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车辆底盘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18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车辆底盘及车辆,所述车轮包括行走驱动轮盘、变径驱动轮盘、轮轴、橡胶带、多个滑套组件以及多根轮杆,所述轮轴穿过变径驱动轮盘的中心后与行走驱动轮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组件与轮杆一一对应,每个滑套组件与行走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每根轮杆能够在对应的滑套组件内伸缩滑动,且每根轮杆的第一端与变径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所述橡胶带与每根轮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由第一动力源驱动转动,从而带动行走驱动轮盘转动,所述变径驱动轮盘由第二动力源驱动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轮采用了连杆结构和联动控制来改变车轮的轮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Multi link variable wheel diameter wheel, vehicle chassis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车辆底盘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尤其是一种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车辆底盘及车辆,属于车辆轮系结构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轮系结构中,轮毂和轮胎大都是完整的圆形结构,轮子一旦加工完成,轮子尺寸便不可再改变。圆形车轮运行平稳,在高速状态下前进依然运行稳定,机器振动小。但在低速工作领域,如工程机械、低速农业机械等领域,不可变尺寸车轮限制了机械的应用范围,如在丘陵山地或斜坡路面,机器会发生倾斜,导致机械工作精度降低,甚至导致操作人员出行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该车轮采用了连杆结构和联动控制来改变车轮的轮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的车辆底盘。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车辆底盘的车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包括行走驱动轮盘、变径驱动轮盘、轮轴、橡胶带、多个滑套组件以及多根轮杆,所述轮轴穿过变径驱动轮盘的中心后与行走驱动轮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组件与轮杆一一对应,每个滑套组件与行走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每根轮杆能够在对应的滑套组件内伸缩滑动,且每根轮杆的第一端与变径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所述橡胶带与每根轮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轮轴由第一动力源驱动转动,从而带动行走驱动轮盘转动,所述变径驱动轮盘由第二动力源驱动转动。进一步的,每根轮杆的第一端通过转动销组件与变径驱动轮盘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销组件包括销轴、第一法兰铜套和螺母,所述变径驱动轮盘上设有多个与转动销组件对应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变径驱动轮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第一通孔用于安装对应的第一法兰铜套,每根轮杆的第一端设有销孔,所述销轴依次穿过销孔和第一法兰铜套后通过螺母固定。进一步的,每个滑套组件包括螺钉、挡板和滑套,所述行走驱动轮盘上设有多个与滑套组件对应的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沿行走驱动轮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滑套包括滑套体和铰轴,所述铰轴固定在滑套体上,所述滑套体上开有滑套孔,每根轮杆能够在对应的滑套孔内伸缩滑动,所述铰轴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铰轴穿过第二通孔,所述螺钉穿过挡板后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使挡板安装在铰轴上。进一步的,每个滑套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滑套体的内侧面与行走驱动轮盘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行走驱动轮盘的外侧面与挡板的内侧面之间,且带有第二法兰铜套,每个第二通孔用于安装对应的第二法兰铜套,所述铰轴穿过第一轴承后安装在第二法兰铜套内,所述螺钉穿过挡板后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使挡板安装在铰轴上。进一步的,所述行走驱动轮盘的中心设有键槽孔,所述轮轴穿过变径驱动轮盘的中心后,通过键与键槽孔配合连接,使轮轴与行走驱动轮盘的中心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变径驱动轮盘与轮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带有第三法兰铜套,所述变径驱动轮盘的中心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安装第三法兰铜套,所述轮轴穿过第三法兰铜套后与行走驱动轮盘的中心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每根轮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螺纹孔,通过螺丝与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使橡胶带固定在每根轮杆的第二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车辆底盘,包括两个上述的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两个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的轮轴之间相连接,且两个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的轮轴轴心重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底盘。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多个滑套组件和多根轮杆,滑套组件与轮杆一一对应,每根轮杆的第一端与变径驱动轮盘转动连接,可相对变径驱动轮盘转动,每个滑套组件与行走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每根轮杆能够在对应的滑套组件内伸缩滑动,实现了轮杆边伸缩滑动,边相对行走驱动轮盘转动,通过采用连杆结构和联动控制来改变车轮的轮径,整个车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轮轴和变径驱动轮盘有由两个独立的动力源来驱动转动,在两个动力源的驱动下,使行走驱动轮盘和变径驱动轮盘转动,实现了边前进,边变径的目的;此外,本专利技术突破以往轮胎是圆形的思路,通过橡胶带与每根轮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以实现正多边形弹性轮胎,不仅实现了车轮变径的目的,而且可增加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加车轮前进平稳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省略了橡胶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径驱动轮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径驱动轮盘与轮杆转动连接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径驱动轮盘与轮杆转动连接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动销组件中的销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驱动轮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驱动轮盘与滑套组件转动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套组件中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套组件中滑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套组件中滑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套组件中滑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行走驱动轮盘,101-第二通孔,102-键槽孔,2-变径驱动轮盘,201-安装孔,202-第一通孔,203-第三通孔,3-轮轴,4-橡胶带,5-滑套组件,501-螺钉,502-挡板,503-滑套,5031-滑套体,50311-滑套孔,5032-铰轴,50321-第一螺纹孔,504-第一轴承,505-第二轴承,6-轮杆,601-销孔,602-第二螺纹孔,7-转动销组件,701-销轴,702-第一法兰铜套,703-螺母,8-第三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驱动轮盘、变径驱动轮盘、轮轴、橡胶带、多个滑套组件以及多根轮杆,所述轮轴穿过变径驱动轮盘的中心后与行走驱动轮盘的中心固定连接;/n所述滑套组件与轮杆一一对应,每个滑套组件与行走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每根轮杆能够在对应的滑套组件内伸缩滑动,且每根轮杆的第一端与变径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所述橡胶带与每根轮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n所述轮轴由第一动力源驱动转动,从而带动行走驱动轮盘转动,所述变径驱动轮盘由第二动力源驱动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驱动轮盘、变径驱动轮盘、轮轴、橡胶带、多个滑套组件以及多根轮杆,所述轮轴穿过变径驱动轮盘的中心后与行走驱动轮盘的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滑套组件与轮杆一一对应,每个滑套组件与行走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每根轮杆能够在对应的滑套组件内伸缩滑动,且每根轮杆的第一端与变径驱动轮盘转动连接,所述橡胶带与每根轮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轮轴由第一动力源驱动转动,从而带动行走驱动轮盘转动,所述变径驱动轮盘由第二动力源驱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其特征在于,每根轮杆的第一端通过转动销组件与变径驱动轮盘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销组件包括销轴、第一法兰铜套和螺母,所述变径驱动轮盘上设有多个与转动销组件对应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变径驱动轮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第一通孔用于安装对应的第一法兰铜套,每根轮杆的第一端设有销孔,所述销轴依次穿过销孔和第一法兰铜套后通过螺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套组件包括螺钉、挡板和滑套,所述行走驱动轮盘上设有多个与滑套组件对应的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沿行走驱动轮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滑套包括滑套体和铰轴,所述铰轴固定在滑套体上,所述滑套体上开有滑套孔,每根轮杆能够在对应的滑套孔内伸缩滑动,所述铰轴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铰轴穿过第二通孔,所述螺钉穿过挡板后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使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洁利杨洲孙志全付函李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