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翅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92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翅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若干层热流道换热板和冷流道换热板,每层换热板有分别对应冷热流体的进出口、进出口段以及中间换热段,中间换热段采用新的分离式翅片结构。换热器整体由冷热流道换热板交错布置组成,冷热流体在其中反向流动换热。新的分离式翅片结构由凹陷结构和凸出结构两种形状的翅片混合交错构成,该结构与研究较为广泛的翼型结构和S型结构相比,通过两种不同的翅片结构交错布置,保证了流体在流经翅片时的截面积不发生大的改变,使流道横截面变化更加平缓,在保证换热能力的同时减小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阻力,节省能耗。

A new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fi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翅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通道换热器
,具体是一种新型翅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结构紧凑,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高温高压系统。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紧凑、高效的换热器,一般通过蚀刻、光刻等加工而成,多块金属板之间通过扩散焊叠置在一起,其通体结构采用的材料一致,不会因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换热器变形失效,因此可用于高温高压系统,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等。微通道换热器中,流体在板间的凹槽内流动,通过板的壁面进行热量交换,具有很高的换热能力。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结构主要分两类,一类为连续通道结构,包括直线型通道与折线型通道,该种结构是在板表面加工出直线型或折线型的半圆凹槽供流体流动。另一类为分离式翅片结构,如S型翅片结构、翼型翅片结构,该种结构是在板表面加工出凸起的S型翅片或翼型翅片,流体在各翅片间流动。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分离式翅片结构的换热性能与流动特性要优于连续通道结构。连续通道结构中的直线型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简单,流动过程中会形成很厚的边界层,影响换热,降低换热效率低。折线型通道由于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翅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热流道换热板和若干冷流道换热板;所述若干热流道换热板和若干冷流道换热板交错布置;/n所述热流道换热板和冷流道换热板的四角处设有热流道入口(1)、热流道出口(2)、冷流道入口(3)和冷流道出口(4);/n所述热流道换热板还包括热流道入口段(6)、中间换热段、热流道出口段(7);所述热流道入口(1)、热流道入口段(6)、中间换热段、热流道出口段(7)和热流道出口(2)依次相连;/n所述冷流道换热板还包括冷流道入口段(8)、中间换热段、冷流道出口段(9);所述冷流道入口(3)、冷流道入口段(8)、中间换热段、冷流道出口段(9)和冷流道出口(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翅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热流道换热板和若干冷流道换热板;所述若干热流道换热板和若干冷流道换热板交错布置;
所述热流道换热板和冷流道换热板的四角处设有热流道入口(1)、热流道出口(2)、冷流道入口(3)和冷流道出口(4);
所述热流道换热板还包括热流道入口段(6)、中间换热段、热流道出口段(7);所述热流道入口(1)、热流道入口段(6)、中间换热段、热流道出口段(7)和热流道出口(2)依次相连;
所述冷流道换热板还包括冷流道入口段(8)、中间换热段、冷流道出口段(9);所述冷流道入口(3)、冷流道入口段(8)、中间换热段、冷流道出口段(9)和冷流道出口(4)依次相连;
所述中间换热段采用分离式翅片结构;所述中间换热段包括若干凸出结构翅片(10)和凹陷结构翅片(11);所述若干凸出结构翅片(10)和凹陷结构翅片(11)按行间隔交错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翅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入口(1)与冷流道出口(4)布置在热流道换热板和冷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张鹏张天一黄彦平牛风雷龚亚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