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及燃气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78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及燃气混合器,包括伸入进气道内的出气壳体,所述出气壳体的首端连通至燃气供给机构,所述出气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出气壳体内外的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并且,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相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燃气经过燃气混合器调节后喷入气缸盖的进气道,通过独特的相交碰撞,形成伞状的辐射面,增加燃气与气缸盖进气道内空气的混合面积,使燃气和空气在进气道内均匀混合;同时,该燃气混合器为独立结构,不与气缸盖成一个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制造难度及成本得到很大的降低。

A multi-point injection gas engine and gas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及燃气混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及燃气混合器。
技术介绍
采用燃气多点喷射技术的燃气发动机,其技术方案是在每个发动机的气缸盖的空气进气道处,均安置一个燃气喷气阀,燃气喷气阀将燃气喷入进气道后,燃气与空气混合,它们的混合气沿着进气道,通过气缸盖的进气门进入到燃烧室中。燃气与空气在进气道的混合均匀与否是燃气在燃烧室内是否能够燃烧充分的一个重要技术要点,二者混合得越均匀,就越能在燃烧室内形成均匀的混合气,被点燃后燃烧的越充分,燃烧效率也越高。为了提高燃烧效率,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每个气缸盖进气道中安装一个燃气混合器,使燃气喷气阀喷出的燃气经过燃气混合器的调节后,在进气道内与空气混合均匀。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燃料引导部的气缸盖,其顶部是燃料输入阀外壳,可以安放燃料输入阀(实际就是燃气喷气阀),燃料输入阀流体地连通到凹部上。通过两个燃料进给通路进行燃料引导,燃料通过这两个分离的、互相构成一定角度的燃料进给通路向内燃机气缸盖内喷射燃气,认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然而,从燃料引导部的两个燃料进给通路的形式,可以知晓,燃气喷入进气道的角度仅是平行于图1所示的剖断截面,而没有涉及其它的空间方向,这样燃气喷入的覆盖面将非常有限,导致对改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均匀性效果有限。另外,该技术方案需要使用铸造的方式,在气缸盖顶部集成了燃料输入阀的外壳、燃料引导部,其结构复杂,铸造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基于此,现有技术仍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及燃气混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燃气混合不均匀而导致的燃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包括伸入进气道内的出气壳体,所述出气壳体的首端连通至燃气供给机构,所述出气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出气壳体内外的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并且,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壳体包括内部连通的第一柱状壳体和第二柱状壳体,所述第二柱状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的末端且同心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柱状壳体的末端具有大于所述第二柱状壳体首端的周向边缘,所述第一出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末端的周向边缘,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出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孔为多个且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末端的周向边缘周向布置;所述第二出气孔为多个且在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侧壁周向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型壳体内设置有大输气孔,所述第二柱状壳体内设置有小输气孔,所述小输气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大输气孔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气壳体,所述进气壳体的末端与所述出气壳体的首端连通,所述进气壳体的首端连通所述燃气供给机构,并且,所述进气壳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进气道的燃气进口。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壳体为法兰,所述法兰中心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出气壳体的进气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壳体包括第三柱状壳体,所述第三柱状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壳体,所述第三柱状壳体的上端连接燃气喷气阀,所述第三柱状壳体的下端边缘密封连接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燃气混合器,所述燃气混合器的进气口连通至燃气供给机构,所述燃气混合器的壳体密封连接进气道的燃气进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燃气经过燃气混合器调节后喷入气缸盖的进气道,通过独特的相交碰撞,形成伞状的辐射面,增加燃气与气缸盖进气道内空气的混合面积,使燃气和空气在进气道内均匀混合;同时,该燃气混合器为独立结构,不与气缸盖成一个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制造难度及成本得到很大的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具有燃料引导部的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的燃气混合器安装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包括伸入进气道内的出气壳体1,所述出气壳体1的首端连通至燃气供给机构,所述出气壳体1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出气壳体1内外的第一出气孔4和第二出气孔5,并且,所述第一出气孔4和所述第二出气孔5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相交。本实施例将燃气经过燃气混合器调节后喷入气缸盖的进气道,通过独特的相交碰撞,形成伞状的辐射面,增加燃气与气缸盖进气道内空气的混合面积,使燃气和空气在进气道内均匀混合;伸入的出气壳体1,使得碰撞点在进气道内部,同时,该燃气混合器为独立结构,不与气缸盖成一个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制造难度及成本得到很大的降低。本专利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出气孔4和第二出气孔5为多个时,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第一出气孔4和所述第二出气孔5的中心线的延长线的相交点位于进气道的中心处或近中心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公开的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出气孔4和所述第二出气孔5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第一出气孔4和第二出气孔5一一对应,使得在进气道内形成多个伞状辐射面,多个伞状辐射面互相干涉,使得混合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公开的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出气孔4和所述第二出气孔5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的夹角为锐角。锐角设置使得从第一出气孔4和第二出气孔5出来的燃气在该锐角或接近该锐角处发生碰撞,碰撞后形成的伞状辐射面的角度更适于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公开的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出气壳体1包括内部连通的第一柱状壳体2和第二柱状壳体3,所述第二柱状壳体3连接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2的末端且同心设置,并且,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进气道内的出气壳体,所述出气壳体的首端连通至燃气供给机构,所述出气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出气壳体内外的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并且,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相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点喷射燃气发动机用燃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进气道内的出气壳体,所述出气壳体的首端连通至燃气供给机构,所述出气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出气壳体内外的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并且,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和所述第二出气孔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进气道内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壳体包括内部连通的第一柱状壳体和第二柱状壳体,所述第二柱状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的末端且同心设置,
并且,所述第一柱状壳体的末端具有大于所述第二柱状壳体首端的周向边缘,所述第一出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末端的周向边缘,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出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柱状壳体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为多个且在所述第一柱状壳体末端的周向边缘周向布置;所述第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东张双成赵慧恩高洋朱泉良徐茂楠尹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