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荧幕装置及铰链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820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1:46
一种折叠式荧幕装置及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适用于连接两个机壳,机壳适用于连接可挠式荧幕。铰链机构包含底壳、传动单元,及两个旋转件。底壳界定出轨道区及两个邻接于轨道区的安装区,且每一安装区由呈弧形的第二底板部、第二肋部与相对应的第一肋部共同界定出。传动单元包括两个传动轴及同步件。旋转件分别设置于底壳的安装区。通过将底壳的第二底板部设计成弧形,使铰链机构的两个旋转件的弧形板体能以相对应的传动轴为轴心沿第二底板部转动,增加铰链机构转动时的滑顺度,且通过同步件使传动轴转动时是同步转动,增加铰链机构转动时的稳定度。

Folding screen device and hing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荧幕装置及铰链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荧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荧幕装置及铰链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趋势的演进,像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型电子装置的荧幕持续地朝向高解析度及大尺寸的方向改良,使消费者不论是在影片欣赏上或是在手游娱乐上皆可获得更好的观赏效果与操控性,不过庞大的机身也衍伸出携带不便的困扰。因此,可挠式荧幕渐渐受到手机厂商的重视,从家庭电视、电脑荧幕领域转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应用,研发出折叠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达到大尺寸荧幕且携带方便的功效。此类智能产品除了讲求可挠式荧幕需要具备高解析度及能承受反复多次折叠、展开的材料特性,承载可挠式荧幕的机身及连接前述机身的转轴也同样扮演着重大的角色,如何打造出能使折叠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滑顺地收折且兼顾足够地稳定度,诚为业界所欲达成之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度高且能滑顺地枢转的铰链机构。本技术的铰链机构在一些实施态样中,适用于连接两个机壳,所述机壳适用于连接可挠式荧幕。所述铰链机构包含底壳、传动单元及旋转件。所述底壳界定出轨道区及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邻接于所述轨道区的安装区,所述底壳包括第一底板部、两个第一肋部、两个第二底板部及两个第二肋部,所述第一肋部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部,并与所述第一底板部共同界定出所述轨道区,所述第二底板部呈弧形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部,所述第二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部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肋部相间隔,每一第二底板部、每一第二肋部与相对应的第一肋部共同界定出前述的安装区。所述传动单元覆设于所述底壳,并包括基座、两个传动轴,及同步件。所述基座具有两个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组装部,每一组装部底侧向上形成容置槽,并具有位于所述容置槽一端的上枢接块。所述传动轴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每一传动轴具有位于相反端的枢接端部与齿状端部,及介于所述枢接端部与所述齿状端部的螺旋杆部,所述枢接端部枢接于相对应的所述上枢接块,所述螺旋杆部界定出螺旋导引槽。所述同步件设置于所述轨道区,并具有两个分别接合于所述螺旋杆部的弧形接合部、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接合部且分别伸入所述螺旋导引槽的第一导引部,及连接于所述弧形接合部之间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区的连板部,所述同步件用于使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是同步转动。所述旋转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壳的所述安装区并能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每一旋转件包括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底板部且可以相对应的传动轴为轴心沿所述第二底板部转动的弧形板体,及自所述弧形板体一侧向外延伸出所述底壳与所述传动单元并适用于连接其中一机壳的连接板体,所述弧形板体具有面朝上且啮合于相对应的传动轴的齿状端部的齿槽部。所述旋转件可相对于所述底壳在所述连接板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展开位置及所述连接板体相向旋转各至少90度的收合位置间转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安装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分别邻接于所述轨道区的左右两端,每一第二底板部具有在垂直于所述左右方向的前后方向上相间隔的前侧边与后侧边,其中一第二底板部自所述前侧边向后形成开槽以形成位于所述开槽左右两侧的弧形支撑段,其中另一第二底板部自所述后侧边向前形成开槽以形成位于所述开槽左右两侧的弧形支撑段,每一旋转件的弧形板体还具有面朝下且设置于相对应的开槽的导引面部,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导引面部左右两侧并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弧形支撑段的滑接面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弧形板体还具有面朝上且并排于所述齿槽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位于相反端的第一卡接端部及第二卡接端部,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基座并分别对应所述限位槽的弹性定位件,当所述旋转件转动至所述展开位置,所述弹性定位件分别弹性压抵于所述第一卡接端部使所述旋转件弹性定位于所述展开位置,而当所述旋转件转动至所述收合位置,所述弹性定位件分别弹性压抵于所述第二卡接端部使所述旋转件弹性定位于所述收合位置。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组装部还具有镂空区、横设于所述镂空区的横杆段,及位于所述镂空区一端的挡止段,所述弹性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组装部的所述镂空区,且每一弹性定位件具有用于跨设于相对应的所述横杆段的弯曲部、位于所述弯曲部一端并用于抵接于相对应的所述挡止段的抵接部,及位于所述弯曲部另一端并用于弹性压抵于所述第一卡接端部或所述第二卡接端部的弹压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底板部具有位于所述轨道区的轨道槽,所述同步件还具有设置于连板部底侧并伸入所述轨道槽以使所述同步件能沿着所述轨道槽移动的第二导引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基座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组装部之间且切齐所述组装部底侧的接板部,所述同步件的连板部是与所述接板部底侧及所述第一底板部顶侧相配合地在所述轨道槽中移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定义位于所述铰链机构中央的旋转中心,及通过所述旋转中心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将所述铰链机构分为上下两半部的中央轴线,所述铰链机构的上下两半部以所述旋转中心呈180度旋转对称。本技术之其中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前述铰链机构而具备高稳定度的折叠式荧幕装置。本技术的折叠式荧幕装置在一些实施态样中,适用于连接可挠式荧幕。所述折叠式荧幕装置包含两个机壳,及多个如前述的铰链机构。每一机壳包括外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侧的承载板体,所述机壳的所述承载板体适用于连接所述可挠式荧幕。所述铰链机构沿左右方向排列于所述机壳之间,每一铰链机构的所述旋转件的连接板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板体。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折叠式荧幕装置还包含供所述铰链机构的底壳沿所述左右方向排列容置的侧背壳,及多个用于将所述铰链机构两两相连并固定于所述侧背壳的连杆件。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铰链机构定义位于所述铰链机构中央的旋转中心,及通过所述旋转中心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将所述铰链机构分为上下两半部的中央轴线,所述铰链机构的上下两半部以所述旋转中心呈180度旋转对称。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将底壳的第二底板部设计成弧形,使铰链机构的两个旋转件的弧形板体能以相对应的传动轴为轴心沿第二底板部转动,增加铰链机构转动时的滑顺度,且通过同步件使传动轴转动时是同步转动,增加铰链机构转动时的稳定度,降低荧幕损伤的风险。附图说明本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折叠式荧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两个机壳展开成水平状态;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所述机壳以内折的方式收折;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多个铰链机构设置于所述实施例的一侧背壳;图6是所述铰链机构的一立体图,说明所述铰链机构的两个旋转件位于一展开位置;图7是图6的一上视图;图8是图6的一下视图;图9是所述铰链机构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铰链机构的一底壳;图10是图9的另一角度视图;图11是所述铰链机构的另一立体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链机构,适用于连接两个机壳,所述机壳适用于连接可挠式荧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含:/n底壳,界定出轨道区及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邻接于所述轨道区的安装区,所述底壳包括第一底板部、两个第一肋部、两个第二底板部及两个第二肋部,所述第一肋部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部,并与所述第一底板部共同界定出所述轨道区,所述第二底板部呈弧形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部,所述第二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部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肋部相间隔,每一第二底板部、每一第二肋部与相对应的第一肋部共同界定出前述的安装区;/n传动单元,覆设于所述底壳,并包括/n基座,具有两个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组装部,每一组装部底侧向上形成容置槽,并具有位于所述容置槽一端的上枢接块,/n两个传动轴,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每一传动轴具有位于相反端的枢接端部与齿状端部,及介于所述枢接端部与所述齿状端部的螺旋杆部,所述枢接端部枢接于相对应的所述上枢接块,所述螺旋杆部界定出螺旋导引槽,及/n同步件,设置于所述轨道区,并具有两个分别接合于所述螺旋杆部的弧形接合部、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接合部且分别伸入所述螺旋导引槽的第一导引部,及连接于所述弧形接合部之间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区的连板部,所述同步件用于使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是同步转动;及/n两个旋转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壳的所述安装区并能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每一旋转件包括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底板部且可以相对应的传动轴为轴心沿所述第二底板部转动的弧形板体,及自所述弧形板体一侧向外延伸出所述底壳与所述传动单元并适用于连接其中一机壳的连接板体,所述弧形板体具有面朝上且啮合于相对应的传动轴的齿状端部的齿槽部;/n其中,所述旋转件可相对于所述底壳在所述连接板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展开位置及所述连接板体相向旋转各至少90度的收合位置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机构,适用于连接两个机壳,所述机壳适用于连接可挠式荧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含:
底壳,界定出轨道区及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邻接于所述轨道区的安装区,所述底壳包括第一底板部、两个第一肋部、两个第二底板部及两个第二肋部,所述第一肋部彼此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部,并与所述第一底板部共同界定出所述轨道区,所述第二底板部呈弧形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部,所述第二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部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肋部相间隔,每一第二底板部、每一第二肋部与相对应的第一肋部共同界定出前述的安装区;
传动单元,覆设于所述底壳,并包括
基座,具有两个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组装部,每一组装部底侧向上形成容置槽,并具有位于所述容置槽一端的上枢接块,
两个传动轴,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每一传动轴具有位于相反端的枢接端部与齿状端部,及介于所述枢接端部与所述齿状端部的螺旋杆部,所述枢接端部枢接于相对应的所述上枢接块,所述螺旋杆部界定出螺旋导引槽,及
同步件,设置于所述轨道区,并具有两个分别接合于所述螺旋杆部的弧形接合部、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接合部且分别伸入所述螺旋导引槽的第一导引部,及连接于所述弧形接合部之间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区的连板部,所述同步件用于使所述传动轴转动时是同步转动;及
两个旋转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壳的所述安装区并能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每一旋转件包括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底板部且可以相对应的传动轴为轴心沿所述第二底板部转动的弧形板体,及自所述弧形板体一侧向外延伸出所述底壳与所述传动单元并适用于连接其中一机壳的连接板体,所述弧形板体具有面朝上且啮合于相对应的传动轴的齿状端部的齿槽部;
其中,所述旋转件可相对于所述底壳在所述连接板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展开位置及所述连接板体相向旋转各至少90度的收合位置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分别邻接于所述轨道区的左右两端,每一第二底板部具有在垂直于所述左右方向的前后方向上相间隔的前侧边与后侧边,其中一第二底板部自所述前侧边向后形成开槽以形成位于所述开槽左右两侧的弧形支撑段,其中另一第二底板部自所述后侧边向前形成开槽以形成位于所述开槽左右两侧的弧形支撑段,每一旋转件的弧形板体还具有面朝下且设置于相对应的开槽的导引面部,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导引面部左右两侧并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弧形支撑段的滑接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体还具有面朝上且并排于所述齿槽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位于相反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戴伟翰赵少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