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绝缘骨架以及具有其的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956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20:08
本申请提供一种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包括:引线固定件,引线固定件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槽包括相互贯通的固定区和线头引入区;线头引入区用于将引出线组件中引线的线头埋入;固定区用于对引线组件进行固定。根据本申请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使用简单、可靠性高,且线包容易整形,还不会出现划伤漆包线的情况。本申请还涉及绝缘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Fixing device, insulating framework and motor with the lead ou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绝缘骨架以及具有其的电机
本申请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绝缘骨架以及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定频电机引出线组件的固定方法为:将引线与漆包线连接后,用绝缘套管将引线与漆包线连接处密封后塞入线包内,然后通过绑扎绳将引出线组件与线包绑紧,一起固定在线包内。而现有变频电机引出线组件的固定及连接方式为:将电机定子绕好线后,漆包线通过母端子刺破连接后,固定在绝缘骨架端子固定槽内,然后引出线组件上的公端子与母端子配合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定频电机的固定方式,需要在引线与漆包线连接处增加套绝缘套管绝缘,同时套管塞入线包内,套管有可能会划伤漆包线,而且线包理线整形工序操作不方便。而现有的变频电机引出线组件固定及连接方式在引出线组件一端需要增加3个公端子,且需通过注塑固定;且与漆包线连接处需要用3个母端子固定连接,物料使用较多,材料成本相对偏高,工序步骤相对多且繁杂;并且,母端子与漆包线连接处接触面积小,存在连接不可靠的风险。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工序简单,可靠性高,线包容易整形,同时不会出现划伤漆包线的情况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绝缘骨架以及具有其的电机,工序简单,可靠性高,同时不会出现划伤漆包线的情况。一种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包括:引线固定件,引线固定件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固定槽,固定槽包括相互贯通的固定区和线头引入区;线头引入区用于将引出线组件中引线的线头埋入;固定区用于对引线组件进行固定。优选地,固定区位于引出线组件的线头引出侧,固定区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台。优选地,多个第二限位台在固定槽深度上呈台阶式设置,多个第二限位台向槽口方向的台高依次减小,多个第二限位台将固定区分割为多个限位区;第二限位台在其所在位置处形成限位口。优选地,限位口的宽度为H2=引线外径-(0.3~0.8)mm。优选地,引线固定在固定槽中固定后相邻两个引线间爬电距离>3mm。优选地,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引线固定件和第二定位部沿定子骨架的周向依次连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均用于与线包绑紧固定。优选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远离线包方向的径向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防止绑线过程中绑扎绳滑出。优选地,限位结构为限位槽;设置于第一定位部上的限位槽在轴向上贯穿第一定位部;设置于第二定位部上的限位槽在轴向上贯穿第二定位部。优选地,限位槽的深度>0.3mm,宽度>0.6mm。优选地,限位结构为第一限位台。优选地,第一限位台的台高D>0.3mm。还包括预固定导杆;预固定导杆的第一端与引线固定件连接;预固定导杆的第二端用于插接在相邻的定子槽间对引线固定件进行预固定。优选地,预固定导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固定挡板,固定挡板在预固定导杆横截面的方向上外延伸。优选地,固定挡板的宽度H1=定子齿宽。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骨架,包括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为上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或绝缘骨架。本申请提供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采用相互贯通的固定区和线头引入区的固定槽结构进行引出线的固定,使用简单、可靠性高,且线包容易整形,还不会出现划伤漆包线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线包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线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骨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骨架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缘骨架结构的安装结构分解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引线固定件;11、固定槽;111、固定区;112、线头引入区;2、定位件;21、第一定位部;22、第二定位部;3、预固定导杆;31、固定挡板;41、限位槽;42、第一限位台;5、引出线组件;51、引线;6、线包;7、绑扎绳;8、定子槽;9、绝缘槽纸。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包括:引线固定件1,引线固定件1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固定槽11,固定槽11包括相互贯通的固定区111和线头引入区112;线头引入区112用于将引出线组件中引线的线头埋入;固定区111用于对引线组件进行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简单、可靠性高,且线包6容易整形,还不会出现划伤漆包线的情况。结合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固定区111位于引出线组件5的线头引出侧,固定区11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台113。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台113在固定区111的两个侧壁上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台113到槽底的距离相同设置于固定区111侧壁上的第二限位台113,可以对进入限位区内的引线51进行限制,起到固定引线作用。进一步地,多个第二限位台113在固定槽11深度上呈台阶式设置,多个第二限位台113向槽口方向的台高依次减小,多个第二限位台113将固定区111分割为多个限位区,第二限位台113在其所在位置处形成限位口,适用于不同引线51外径的引出线组件固定,适用范围更广泛。进一步地,限位口的宽度为H2=引线外径-0.3~0.8mm,防止引线从限位区中滑出。进一步地,限位口的宽度为H2=引线外径-0.5mm,当引线51卡入限位区后不会弹出。进一步地,固定槽11的宽度H3=引线外径,使得引线51在固定槽11中不易滑动。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台113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第一直角边与侧壁重合,第二直角边与第一直角边靠近槽底的一端相连接,使得处于固定槽11深度方向上中间位置的限位区的底部和顶部均对引线51有限制,将引线在51中卡的更紧,不易滑出。进一步地,线头引入区112的深度>4mm,在该深度下,引线51不易滑出。进一步地,引线51在固定槽11中固定后相邻两个引线间爬电距离>3mm。进一步地,固定区111包括第一固定区和第二固定区,第一固定区、线头引入区112和第二固定区在固定槽11上依次设置。结合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定位件2,定位件2包括第一定位部21和第二定位部22;第一定位部21、引线固定件1和第二定位部22沿定子骨架的周向依次连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固定件(1),所述引线固定件(1)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包括相互贯通的固定区(111)和线头引入区(112);所述线头引入区(112)用于将引出线组件中引线的线头埋入;所述固定区(111)用于对引线组件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固定件(1),所述引线固定件(1)上开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包括相互贯通的固定区(111)和线头引入区(112);所述线头引入区(112)用于将引出线组件中引线的线头埋入;所述固定区(111)用于对引线组件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区(111)位于引出线组件的线头引出侧,所述固定区(11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台(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台(113)在所述固定槽(11)深度上呈台阶式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台(113)向槽口方向的台高依次减小,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台(113)将固定区(111)分割为多个限位区;所述第二限位台(113)在其所在位置处形成限位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口的宽度为H2=引线外径-(0.3~0.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引线固定在固定槽(11)中固定后相邻两个引线间爬电距离>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2),所述定位件(2)包括第一定位部(21)和第二定位部(22);所述第一定位部(21)、所述引线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2)沿定子骨架的周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2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2)均用于与线包绑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出线组件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2)的远离线包方向的径向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荣魏会军陈华杰高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