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003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锚索结构,包括:锚杯、挤压套和预应力筋;所述锚杯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挤压套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所述预应力筋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预应力筋通过所述挤压套固定在所述锚杯内;其中,所述挤压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锚索结构,通过在锚杯中设置挤压套和预应力筋,在挤压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设置螺纹,将预应力筋通过挤压套固定在锚杯内,保障了对预应力筋的夹持效果,使得该锚索结构具有低应力下防松的功能,实现现场单根穿索及换索施工,具有良好的锚固可靠性和施工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索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锚索结构。
技术介绍
锚索是指在吊桥中在边孔将主缆进行锚固时,要将主缆分为许多股钢束分别锚于锚锭内,这些钢束便称之为锚索。锚索是通过外端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锚固在滑动面以内的稳定岩体中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直接在滑面上产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以提高边坡岩体的整体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达到整治顺层、滑坡及危岩、危石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单根可换式钢绞线拉索相对较少,目前只有夹片式平行钢绞线拉索体系,但现有的这些结构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第一、现有普通夹片式锚固结构需要钢绞线在低应力下没有有效放松措施,容易出现夹片滑移的风险,尤其是竖向垂直吊索应用领域。第二、现有钢绞线成品索,需要在工厂内制作,再整体运输到现场进行整体张拉,不适合轻量化现场操作需求,尤其是大孔位的大吨位拉索,无法运输和匹配的张拉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技术缺陷和应用需求,本申请提出一种锚索结构,旨在提供单根穿索及换索施工等作用的同时,提升保障预应力筋的夹持效果。(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结构,包括:锚杯、挤压套和预应力筋;所述锚杯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挤压套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所述预应力筋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预应力筋通过所述挤压套固定在所述锚杯内;其中,所述挤压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进一步地,还包括:承压板;所述承压板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所述承压板与所述挤压套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预应力筋依次通过所述挤压套和所述承压板固定在所述锚杯内。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设有楔形凹槽,所述承压板呈契形固定在所述楔形凹槽内。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并固定在所述通孔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端部设有弧形段,所述弹性密封件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上,且所述弹性密封件环设在所述弧形段内。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松套;所述防松套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上,所述防松套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挤压套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夹片;所述夹片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上,所述夹片与所述防松套的第二端抵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环设在所述预应力筋外,所述防护套与所述锚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为橡胶防护套。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套和所述预应力筋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挤压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多个所述预应力筋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预应力筋通过对应的所述挤压套固定在所述锚杯内。(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结构,通过在锚杯中设置挤压套和预应力筋,在挤压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设置螺纹,将预应力筋通过挤压套固定在锚杯内,保障了对预应力筋的夹持效果,使得该锚索结构具有低应力下防松的功能,实现现场单根穿索及换索施工,具有良好的锚固可靠性和施工方便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板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压板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杯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杯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松套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松套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锚杯;2:挤压套;3:预应力筋;4:承压板;5:弹性密封件;6:防松套;7:夹片;8:防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锚索结构,适用于桥墩、盖梁处竖向预应力限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锚杯1、挤压套2和预应力筋3。预应力筋3可采用钢绞线。锚杯1上设有多个通孔,挤压套2设置在对应的通孔内,预应力筋3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预应力筋3通过挤压套2固定在锚杯1内。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挤压套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即挤压套2采用内外螺纹的结构,挤压后实现对预应力筋3的挤压和牙型咬合,通过螺纹对预应力筋3的压力咬合,保障了对预应力筋3咬合可靠性的夹持效果,可适合不同直径、不同等级的预应力筋3夹持,预应力筋3可以是光面、镀锌、环氧喷涂型,比如1860MPa级、2000MPa级、2200MPa级、φ15.24、φ15.7、φ17.8、φ18.9、φ21.6的各种钢绞线。一般情况下,挤压套2和预应力筋3均为多个,多个挤压套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通孔内,多个预应力筋3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述预应力筋3通过对应的挤压套2固定在锚杯1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锚索结构,通过在锚杯中设置挤压套和预应力筋,在挤压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设置螺纹,将预应力筋通过挤压套固定在锚杯内,保障了对预应力筋的夹持效果,使得该锚索结构具有低应力下防松的功能,实现现场单根穿索及换索施工,具有良好的锚固可靠性和施工方便性。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该锚索结构还包括:承压板4。承压板4设置在对应的通孔内,承压板4与挤压套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预应力筋3依次通过挤压套2和承压板4固定在锚杯1内。挤压套2挤压完后对外表面和外表面进行加工螺纹,穿索时挤压套2通过螺纹固定在锚杯1内,同时挤压套2的螺纹与承压板4上的螺纹进行旋合组装成套,可以有效的实现对预应力筋3的锚固作用,避免拉索突然失效的风险。其中,通孔内设有楔形凹槽,承压板4呈契形固定在楔形凹槽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还包括:弹性密封件5。弹性密封件5设置并固定在通孔的端部。通孔的端部设有弧形段,弹性密封件5套设在预应力筋3上,且弹性密封件5环设在弧形段内。其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锚杯1设计成多孔隔离式楔形孔,使得每根预应力筋3独立实现锚固夹持和隔离防腐空间。确保了每根预应力筋3受力稳定,不受周边预应力筋3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腐蚀坏疽效应。另外锚杯1端部设计了弧形段,用量安装弹性密封件5,从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锚杯、挤压套和预应力筋;所述锚杯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挤压套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所述预应力筋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预应力筋通过所述挤压套固定在所述锚杯内;其中,所述挤压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杯、挤压套和预应力筋;所述锚杯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挤压套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所述预应力筋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预应力筋通过所述挤压套固定在所述锚杯内;其中,所述挤压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承压板;所述承压板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所述承压板与所述挤压套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预应力筋依次通过所述挤压套和所述承压板固定在所述锚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有楔形凹槽,所述承压板呈契形固定在所述楔形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并固定在所述通孔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端部设有弧形段,所述弹性密封件套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伟彭凯李黎刘进军胡人心余意李先章李滢冀苏伟胡华刘康尹麒焕刘家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建科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