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91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轮罩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活动滑座、第二活动滑座、翻边镶块、凸模、侧压料组件,第一活动滑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活动滑座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座;翻边镶块连接于第二活动滑座,翻边镶块设置有第一成型面;凸模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座且相对翻边镶块设置,凸模相对翻边镶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型面;侧压料组件包括固定块、侧压料块、至少一个弹性件,固定块连接于第二活动滑座,侧压料块沿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第二活动滑座且相对凸模设置,弹性件设置于固定块与侧压料块之间且分别连接于固定块、侧压料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抑制后轮罩翻边前后弹性释放。

A forming die for flanging of rear wheel ho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轮罩加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右/左后轮罩零件由于翻边面和与之相邻的面均为焊接贴合面,侧翻边开始到结束的过程,通过翻边镶块和凸模对后轮罩进行翻边时,由于零件成型过程结束前后弹性释放,往往会影响侧面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模具对后轮罩翻边结束前后时的后轮罩弹性释放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动滑座,所述第一活动滑座开设有一第一滑槽;第二活动滑座,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滑座;翻边镶块,所述翻边镶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所述翻边镶块设置有第一成型面;凸模,所述凸模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滑座且相对所述翻边镶块设置,所述凸模相对所述翻边镶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相配合对所述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侧压料组件,包括固定座、侧压料块、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所述侧压料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且相对所述凸模设置,所述侧压料块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压紧于所述凸模,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侧压料块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侧压料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当需要对后轮罩进行翻边成型时,将后轮罩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面、第二成型面之间,第一活动滑座固定不动,推动第二活动滑座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移动,第二活动滑座带动侧压料组件移动,当第二活动滑座移动一定的距离后,侧压料块抵接于后轮罩,第二活动滑座继续向前运动,在测压料块和固定座的相互作用下压缩弹性件,使得侧压料块相对第二活动滑座滑动,第二活动滑座上的翻边镶块慢慢贴合后轮罩,在第一成型面和第二成型面的相互作用下,对后轮罩进行翻边,由于翻边镶块接触后轮罩之前所述后轮罩已经被侧压料块紧压,能防止翻边镶块与后轮罩相接触时发生弹性翻转,当后轮罩在第一成型面和第二成型面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翻边后,控制第二活动滑座向远离凸模的方向滑动,此时,翻边镶块慢慢脱离后轮罩,脱离的过程中,由于弹性件此前被压缩,此时在氮气弹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侧压料块紧紧挤压在后轮罩上,能防止翻边镶块离开后轮罩时发生弹性回复,第二活动滑座继续运动,弹性件复位,侧压料块脱离后轮罩,避免了后轮罩在进行翻边前后发生弹性释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活动滑座和导向组件的三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活动滑座、翻边镶块及侧压料组件的三维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活动滑座、翻边镶块、固定座、弹性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限位块的三维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凸模的三维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滑块和限位块的三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如图1至7所示,包括第一活动滑座1、第二活动滑座2、翻边镶块3、凸模4、侧压料组件5,第一活动滑座1开设有一第一滑槽。第二活动滑座2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座1。具体的,所述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还包括一导向组件6,导向组件6包括四个支撑块61、四个第一固定块62、四个第二固定块63,四个支撑块61内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四个支撑块61中两个支撑块61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支撑块61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设置,另外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另一侧内壁;优选的,支撑块61开设有多个沉头孔,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将支撑块61可拆卸连接于支撑块61的内壁。具体的,第二活动滑座2可滑动设置于支撑块61上。通过设置支撑块61,当模具使用一段时间后,支撑块61会有磨损,避免第一活动滑座1发生磨损,且支撑块61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座1,磨损后能对支撑块61进行更换。第一固定块62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座1,第一固定块62高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内壁,四个第一固定块62中的两个设置于第二活动座2的一侧、另外两个第一固定块62设置于第二活动座2的另一侧。第二固定块63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连接于第二活动座2,四个第二固定块63中的两个设置于第二活动座2的一侧、另外两个设置于第二活动座2的另一侧,第二固定块63的顶部可滑动抵接于第一固定块62的底部,且第二固定块63远离第二活动座2的一侧可滑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62、第二固定块63,能对第二活动座2进行限定,使得第一活动活动只能沿第一滑槽的导向滑动。具体的,第二固定块63通过螺钉连接于第二活动座2。翻边镶块3连接于第二活动滑座2,翻边镶块3设置有第一成型面31。凸模4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座1且相对翻边镶块3设置,凸模4相对翻边镶块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型面41,所述第一成型面31与所述第二成型面41相配合对所述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侧压料组件5包括固定座51、侧压料块52、至少一个弹性件53,固定座51连接于第二活动滑座2,侧压料块52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第二活动滑座2且相对凸模4设置,侧压料块52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压紧于凸模4,弹性件53设置于固定座51与侧压料块52之间且分别连接于固定座51、侧压料块52。优选的,侧压料块52相对凸模4的侧面呈弧形,凸模4的侧面与所述待加工的零件的外壁相配合。具体的,弹性件53可以为各种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弹簧、氮气弹簧等,优选的,弹性件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件53沿第二活动滑座2的中垂面对称分布,弹性件53为氮气弹簧,弹性件53的类型和安装位置不限于此。具体的,侧压料块52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开设有一第二滑槽、两个第三滑槽,两个所述第三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三滑槽设置于侧压料块52两相对的侧壁;侧压料组件5还包括第一滑块54、两个第二滑块55,第一滑块5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座51、另一端可滑动且配合插设于所述第二滑槽,第二滑块55与所述第三滑槽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滑块5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座51、另一端可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活动滑座,所述第一活动滑座开设有一第一滑槽;/n第二活动滑座,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滑座;/n翻边镶块,所述翻边镶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所述翻边镶块设置有第一成型面;/n凸模,所述凸模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滑座且相对所述翻边镶块设置,所述凸模相对所述翻边镶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相配合对所述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n侧压料组件,包括固定座、侧压料块、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所述侧压料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且相对所述凸模设置,所述侧压料块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压紧于所述凸模,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侧压料块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侧压料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活动滑座,所述第一活动滑座开设有一第一滑槽;
第二活动滑座,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滑座;
翻边镶块,所述翻边镶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所述翻边镶块设置有第一成型面;
凸模,所述凸模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滑座且相对所述翻边镶块设置,所述凸模相对所述翻边镶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相配合对所述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
侧压料组件,包括固定座、侧压料块、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所述侧压料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滑座且相对所述凸模设置,所述侧压料块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压紧于所述凸模,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侧压料块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侧压料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后轮罩翻边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料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导向开设有一第二滑槽、两个第三滑槽,两个所述第三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雷涛贺东方刘鹏罗洪松刘祥罗帆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