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09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43
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包括贫水隧洞和设置在所述贫水隧洞一侧的排水沟,还包括沉淀池、供水系统和清水箱,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供水泵,所述沉淀池为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排水沟,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所述供水系统连接所述清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施工工序及投入,增加施工效率,做到了节能减排,做好了环境保护。

A reverse drainage structure of lean water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洞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日常交通的需求,隧洞建设也在急剧增多。在隧洞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排水,来源主要有隧洞基岩裂隙水及钻机和喷浆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为保证隧洞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必须对施工废水向隧洞外引排;目前,在隧洞施工时,会在隧洞内设置左侧水沟、右侧水沟和中心地下集水井来满足施工废水引排需求。但是对于贫水(地下水贫水区)隧洞,其裂隙水极少,还需要引水进洞满足施工设备供水,同时还需设置左侧水沟、右侧水沟和中心地下集水井来进行废水引排,其施工工序复杂、投入成本大、施工效率低,大量的施工废水引排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在工期短,任务重,施工预算低的情况下难以保证隧道施工条件。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减少了施工工序及投入,增加施工效率,做到了节能减排,做好了环境保护。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包括贫水隧洞和设置在所述贫水隧洞一侧的排水沟,还包括沉淀池、供水系统和清水箱,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供水泵,所述沉淀池为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排水沟,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所述供水系统连接所述清水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抽水系统,所述抽水系统包括排水管和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的排水泵,所述抽水系统用于将多余净水抽至洞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一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和所述三级沉淀池的中隔墙为浆砌片石砌筑,所述中隔墙厚30cm,所述中隔墙上设置有过水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过水孔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活动插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外表面设置有橡胶止水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一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和所述三级沉淀池内壁上设置有M10砂浆抹面封闭层。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反向排水替代现有的施工废水引排方法,其有益效果是:1、减少了部分排水沟的开挖工序,采用钻孔爆破的方式开挖沉淀池,方便快捷,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人工投入。2、不需要从洞外供水,积存隧洞基岩裂隙水及施工废水沉淀后供施工设备使用,满足了施工设备用水,其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节能减排施工。3、洞内多余废水经过沉淀净化后排出洞外,避免了环境污染;沉淀池内淤积物运出贫水隧洞后集中处理,也能起到了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中:1排水沟、2进水口、3供水管、4清水箱、5供水泵、6一级沉淀池、7二级沉淀池、8三级沉淀池、9排水管、10排水泵、11过水孔、12卡槽、13挡水板、14橡胶止水层、15贫水隧洞。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内容的限制。以下结合如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是根据下述的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方法所构建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随着贫水隧洞15开挖,在贫水隧洞15一侧底板高程以下开挖排水沟1,排水沟1尺寸宽×深为30cm×20cm,采用风镐开挖及维护,并对排水沟1内淤积物进行清理;步骤2、在贫水隧洞15中,每间隔300至500m采用钻孔爆破方式开挖沉淀池,沉淀池布置在贫水隧洞15一侧底板高程以下,开挖尺寸长×宽×深为6m×3m×2m;步骤3、使用中隔墙将沉淀池依次分隔成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三级沉淀池8,中隔墙厚30cm,中隔墙采用浆砌片石砌筑,中隔墙上设置过水孔11,过水孔11尺寸为40cm*40cm,一级沉淀池6与排水沟1相连处设置进水口2,进水口2尺寸为宽×深为30cm×20cm,沉淀池内墙用M10砂浆抹面封闭;步骤4、在三级沉淀池8内设置供水系统,通过供水系统将沉淀后的净水抽至工作面的清水箱4中,供钻机和喷浆施工使用;步骤5、设置抽水系统,通过抽水系统将多余净水抽至洞外;步骤6、定期清理沉淀池。所述步骤6定期清理沉淀池,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1、在进水口2及过水孔11上分别设置可临时插设挡水板13的卡槽12;步骤6.2、通过抽水系统将排水沟1内的污水抽排到二级沉淀池7内进行沉淀;步骤6.3、在进水口2及一级沉淀池6一侧过水孔11上分别插设挡水板13挡水,并对一级沉淀池6内的水和淤积物进行清理;步骤6.4、一级沉淀池6清理完成后,拆除进水口2处挡水板13及抽水系统,排水沟1内的污水进入一级沉淀池,在二级沉淀池7内的过水孔11上插设挡水板13挡水,关闭供水系统,并逐一对二级沉淀池7、三级沉淀池8内的水和淤积物进行清理;步骤6.5、待沉淀池内淤积物全部清理完成后拆除过水孔11上的挡水板13,开启供水系统,沉淀池恢复正常运行;步骤6.6、通过小车将淤积物运出贫水隧洞15后集中处理。第一实施例,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技术的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贫水隧洞15和设置在所述贫水隧洞15一侧的排水沟1,还包括沉淀池、供水系统和清水箱4,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3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3上的供水泵5,所述沉淀池为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三级沉淀池8,所述一级沉淀池6上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一级沉淀池6通过所述进水口2连接所述排水沟1,所述三级沉淀池8通过所述供水系统连接所述清水箱4,水泵和水管型号根据实际水量进行计算选择。还包括抽水系统,所述抽水系统包括排水管9和设置在所述排水管9上的排水泵10,所述抽水系统用于将多余净水抽至洞外,水泵和水管型号根据实际水量进行计算选择。所述一级沉淀池6、所述二级沉淀池7和所述三级沉淀池8的中隔墙为浆砌片石砌筑,所述中隔墙厚30cm,所述中隔墙上设置有过水孔11。所述进水口2与所述过水孔11上均设置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内可活动插设有挡水板13,所述挡水板13外表面设置有橡胶止水层14。所述一级沉淀池6、所述二级沉淀池7和所述三级沉淀池8内壁上设置有M10砂浆抹面封闭层。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包括贫水隧洞和设置在所述贫水隧洞一侧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池、供水系统和清水箱,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供水泵,所述沉淀池为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排水沟,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所述供水系统连接所述清水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包括贫水隧洞和设置在所述贫水隧洞一侧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池、供水系统和清水箱,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及设置在所述供水管上的供水泵,所述沉淀池为依次设置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排水沟,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所述供水系统连接所述清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贫水隧洞反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水系统,所述抽水系统包括排水管和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的排水泵,所述抽水系统用于将多余净水抽至洞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井国姜克栋安有攀柳辉祝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