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37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所述全地形车包括:底盘,所述包括本体和支架,所述本体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安装空间,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轴体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套设在所述轴体上,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方;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支架固定。由此,通过改变传动轴的布局位置,将传动轴布置在全地形车底盘的中间位置,一方面能够节省车身内部大量的空间,有利于整车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对传动轴的维护以及维修,提高效率,并且耗费时间少。

All terrai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在全地形车中,为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通常采用将发动机后置的形式,并且为提升车辆的越野性能,通常布置四驱系统,该四驱系统在车辆的前方布置有差速器,通过传动轴装置与发动机联结,用于传递动力。相关技术中,传动轴被设置在车身的中部,其位于车辆底盘的上方。此种设置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传动轴是高转速的零部件,将其设置在车身中部,会占用车身内部大量的空间,不利于整车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由于传动轴的上方布置了大量的其它零部件,因此,在维修传动轴时需把位于其上方的其它零部件全部拆除,导致后期对传动轴的维护及维修困难,并且耗费时间长;再一方面,传动轴的密封方式过于复杂,导致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传动轴布置在全地形车底盘的中间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包括:底盘,所述包括本体和支架,所述本体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安装空间,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轴体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套设在所述轴体上,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方;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支架固定。由此,通过改变传动轴的布局位置,将传动轴布置在全地形车底盘的中间位置,一方面能够节省车身内部大量的空间,有利于整车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对传动轴的维护以及维修,提高效率,并且耗费时间少。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轴承座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上下正对,所述紧固件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一穿孔。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传动轴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中段连接在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所述中段的两端对应设置有所述轴承座,所述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座和两个所述支架一一对应。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段和所述中段花键配合,所述中段和所述后段花键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段的两个轴端均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均设置有滑动叉,所述滑动叉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周形成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与所述外花键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孔的第一端为供所述中段的轴端伸入的端部,所述通孔的第一端内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花键间隔设置,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中段的轴端且与所述外花键间隔设置,所述通孔的第二端设置有密封板。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孔内周设置有油槽,所述滑动叉的外周还设置有油杯,所述油杯与所述油槽相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本体包括两个纵梁,两个所述纵梁横向间隔设置且限定出所述安装空间,两个所述纵梁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弧形避让槽,所述前段位于所述弧形避让槽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的两端焊接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梁的上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侧固定板、主配合板、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所述主配合板为圆心在下方的弧形板,所述主配合板的横向两端设置有所述侧固定板,所述主配合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前限位板和所述后限位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立体图;图2是图1全地形车的爆炸图;图3是传动轴与滑动叉配合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底盘10;本体11;纵梁111;连接板112;避让槽1121;支架12;侧固定板121;主配合板122;前限位板123;后限位板124;第一穿孔125;安装空间13;传动轴20;轴体21;轴承座22;第二穿孔221;前段23;中段24;外花键241;后段25;滑动叉27;内花键271;密封圈272;密封板273;油槽274;油杯28;紧固件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传动轴20布置在全地形车底盘10的中间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底盘10、传动轴20、紧固件30。如图1所示,全地形车的底盘10包括本体11和支架12,本体11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安装空间13,支架12设置在安装空间13内,安装空间13设置在本体11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安装空间13是敞开设置,其两侧的本体11为实体板状,支架12设置在安装空间13两个侧面的上方位置。如图2所示,传动轴20包括轴体21和轴承座22,轴承座22套设在轴体21上,轴承座22设置在支架12的下方,传动轴20的轴体21外套设有轴承,轴承座22用于安装轴承,轴承座22套设在轴承外,套设轴承与轴承座22能够支撑传动轴20,能够保证传动轴20正常运转,传动轴20纵向设置在安装空间13内,并且其设置在支架12的下方。紧固件30将轴承座22和支架12固定,使用紧固件30固定连接轴承座22与支架12,能够增强其稳定性。通过在全地形车的底盘10上设置安装空间13,并且将传动轴20设置在安装空间13内,其改变了传动轴20的布局位置。由此,通过改变传动轴20的布局位置,将传动轴20布置在全地形车底盘10的中间位置,一方面能够节省车身内部大量的空间,有利于整车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对传动轴20的维护以及维修,提高效率,并且耗费时间少。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支架12设置有第一穿孔125,轴承座22设置有第二穿孔221,第一穿孔125和第二穿孔221上下正对,紧固件30从下向上依次穿过第二穿孔221和第一穿孔125。第一穿孔125有两个,其分别设置在支架12下方左右方向的两个固定板上,第二穿孔221有两个,其分别设置在轴承座22的左右两端,两个第一穿孔125与两个第二穿孔221的设置位置应该一一对应,能够保证紧固件30顺利从车架底部向上穿过第二穿孔221与第一穿孔125将轴承座22与支架12连接,这样人在车架10的下方即可完成对传动轴20的安装拆卸,从而能够使传动轴20的安装与拆卸更加简便,并且方便维护及维修传动轴20。具体地,如图2所示,传动轴20包括前段23、中段24和后段25,中段24连接在前段23和后段25之间,中段24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轴承座22,支架12为两个,两个轴承座22和两个支架12一一对应。传动轴20后段25的后端与全地形车的发动机连接,其前端与传动轴20中段24的后端通过万向节连接,传动轴20的后段25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20的中段24,传动轴20中段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本体和支架,所述本体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安装空间,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n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轴体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套设在所述轴体上,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方;/n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支架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本体和支架,所述本体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安装空间,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轴体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套设在所述轴体上,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方;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支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轴承座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上下正对,所述紧固件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一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中段连接在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所述中段的两端对应设置有所述轴承座,所述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座和两个所述支架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和所述中段花键配合,所述中段和所述后段花键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的两个轴端均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均设置有滑动叉,所述滑动叉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周形成有内花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范戈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