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733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包括装配式集水井,沉渣收集槽,弹扩控制环,提升拉杆,密闭体支杆以及提升收缩杆;其中装配式集水井由井底砌块和井侧壁砌块装配组成,沉渣收集槽设置在装配式集水井的底部,井底砌块的内侧壁与弹扩控制环相连,沉渣收集槽的顶部旋转连接有密闭体支杆,密闭体支杆的顶部与弹扩控制环连接;沉渣收集槽上设置提升拉杆,提升拉杆垂直于沉渣收集槽设置,提升拉杆与密闭体支杆之间设置提升收缩杆,可以有效提升集水井整体性、改善集水井受力性能的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

Prefabricated temporary s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提升集水井底部沉淀物的清除施工效率、改善集水井的受力性能的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适用于施工现场排水工程。
技术介绍
集水井使建筑工程雨污水处理、工程集排水的重要构件。在进行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设计与施工时,通常会遇到升集水井底部沉淀物的清除施工效率低,沉渣难以清除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整体式预制集水井。所述整体式预制集水井包括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的桶状井体和盖在桶状井体上的集水井盖板;所述桶状井体具有井底部和井侧壁,该井底部和井侧壁围成上部开口的空腔,在井侧壁顶部设有排水沟接口,该排水沟接口用于与排水沟对接相连,所述井底部或井侧壁设有连通空腔和外界的排水管直接头;所述井底部预埋有安装井内设备的接口;所述井侧壁顶部设有吊装接口。该技术采用预制集水井,解决了集水井安装效率提升的问题,但未涉及集水井内部废渣高效清除问题,且集水井结构的整体性偏低。鉴于此,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提升集水井底部沉淀物的清除施工效率,并可有效提升集水井整体性的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n装配式集水井(1),沉渣收集槽(6),弹扩控制环(7),提升拉杆(8),密闭体支杆(14)以及提升收缩杆(19);/n其中装配式集水井(1)由井底砌块(4)和井侧壁砌块(5)装配组成,沉渣收集槽(6)设置在装配式集水井(1)的底部,井底砌块(4)的内侧壁与弹扩控制环(7)相连,沉渣收集槽(6)的顶部旋转连接有密闭体支杆(14),密闭体支杆(14)的顶部与弹扩控制环(7)连接;沉渣收集槽(6)上设置提升拉杆(8),提升拉杆(8)垂直于沉渣收集槽(6)设置,提升拉杆(8)与密闭体支杆(14)之间设置提升收缩杆(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配式集水井(1),沉渣收集槽(6),弹扩控制环(7),提升拉杆(8),密闭体支杆(14)以及提升收缩杆(19);
其中装配式集水井(1)由井底砌块(4)和井侧壁砌块(5)装配组成,沉渣收集槽(6)设置在装配式集水井(1)的底部,井底砌块(4)的内侧壁与弹扩控制环(7)相连,沉渣收集槽(6)的顶部旋转连接有密闭体支杆(14),密闭体支杆(14)的顶部与弹扩控制环(7)连接;沉渣收集槽(6)上设置提升拉杆(8),提升拉杆(8)垂直于沉渣收集槽(6)设置,提升拉杆(8)与密闭体支杆(14)之间设置提升收缩杆(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其特征在于,井底砌块(4)与井侧壁砌块(5)接缝处设置接缝密闭体(2)和接缝隔水条带(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其特征在于,井底砌块(4)侧壁的顶端设置上部连接筋(11),井侧壁砌块(5)侧壁的上部接缝处和下部接缝处均设置连接台阶,并在两端的接缝台阶处分别设置下部连接筋(12)和上部连接筋(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临时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沉渣收集槽(6)顶部与密闭体支杆(14)之间设置密闭体转轴(15),密闭体支杆(14)顶部与弹扩控制环(7)上的侧壁连接体(17)焊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海亮陈坚勇叶一戬
申请(专利权)人:华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