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及车辆保护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97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包括高度相异的两根立柱,所述两根立柱设置于车道的两侧且两者的连线与所处车道的中心线垂直,上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红外模块,所述红外模块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此技术方案的红外装置进行斜线扫描感应,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实现电路简单方便,节省了材料和成本。

A vehicle sensing device and vehicle pro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及车辆保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道检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及车辆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对车道中过往的车辆感应,多数是采用光幕感应,即在车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竖直光幕,其中一光幕由若干数量的发射器组成,另一光幕由对应数量的接收器组成,根据检测接收器的接收状况判断车道车辆的情况。此种方式因发射器有散光且接收器数量多,需对接收器进行分成几组,然后一次感应识别,计算复杂且零件多成本高,车辆的体积较大,不少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作用重复,不利于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车辆感应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包括高度相异的两根立柱,所述两根立柱设置于车道的两侧且两者的连线与所处车道的中心线垂直,上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红外模块,所述红外模块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优选的,所述两根立柱中空设置,所述红外模块通过所在立柱的内部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优选的,所述柱体对应所述红外模块处,设置有光线口。优选的,所述两根立柱均包括安装部、柱体,所述柱体上方设置有倒挂部,所述倒挂部平面设置,与所述柱体固定且垂直,远离所述光线口一侧设置有固定位,靠近所述光线口一侧设置有以所述固定位为圆心的圆弧形定位孔。优选的,所述柱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红外模块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倒挂部垂直,其上端固定有与其垂直的倒挂板,所述倒挂板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位、所述圆弧形定位孔对应的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上下对称的同圆心同半径的圆弧形安装孔,所述红外模块设置有对应的两个安装位。优选的,两根立柱的高度差为50厘米至180厘米,其中一立柱的高度为150厘米至200厘米,另一立柱的高度为20厘米至100厘米。优选的,所述倒挂部与所述柱体可拆卸固定且所述柱体内壁从上至下等距离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倒挂部的卡位。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保护系统,包括电源、主控板和两套如上述任一所述的车辆感应装置,两套所述车辆感应装置与所述电源、所主控板连接,分别设置于车道栏杆的两侧。优选的,两套所述车辆感应装置的立柱相反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车辆感应装置进行斜线扫描感应,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实现电路简单方便,节省了材料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柱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安装板与红外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或“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现有的车辆感应装置,均为两根较高的立柱,从上至下设置了若干对与地面平行的红外模块,组成一个面式扫描感应,车辆是一个整体的大面积物体,密集的红外模块容易造成浪费,稀疏又容易造成误检,特别是无箱体的挂车。对于车道来说,其是有一定范围的,比如多数在3米至4米之间,而对于车辆来说,其宽度和高度也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如果是挂车,其宽度一般处于230厘米左右,车轮轴高度在57厘米左右,其他中小型货车、小客车,宽度也至少在150厘米以上,车轮轴高度至少40厘米以上,如果顺着车道方向将车道看作一个平面图,则车道始终存在一个区域,与一斜线相交。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包括高度相异的两根立柱1和2,所述两根立柱设置于车道的两侧且两者的连线与所处车道的中心线垂直,上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红外模块,所述红外模块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显然,其中一根立柱的红外模块为红外发射模块,另一根立柱的红外模块为红外接收模块,则两根立柱的红外模块形成的感应红外线与地面不平衡,从车道车辆的行驶方向来看,此感应红外线是从车辆的一侧上方贯穿到另一侧的下方,相当于两根较高的立柱2组成的矩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如此,可以感应到车道是否存在车辆,尤其是对于进出口或者出入境的货车。优选的,两根立柱的高度差为70厘米至130厘米,其中一立柱的高度为100厘米至150厘米,另一立柱的高度为20厘米至50厘米。优选的,两根立柱的高度差为90厘米至110厘米,一立柱的高度为120厘米至130厘米,另一立柱的高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根据应用的车道不同,可以设定不同的高度。该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检测原理简单,电路简易,节省了元器件和立柱,大大减小了成本。优选的,所述两根立柱中空设置,所述红外模块14通过所在立柱的内部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优选的,所述柱体对应所述红外模块处,设置有光线口113。优选的,所述两根立柱均包括安装部12、柱体11,所述柱体上方设置有倒挂部13,所述倒挂部平面设置,与所述柱体固定且垂直,远离所述光线口一侧设置有固定位131,靠近所述光线口一侧设置有以所述固定位为圆心的圆弧形定位孔132。优选的,所述柱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红外模块的安装板141,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倒挂部垂直,其上端固定有与其垂直的倒挂板142,所述倒挂板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位、所述圆弧形定位孔对应的安装孔1421。如此,可以调整左右的角度。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上下对称的同圆心同半径的圆弧形安装孔1411,所述红外模块设置有对应的两个安装位1431。如此,可以调整上下的角度。优选的,所述倒挂部与所述柱体可拆卸固定且所述柱体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相异的两根立柱,所述两根立柱设置于车道的两侧且两者的连线与所处车道的中心线垂直,上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红外模块,所述红外模块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相异的两根立柱,所述两根立柱设置于车道的两侧且两者的连线与所处车道的中心线垂直,上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红外模块,所述红外模块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立柱中空设置,所述红外模块通过所在立柱的内部与外部的主控板、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对应所述红外模块处,设置有光线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立柱均包括安装部、柱体,所述柱体上方设置有倒挂部,所述倒挂部平面设置,与所述柱体固定且垂直,远离所述光线口一侧设置有固定位,靠近所述光线口一侧设置有以所述固定位为圆心的圆弧形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红外模块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倒挂部垂直,其上端固定有与其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富章程连强王星福刘镇国赖时伍
申请(专利权)人: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