接有45°、90°的两个第一弯头101,45°的第一弯头101于主油路钢管100的端部向下折弯,90°的第一弯头101在45°的第一弯头101的末端沿垂直于主油路钢管100的方向折弯,从而实现油路方向和水平位置的改变,在90°第一弯头101末端焊接第一接管107,以通过第一接管107连接其他管路。在主油路钢管100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板105密封,并于靠近该端部的侧壁上设置两个第二接管106,于与第二接管106相对的另一侧的侧壁上焊接两个第二弯头102,在第二弯头102的末端焊接连接管103,再于连接管103的末端焊接接头104,其中第一弯头101、第一接管107的管径与主油路钢管100一致,并且第一接管107的壁厚为5mm,于末端通过机加工成型有梯形筋,而第二接管106、第二弯头102、连接管103和接头104的尺寸均为φ54×4mm,在第二接管106的末端通过机加工成型有梯形筋。在这种弯路结构中,物料组成多,不便于生产管理,并且生产复杂、焊缝数量多,存在泄漏点的几率增大,影响生产质量。并且整体重量较重,达到14.93kg,装配环境差。弯头为毛坯件,尺寸精度低,影响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焊缝数量少、重量轻、物料少的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包括主油路钢管,所述主油路钢管采用φ114.3×2mm的管材制成,所述主油路钢管的一端通过弯管成型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末端沿垂直于所述主油路钢管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折弯段的末端通过胀管工艺成型有环形筋,所述主油路钢管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板密封,同时所述主油路钢管于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优选的,所述折弯段沿所述主油路钢管的轴向向下折弯45°、向左或向右折弯90°。优选的,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第四接管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油路钢管两侧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第四接管均设置有两根。优选的,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第四接管均采用φ50.8×2mm的管材制成,且在所述第三接管的末端通过胀管工艺成型有环形筋。优选的,所述第四接管通过弯管成型折弯90°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主油路钢管的轴向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第四接管的末端对焊焊接有连接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通过采用较薄的管材,通过弯管、胀管工艺来加工形成设定形状、设定功能的油路,较传统结构而言,重量更轻,改善了装配环境,并且无需设置弯头,减少了焊缝数量,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传统结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结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改进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改进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本技术公开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包括主油路钢管100,主油路钢管100采用φ114.3×2mm的管材制成,主油路钢管100的一端通过弯管成型有折弯段200,折弯段200的末端沿垂直于主油路钢管100的方向延伸,并且折弯段200的末端通过胀管工艺成型有环形筋,主油路钢管100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板105密封,同时主油路钢管100于靠近固定板105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接管201和第四接管202。如图所示,折弯段200沿主油路钢管100的轴向先向下折弯45°、之后再向左或向右折弯90°,从而实现与传统结构中两个弯头一致的结构。第三接管201和第四接管202对称设置于主油路钢管100两侧的侧壁上。并且为了保证与传统结构一致,第三接管201和第四接管202均设置有两根,且两者均采用φ50.8×2mm的管材制成,在第三接管201的末端通过胀管工艺成型有环形筋。同时第四接管202通过弯管成型折弯90°并沿垂直于第三接管201和主油路钢管100的轴向方向延伸。在第四接管202的末端对焊焊接有连接接头203。其中第三接管201和第四接管202与主油路钢管100之间亦通过焊接固定。在将该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安装于液压油路系统中时,主油路钢管100末端的环形筋和第三接管201末端的环形筋可以插接成型胶管,并通过喉箍锁紧,较传统结构中采用机加工制成的梯形筋结构而言,尺寸精度更高、生产效率更高,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采用上述结构的吸油管轻量化结构最终成型后的整体重量为6.955kg,远轻于传统结构的重量,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组装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通过采用较薄的管材,通过弯管、胀管工艺来加工形成设定形状、设定功能的油路,较传统结构而言,重量更轻,改善了装配环境,并且无需设置弯头,减少了焊缝数量,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实用性强。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路钢管,所述主油路钢管采用φ114.3×2mm的管材制成,所述主油路钢管的一端通过弯管成型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末端沿垂直于所述主油路钢管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折弯段的末端通过胀管工艺成型有环形筋,所述主油路钢管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板密封,同时所述主油路钢管于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路钢管,所述主油路钢管采用φ114.3×2mm的管材制成,所述主油路钢管的一端通过弯管成型有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末端沿垂直于所述主油路钢管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折弯段的末端通过胀管工艺成型有环形筋,所述主油路钢管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板密封,同时所述主油路钢管于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接管和第四接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沿所述主油路钢管的轴向向下折弯45°、向左或向右折弯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0吨越野车吸油管轻量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管和所述第四接管对称设置于所述主油路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华,陈建军,李劲红,刘璀,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福事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