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271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根据预设间距以及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通孔;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端头模板预设通孔,使得钢筋通过所述通孔排布定位以及端头钢筋预留的搭接长度精准,钢筋间距控制简单,提高施工质量,同时所述端头模板还具有封模作用,可加快施工效率,所述端头模板可循环使用,节省成本。

A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end tem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隧道构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工程施工中,二次衬砌钢筋绑扎的精确定位一直是制约二次衬砌施工质量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中对二次衬砌钢筋绑扎,普遍借助一个台车进行施工,其功能仅是一个可移动的脚手架。现有技术在进行钢筋绑扎时,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在钢筋安装过程中采用量尺控制定位以及间距大小。现有的人工测量绑扎方式将导致钢筋安装间距参差不齐,误差大,受人工影响较大;钢筋安装期间会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钢筋安装过程中容易偏位,钢筋间距不符,混凝土保护层不够,从而严重影响隧道结构质量。且现有技术在对隧道进行封模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分块小木板进行封堵,这种封模方式工作量大,时间长,效率低,模板不可循环使用。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钢筋安装过程中由于采用人工量尺控制定位以及间距大小,导致钢筋安装间距参差不齐,误差大,从而严重影响隧道结构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中,包括步骤:根据预设间距以及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通孔;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8-15mm。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10mm。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中,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步骤包括: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在所述套筒和所述端头模板之间设置垫块;对绑扎后的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中,所述钢筋的端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中,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后包括步骤:在封模过程中,根据封模要求以及封模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相应间距的通孔;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封模。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根据预设间距以及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通孔;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端头模板预设通孔,使得钢筋通过所述通孔排布定位以及端头钢筋预留的搭接长度精准,钢筋间距控制简单,提高施工质量,同时所述端头模板还具有封模作用,可加快施工效率,所述端头模板可循环使用,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端头模板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如图所示,包括步骤:S10、根据预设间距以及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通孔;S20、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S30、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端头模板根据预设间距和钢筋直径大小钻出通孔,使得钢筋通过所述通孔排布时可定位精准,有效控制钢筋间距,避免人工操作误差,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所述端头模板可循环使用,节省成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准备好端头模板10,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以及钢筋20的直径大小在所述端头模板10上进行钻孔形成通孔,所述钢筋20在安装前先将所述端头模板10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所述钢筋20穿过所述通孔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需对所述钢筋20进行定位并进行复核,确保所述钢筋20安装后的位置精准,随后将钢筋穿过端头模板的通孔并通过所述套筒30与前端的钢筋连接,最后进行钢筋绑扎。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端头模板可以使得钢筋排布定位精准,钢筋间距控制简单,提高施工质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便于钢筋能够快速插入到所述端头模板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8-15mm。本实施例中,若通孔的直径过大(大于所述钢筋直径15mm),则会影响钢筋的安装精度,降低施工质量;若通孔的直径过小,则不便于所述钢筋的快速安装,降低钢筋安装效率。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10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步骤包括: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在所述套筒30和所述端头模板10之间设置垫块40;对绑扎后的钢筋20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来讲,所述垫片40的内径大于所述钢筋20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筒30的外径,因此,所述垫片40可卡在所述端头模板10与所述套筒30之间,以防止绑扎后的钢筋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发生左右移动,并保证所述钢筋预留的搭接长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的端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本实施例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使两段钢筋通过所述套筒固定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后包括步骤:在封模过程中,根据封模要求以及封模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相应间距的通孔;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完成封模。具体来讲,由于现有技术在封模过程中通常采用小木板进行封堵,其工作量大,耗时长,效率低,且所述小木板不可循环使用。本实施例根据封模要求以及封模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相应间距的通孔,钻孔完成后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随后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的通孔进行钢筋绑扎,钢筋连接采用套筒连接,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期间钢筋发生左右移动,在套筒和模板之间增加垫块,最后浇筑混凝土,实现封模。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端头模板可预制,循环使用,节约材料;只需钢筋安装前固定,随后将钢筋穿过即可,简单方便,减少封模时间,大量提高封模速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根据预设间距以及钢筋直径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根据预设间距以及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通孔;/n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n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根据预设间距以及钢筋直径的大小在端头模板上设置通孔;
将所述端头模板固定在结构起点位置,将钢筋穿过所述端头模板上的通孔通过套筒与前端的钢筋连接;
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8-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端头模板的隧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钢筋进行绑扎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隧道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攀文涛丁兴秦晓升李斐斐岑振初徐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