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式枢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772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6
多轴式枢轴装置,提供增加电子器物(或显示模块)打开过程的运动量或运动范围的作用。包括装设于显示模块的组合部、设置在机体模块的固定部和设置在组合部、固定部之间的驱动装置(或传动模块、联动模块),和/或组合部、驱动装置(或联动模块)之间设置反应模块。组合部、固定部和驱动装置枢接有轴系统;在组合部从一初始位置朝一设定位置(或远离初始位置)运动时,驱动装置(或传动模块、联动模块产生位移(下降)运动和/或组合部产生回动(或角度调整)等复合式运动,并且增加组合部、固定部之间的距离或位置,共同使显示模块撑起机体模块及使显示模块自动位在适合人员观视的角度或位置,达到利于人员操作和提高电子器物散热效率等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轴式枢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多轴式枢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在组合部、固定部之间设置驱动装置(或传动模块、联动模块)、反应模块等结构,以产生位移、回转(或角度调整)等复合式运动和增加组合部、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电子书等,使其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0003]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屏幕)和/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术也已揭露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多转轴,使显示模块和/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US 7512426 B2“MOBILE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中国台湾第109203175号“径向转轴结构”、第101224879号“多节式转轴结构”专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0004]一个有关这类转轴或枢轴器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上述习用枢轴器提供人员操作打开显示模块时,无法同时达到:1.使显示模块远离机体模块后方的散热口系统(影响电子器物散热效率),以及2.使显示模块产生下降(和/或展开)运动而撑起机体模块,以利于人员操作键盘区的作用。
[0005]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转轴或枢轴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习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有别于旧法。例如,考虑使枢轴装置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不增加枢轴规格(或转轴尺寸)的条件下,同时达到增加显示模块、机体模块之间的距离/位置或增加显示模块的运动范围;并且,提供一驱动装置(或传动/联动装置)和/或反应模块(或角度调整装置),使显示模块可产生下降(或展开)运动而撑起机体模块,以利于人员操作键盘区和/或产生角度调整等复合式运动等作用。
[0006]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具体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于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多轴式枢轴装置,提供增加电子器物(或显示模块)打开过程的运动量或运动范围的作用。包括组合部、固定部和设置在组合部、固定部之间的驱动装置(或传动模块、联动模块)、反应模块;以及,组合部、固定部和驱动装置枢接有轴系统。在组合部从一初始位置朝一设定位置(或远离初始位置或终端位置)的方向(形成展开)运动时,驱动装置产生位移(下降)运动和/或组合部配合反应模块产生(略)回转或反转(或定义为朝一副方向运动,形成角度调整作用)等复合式运动,并且增加组合部、
固定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提高电子器物散热效率(或降低阻碍电子器物散热效率)和利于人员操作等作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多轴式枢轴装置,该反应模块设置在组合部和联动模块之间的位置。以及,组合部、固定部和传动模块、联动模块和/或反应模块枢接有轴系统;在组合部从一初始位置朝设定位置(或远离初始位置或终端位置)的方向(展开)运动时,驱动传动模块、联动模块产生位移(下降)运动和/或组合部配合反应模块朝副方向产生回动的角度调整等复合式运动,并且增加组合部、固定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提高电子器物散热效率(或降低阻碍电子器物散热效率)和利于人员操作等作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多轴式枢轴装置,该传动模块包括第一传动器、响应第一传动器运动而运动的第二传动器和响应第二传动器运动而运动的第三传动器;联动模块包括第一联动器和响应第一联动器运动而运动的第二联动器,第二联动器连接固定部。以及,组合部装设于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固定部设置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共同达到使显示模块撑起机体模块及使显示模块自动调整角度(或反转)的位在适合人员观视的角度或位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多轴式枢轴装置,该反应器设置在组合部和第一联动器之间;以及,组合部、第一联动器、第二联动器、固定部分别设置有相互连动的引动部,第一传动器、第二传动器、第三传动器分别设有相互连动的牵动部,在组合部运动时,驱动第一传动器、第二传动器、第三传动器及第一联动器、第二联动器和/或反应模块产生上述的复合式运动。
附图说明
[0011]第1图为本专利技术组合电子器物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枢轴装置配合扭力模块、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机体模块的情形。
[0012]第2图为第1图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枢轴装置配合扭力模块、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机体模块的情形。
[0013]第3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枢轴装置、扭力模块的结构情形。
[0014]第4图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朝打开方向运动,传动模块的结构配合情形及图中假想线部分显示了电子器物位在初始位置(或关合位置)的结构配合情形。
[0015]第5图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朝打开方向运动,联动模块的结构配合情形及图中假想线部分显示了电子器物位在初始位置(或关合位置)的结构配合情形。
[0016]第6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到达设定位置(或终端位置),传动模块的结构配合情形。
[0017]第7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到达展开设定位置(或终端位置),联动模块的结构配合情形。
[0018]第8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显示模块到达展开设定位置(或终端位置)的结构情形。
[0019]附图标记说明:10
ꢀꢀꢀꢀꢀꢀꢀꢀ
传动模块11
ꢀꢀꢀꢀꢀꢀꢀꢀ
第一传动器
12
ꢀꢀꢀꢀꢀꢀꢀꢀ
第二传动器13
ꢀꢀꢀꢀꢀꢀꢀꢀ
第三传动器14
ꢀꢀꢀꢀꢀꢀꢀꢀ
主轴孔15
ꢀꢀꢀꢀꢀꢀꢀꢀ
副轴孔16
ꢀꢀꢀꢀꢀꢀꢀꢀ
主牵动部17
ꢀꢀꢀꢀꢀꢀꢀꢀ
副牵动部18
ꢀꢀꢀꢀꢀꢀꢀꢀ
凸部19
ꢀꢀꢀꢀꢀꢀꢀꢀ
孔洞20
ꢀꢀꢀꢀꢀꢀꢀꢀ
联动模块21
ꢀꢀꢀꢀꢀꢀꢀꢀ
第一联动器22
ꢀꢀꢀꢀꢀꢀꢀꢀ
第二联动器23
ꢀꢀꢀꢀꢀꢀꢀꢀ
主孔24
ꢀꢀꢀꢀꢀꢀꢀꢀ
副孔25
ꢀꢀꢀꢀꢀꢀꢀꢀ
主引动部26
ꢀꢀꢀꢀꢀꢀꢀꢀ
副引动部30
ꢀꢀꢀꢀꢀꢀꢀꢀ
反应模块31
ꢀꢀꢀꢀꢀꢀꢀꢀ
随动部40
ꢀꢀꢀꢀꢀꢀꢀꢀ
轴系统41
ꢀꢀꢀꢀꢀꢀꢀꢀ
第一轴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部(80)、固定部(85)和设置在组合部(80)、固定部(85)之间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传动模块(10)、联动模块(20);传动模块(10)设有牵动部,联动模块(20)设有引动部;组合部(80)、联动模块(20)之间设置反应模块(30);反应模块(30)设有随动部(31);组合部(80)、固定部(85)和传动模块(10)、联动模块(20)、反应模块(30)枢接轴系统(40);在组合部(80)从一初始位置朝一远离初始位置的方向运动时,驱动传动模块(10)、联动模块(20)、反应模块(30)产生运动。2.如权利要求1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部(80)装设于电子器物(90)的显示模块(91),固定部(85)设置于电子器物(90)的机体模块(92),机体模块(92)具有散热口结构(93);以及反应模块(30)是惰轮、摩擦轮、蜗轮、蜗杆的其中之一;轴系统(40)组合有扭力模块(50)。3.如权利要求1或2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部(80)、固定部(85)分别有一环形枢接区(81)、(86)和设置在枢接区(81)、(86)上的轴孔(82)、(87);组合部(80)邻近其轴孔(82)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固定部(85)邻近其轴孔(87)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分别设置有引动部(83)、(88)。4.如权利要求3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部(80)的引动部(83)、固定部(85)的引动部(88)形成齿状物结构;固定部(85)的引动部(88)是分布在其枢接区(87)的下部区域。5.如权利要求1或2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联动模块(20)包括第一联动器(21)和响应第一联动器(2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联动器(22);反应模块(30)设置在第一联动器(21)、组合部(80)之间;第二联动器(22)连接固定部(85);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孔(23)、副孔(24);联动模块(20)的引动部配置是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邻近主孔(23)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引动部(25),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邻近副孔(2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引动部(26);主引动部(25)、副引动部(26)成齿状物结构;主引动部(25)分布在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的右边区域,副引动部(26)分布在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的左边区域;轴系统(40)包括第一轴(41)、第二轴(42)、第三轴(43)、第四轴(44)、第五轴(45)、第六轴(46)和副轴(47);第一轴(41)、第二轴(42)、第三轴(43)、第四轴(44)、第五轴(45)、第六轴(46)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几何形断面部(48)。6.如权利要求3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联动模块(20)包括第一联动器(21)和响应第一联动器(2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联动器(22);反应模块(30)设置在第一联动器(21)、组合部(80)之间;第二联动器(22)连接固定部(85);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孔(23)、副孔(24);联动模块(20)的引动部配置是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邻近主孔(23)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引动部(25),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邻近副孔(24)至少局部
周边区域形成副引动部(26);主引动部(25)、副引动部(26)成齿状物结构;主引动部(25)分布在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的右边区域,副引动部(26)分布在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的左边区域;轴系统(40)包括第一轴(41)、第二轴(42)、第三轴(43)、第四轴(44)、第五轴(45)、第六轴(46)和副轴(47);第一轴(41)、第二轴(42)、第三轴(43)、第四轴(44)、第五轴(45)、第六轴(46)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几何形断面部(48);组合部(80)的引动部(83)联接反应模块(30)的随动部(31),随动部(31)联接第一联动器(21)的主引动部(25),第一联动器(21)的副引动部(26)联接第二联动器(22)的主引动部(25);第二联动器(22)的副引动部(26)联接固定部(85)的引动部(88)。7.如权利要求4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联动模块(20)包括第一联动器(21)和响应第一联动器(2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联动器(22);反应模块(30)设置在第一联动器(21)、组合部(80)之间;第二联动器(22)连接固定部(85);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孔(23)、副孔(24);联动模块(20)的引动部配置是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邻近主孔(23)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引动部(25),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邻近副孔(2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引动部(26);主引动部(25)、副引动部(26)成齿状物结构;主引动部(25)分布在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的右边区域,副引动部(26)分布在第一联动器(21)、第二联动器(22)的左边区域;轴系统(40)包括第一轴(41)、第二轴(42)、第三轴(43)、第四轴(44)、第五轴(45)、第六轴(46)和副轴(47);第一轴(41)、第二轴(42)、第三轴(43)、第四轴(44)、第五轴(45)、第六轴(46)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几何形断面部(48);组合部(80)的引动部(83)联接反应模块(30)的随动部(31),随动部(31)联接第一联动器(21)的主引动部(25),第一联动器(21)的副引动部(26)联接第二联动器(22)的主引动部(25);第二联动器(22)的副引动部(26)联接固定部(85)的引动部(88)。8.如权利要求1或2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10)包括第一传动器(11)、响应第一传动器(1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传动器(12)和响应第二传动器(12)运动而运动的第三传动器(13);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轴孔(14)、副轴孔(15);以及传动模块(10)的牵动部配置是第一传动器(11)邻近副轴孔(15)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邻近主轴孔(14)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传动器(12)邻近主轴孔(14)、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副牵动部(17);第三传动器(13)邻近主轴孔(1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邻近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的至少其中之一;主牵动部(16)至少分布在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的右边区域,副牵动部(17)至少分布在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的左边区域;第一传动器(11)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二传动器(12)的主牵动部(16),第二传动器(12)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三传动器(13)的主牵动部(16);
第一传动器(11)具有一突出的凸部(18)结构,使第一传动器(11)成一凸型轮廓的型态,凸部(18)上设有一孔洞(19)。9.如权利要求3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10)包括第一传动器(11)、响应第一传动器(1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传动器(12)和响应第二传动器(12)运动而运动的第三传动器(13);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轴孔(14)、副轴孔(15);传动模块(10)的牵动部配置是第一传动器(11)邻近副轴孔(15)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邻近主轴孔(14)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传动器(12)邻近主轴孔(14)、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副牵动部(17);以及第三传动器(13)邻近主轴孔(1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邻近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的至少其中之一;主牵动部(16)至少分布在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的右边区域,副牵动部(17)至少分布在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的左边区域;第一传动器(11)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二传动器(12)的主牵动部(16),第二传动器(12)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三传动器(13)的主牵动部(16);第一传动器(11)具有一突出的凸部(18)结构,使第一传动器(11)成一凸型轮廓的型态,凸部(18)上设有一孔洞(19)。10.如权利要求4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10)包括第一传动器(11)、响应第一传动器(1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传动器(12)和响应第二传动器(12)运动而运动的第三传动器(13);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轴孔(14)、副轴孔(15);以及传动模块(10)的牵动部配置是第一传动器(11)邻近副轴孔(15)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邻近主轴孔(14)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传动器(12)邻近主轴孔(14)、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副牵动部(17);第三传动器(13)邻近主轴孔(1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邻近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的至少其中之一;主牵动部(16)至少分布在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的右边区域,副牵动部(17)至少分布在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的左边区域;第一传动器(11)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二传动器(12)的主牵动部(16),第二传动器(12)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三传动器(13)的主牵动部(16);第一传动器(11)具有一突出的凸部(18)结构,使第一传动器(11)成一凸型轮廓的型态,凸部(18)上设有一孔洞(19)。11.如权利要求5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10)包括第一传动器(11)、响应第一传动器(1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传动器(12)和响应第二传动器(12)运动而运动的第三传动器(13);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轴孔(14)、副轴孔(15);以及传动模块(10)的牵动部配置是第一传动器(11)邻近副轴孔(15)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邻近主轴孔(14)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传动器(12)邻近主轴孔(14)、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副
牵动部(17);第三传动器(13)邻近主轴孔(1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邻近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的至少其中之一;主牵动部(16)至少分布在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的右边区域,副牵动部(17)至少分布在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的左边区域;第一传动器(11)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二传动器(12)的主牵动部(16),第二传动器(12)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三传动器(13)的主牵动部(16);第一传动器(11)具有一突出的凸部(18)结构,使第一传动器(11)成一凸型轮廓的型态,凸部(18)上设有一孔洞(19)。12.如权利要求6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10)包括第一传动器(11)、响应第一传动器(1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传动器(12)和响应第二传动器(12)运动而运动的第三传动器(13);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轴孔(14)、副轴孔(15);以及传动模块(10)的牵动部配置是第一传动器(11)邻近副轴孔(15)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邻近主轴孔(14)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传动器(12)邻近主轴孔(14)、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副牵动部(17);第三传动器(13)邻近主轴孔(1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邻近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的至少其中之一;主牵动部(16)至少分布在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的右边区域,副牵动部(17)至少分布在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的左边区域;第一传动器(11)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二传动器(12)的主牵动部(16),第二传动器(12)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三传动器(13)的主牵动部(16);第一传动器(11)具有一突出的凸部(18)结构,使第一传动器(11)成一凸型轮廓的型态,凸部(18)上设有一孔洞(19)。13.如权利要求7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模块(10)包括第一传动器(11)、响应第一传动器(11)运动而运动的第二传动器(12)和响应第二传动器(12)运动而运动的第三传动器(13);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成板状体结构,分别设有主轴孔(14)、副轴孔(15);以及传动模块(10)的牵动部配置是第一传动器(11)邻近副轴孔(15)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邻近主轴孔(14)的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传动器(12)邻近主轴孔(14)、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副牵动部(17);第三传动器(13)邻近主轴孔(14)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主牵动部(16)、邻近副轴孔(15)至少局部周边区域形成副牵动部(17)的至少其中之一;主牵动部(16)至少分布在第二传动器(12)、第三传动器(13)的右边区域,副牵动部(17)至少分布在第一传动器(11)、第二传动器(12)的左边区域;第一传动器(11)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二传动器(12)的主牵动部(16),第二传动器(12)的副牵动部(17)联接第三传动器(13)的主牵动部(16);第一传动器(11)具有一突出的凸部(18)结构,使第一传动器(11)成一凸型轮廓的型态,凸部(18)上设有一孔洞(19)。14.如权利要求12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41)穿合组合部(80)的轴
孔(82),第一轴(41)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一传动器(11)的主轴孔(14);第二轴(42)穿合第一联动器(21)的主孔(23),第二轴(42)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一传动器(11)的副轴孔(15);第三轴(43)穿合第一联动器(21)的副孔(24),第三轴(43)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二传动器(12)的主轴孔(14);第四轴(44)穿合第二联动器(22)的主孔(23),第四轴(44)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二传动器(12)的副轴孔(15);第五轴(45)穿合第二联动器(22)的副孔(24),第五轴(45)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三传动器(13)的主轴孔(14);第六轴(46)穿合固定部(85)的轴孔(87),第六轴(46)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三传动器(13)的副轴孔(15),使第三传动器(13)形成朝下方倾斜15度

60度的型态;副轴(47)穿合运动自如的反应模块(30)和副轴(47)组合第一传动器(11)的孔动(19)的型态。15.如权利要求13的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41)穿合组合部(80)的轴孔(82),第一轴(41)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一传动器(11)的主轴孔(14);第二轴(42)穿合第一联动器(21)的主孔(23),第二轴(42)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一传动器(11)的副轴孔(15);第三轴(43)穿合第一联动器(21)的副孔(24),第三轴(43)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二传动器(12)的主轴孔(14);第四轴(44)穿合第二联动器(22)的主孔(23),第四轴(44)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二传动器(12)的副轴孔(15);第五轴(45)穿合第二联动器(22)的副孔(24),第五轴(45)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三传动器(13)的主轴孔(14);第六轴(46)穿合固定部(85)的轴孔(87),第六轴(46)的几何形断面部(48)的区域组合第三传动器(13)的副轴孔(15),使第三传动器(13)形成朝下方倾斜15度

60度的型态;副轴(47)穿合运动自如的反应模块(30)和副轴(47)组合第一传动器(11)的孔动(19)的型态。16.一种多轴式枢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部(80)、固定部(85)和设置在组合部(80)、固定部(85)之间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有牵动部、引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翰曾勇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