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04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船体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船体的底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设置有顶杆,所述转动座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顶杆的一端设置有框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主要起到减小碰撞带来的震动的作用,再通过设置的缓冲弹簧主要是减小碰撞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设置的第一摩擦块与第二摩擦块主要是起到减小碰撞带来的损伤的作用,便于保护船体不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kind of anti reef device for yac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游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
技术介绍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用高级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在发达国家,游艇像轿车一样多为私人拥有,而在发展中国家,游艇多作为公园、旅游景点的经营项目供人们消费,少量也作为港监、公安、边防的工作手段,游艇是一种娱乐工具这一本质特征,使它区别于作为运输工具的高速船和旅游客船,游艇将会和汽车一样,成为进入家庭的下一代耐用消费品。现有的游艇在行驶时,容易碰撞到暗礁,会对游艇造成较大的损伤,不利于保护船上人员的安全,而且容易造成较大的事故,降低了游艇的使用安全,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船体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船体的底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设置有顶杆,所述转动座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顶杆的一端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设置有底杆,所述底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设置有内壳。减震弹簧主要起到减小碰撞带来的震动的作用。缓冲弹簧主要是减小碰撞带来的影响。第一摩擦块与第二摩擦块主要是起到减小碰撞带来的损伤的作用。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底端且位于框体的内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横板的底部且位于缓冲弹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摩擦块,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第二摩擦块。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内壳的材料均为铝合金片,所述外壳位于船体的底部四周。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的顶端与转动座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与内壳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杆的顶部一侧与转动座的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底杆的底部一侧与滑动块的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底部与内壳的顶部之间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与横板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框体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两侧与框体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摩擦块与第二摩擦块之间相适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缓冲弹簧、第一摩擦块与第二摩擦块,能够有效减小游艇的发生触礁时,对船体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保证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有利于进行长期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的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的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中框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船体;2、控制仓;3、观察窗;4、驱动机构;5、外壳;6、顶板;7、转动座;8、顶杆;9、减震弹簧;10、框体;11、底杆;12、滑动块;13、内壳;14、横板;15、缓冲弹簧;16、第一摩擦块;17、第二摩擦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包括船体1,船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仓2,控制仓2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3,船体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4,船体1的底部设置有外壳5,外壳5的底部设置有顶板6,顶板6的底部设置有转动座7,转动座7的一侧设置有顶杆8,转动座7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9,顶杆8的一端设置有框体10,框体10的一侧设置有底杆11,底杆11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12,滑动块12的底部设置有内壳13,使得在发生触礁时能够有效减小影响与损伤。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顶杆8的底端且位于框体10的内部设置有横板14,横板14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15,横板14的底部且位于缓冲弹簧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摩擦块16,框体10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第二摩擦块17,能够进一步降低触礁带来的影响。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外壳5与内壳13的材料均为铝合金片,外壳5位于船体1的底部四周,使得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减震弹簧9的顶端与转动座7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减震弹簧9的底端与内壳13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减震弹簧9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顶杆8的顶部一侧与转动座7的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底杆11的底部一侧与滑动块12的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便于对力量的传输。实施例六:如图5所示,滑动块12的底部与内壳13的顶部之间为滑动连接,使得移动时更加稳定。实施例七:如图5所示,缓冲弹簧15的顶端与横板14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缓冲弹簧15的底端与框体10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增加缓冲弹簧15的作用。实施例八:如图5所示,横板14的两侧与框体10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为滑动连接,第一摩擦块16与第二摩擦块17之间相适应,使得能够减小触礁带来的损伤。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发生触礁时,外壳5与暗礁接触,使得外壳5的形状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得底杆11与顶杆8之间具有较强的冲击力,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9主要起到减小碰撞带来的震动的作用,再通过设置的缓冲弹簧15主要是减小碰撞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设置的第一摩擦块16与第二摩擦块17主要是起到减小碰撞带来的损伤的作用,便于保护船体1不会受到较大的损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仓(2),所述控制仓(2)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3),所述船体(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4),所述船体(1)的底部设置有外壳(5),所述外壳(5)的底部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底部设置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的一侧设置有顶杆(8),所述转动座(7)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9),所述顶杆(8)的一端设置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一侧设置有底杆(11),所述底杆(11)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12),所述滑动块(12)的底部设置有内壳(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仓(2),所述控制仓(2)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3),所述船体(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4),所述船体(1)的底部设置有外壳(5),所述外壳(5)的底部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底部设置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座(7)的一侧设置有顶杆(8),所述转动座(7)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9),所述顶杆(8)的一端设置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一侧设置有底杆(11),所述底杆(11)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12),所述滑动块(12)的底部设置有内壳(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8)的底端且位于框体(10)的内部设置有横板(14),所述横板(14)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15),所述横板(14)的底部且位于缓冲弹簧(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摩擦块(16),所述框体(10)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第二摩擦块(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艇的防触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与内壳(13)的材料均为铝合金片,所述外壳(5)位于船体(1)的底部四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程凯邓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航宇游艇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