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沉淀箱和絮凝箱,所述絮凝箱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上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箱连接,所述污泥出口连接有污泥收集箱,所述出水箱通过第一水泵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管式膜系统、纳滤/反渗透系统、MVR蒸发结晶系统,所述中和箱通过废水进水管与脱硫废水箱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溶解性固体浓度高、含盐量高,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
A zero discharge system of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在各种烟气脱硫工艺中,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因其适用煤种范围广、适用煤种含硫量范围大、脱硫效率高(≥90%)、系统可用率高(≥95%)、吸收剂利用率高(≥90%)、石灰石来源丰富且廉价、工艺成熟、运行可靠性高等优势而成为现阶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工艺。我国90%以上燃煤电厂采用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为了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和保证石膏产品质,需要控制浆液中Cl-浓度不能过高,因此需排出一部分浆液,从而产生脱硫废水。脱硫废水呈弱酸性,pH一般为4~6,明显低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pH6~9的排放标准,脱硫废水中悬浮物含量高,实验证明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是石膏颗粒、二氧化硅以及铁、铝的氢氧化物,脱硫废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镁等硬度离子,含量极高,铁、铝含量也较高,其他重金属离子含量不高,但大多都远远超过了DL/T997-2006《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中规定的排放指标,脱硫废水中的阴离子主要有Cl-、SO42-、SO32-、F-等,这些离子主要来源于煤,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高低最终会反映在脱硫废水中,一般脱硫废水水量为5~20m3/h。为了减少废水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它实现真正的零排放。目前国内外脱硫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但是经过化成沉淀法处理达标后,废水中仍含有高浓度的溶解性固体,主要包括氯化物等,很难回用,一般采取直接排放的方法处置。然而将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同时由于废水含盐量较高,也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二次污染,如破坏土壤生态、影响水生生物以及地表和地下水源,因此,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溶解性固体浓度高、含盐量高,处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溶解性固体浓度高、含盐量高,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沉淀箱和絮凝箱,所述絮凝箱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上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箱连接,所述污泥出口连接有污泥收集箱,所述出水箱通过第一水泵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管式膜系统、纳滤/反渗透系统、MVR蒸发结晶系统,所述中和箱通过废水进水管与脱硫废水箱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下至上依次形成进水区、造粒区、分离区和集水区,所述进水区通过第二水泵与所述絮凝箱连接,所述集水区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箱连接,所述分离区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使所述分离区内的水产生垂向的涡流,所述造粒区的下部还设置有集泥区,所述集泥区通过所述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收集箱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造粒区由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筒体围成,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导向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竖向的条形导向槽,所述条形导向槽沿所述筒体内壁周向均匀排列,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导向槽内的连接件和铰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动板,所述动板有多个,沿所述连接件由上至下倾斜设置,所述连接件向上伸出所述条形导向槽的一端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朝向所述筒体外,所述集泥区由所述筒体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围成。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设置有环形口,所述环形口通向所述集泥区,所述第一锥形部的底部与所述进水区连通,所述第一锥形部、所述筒体均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动板,所述导向件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顶住所述动板,所述导向件为弧形导向件。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弹簧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部,所述污泥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部上,所述集泥区设置有刮泥装置,所述刮泥装置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两侧且随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刮板、所述第二刮板均与所述第二锥形部的内壁平行,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锥形部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集泥区外的电机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MVR蒸发结晶系统连接有储水箱。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脱硫废水进入中和箱后,向废水投加石灰将废水中和后进入沉淀箱,在沉淀箱中,向中和后的废水投入有机硫,促使钙镁离子(还包括钡和锶等其他二价离子),同时,二氧化硅与镁一起形成共沉淀,沉淀后进入絮凝箱中,向絮凝箱中投入氯化硫酸铁、助凝剂聚丙烯酰胺,使得不溶物、沉淀等絮凝,絮凝后的废水从絮凝箱中出水进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将沉淀物分理出经污泥出口送至污泥收集箱中,而分离出的水从出水口进入出水箱中,通过第一水泵将出水箱中的水送入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进行软化处理,处理后的水流至管式膜系统,在管式膜系统中采用微滤膜进行高效的固液分离,将铁、铝的氢氧化物,钙、镁、钡、锶等硬度离子,二氧化硅等被有效除去,分离后的水进入纳滤、反渗透系统处理使得废水进一步净化后进入MVR(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蒸发结晶系统中,在MVR(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蒸发结晶系统中,经蒸发、结晶后进一步除去废水中的可溶性盐,去除废水中的阴离子Cl-、SO-、SO-、F-等,处理后的水质满足零排放要求。脱硫废水经中和、沉淀、絮凝、固液分离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经软化处理、纳滤、反渗透、蒸发结晶等步骤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铁、铝的氢氧化物,钙、镁、钡、锶等硬度离子,二氧化硅、阴离子Cl-、SO-、SO-、F-等,使得处理后的水质中溶解性固体浓度低、含盐量低,满足零排放的要求,废水处理效果好。在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中,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aCO3/Mg(OH)2晶体,附着到晶种表面,进而将水中硬度降低,不产生副作用,同时产生的CaCO3可以回收利用,对废水中的硬度处理效率高,出水效果稳定。2、本技术中,在絮凝箱中加入氯化硫酸铁、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无机盐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助凝剂使得废水中形成高浓度颗粒悬浮层,经第二水泵进入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水区,在进水区中高浓度颗粒悬浮层随水流向上进入造粒区,小颗粒在造粒区中结团絮凝,形成大颗粒,当大颗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入下部的集泥区,小颗粒继续上升絮凝依次循环,当小颗粒上升到分离区内后,分离区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垂向涡流强化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1)、沉淀箱(2)和絮凝箱(3),所述絮凝箱(3)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上设置有出水口(5)和污泥出口(6),所述出水口(5)与出水箱(7)连接,所述污泥出口(6)连接有污泥收集箱(8),所述出水箱(7)通过第一水泵(9)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10)、管式膜系统(11)、纳滤/反渗透系统(12)、MVR蒸发结晶系统(13),所述中和箱(1)通过废水进水管(14)与脱硫废水箱(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箱(1)、沉淀箱(2)和絮凝箱(3),所述絮凝箱(3)连接有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上设置有出水口(5)和污泥出口(6),所述出水口(5)与出水箱(7)连接,所述污泥出口(6)连接有污泥收集箱(8),所述出水箱(7)通过第一水泵(9)依次连接有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10)、管式膜系统(11)、纳滤/反渗透系统(12)、MVR蒸发结晶系统(13),所述中和箱(1)通过废水进水管(14)与脱硫废水箱(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装置(4)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下至上依次形成进水区(41)、造粒区(42)、分离区(43)和集水区(44),所述进水区(41)通过第二水泵(16)与所述絮凝箱(3)连接,所述集水区(44)通过所述出水口(5)与所述出水箱(7)连接,所述分离区(43)内设置有垂向涡流强化分离装置(45),使所述分离区(43)内的水产生垂向的涡流,所述造粒区(42)的下部还设置有集泥区(46),所述集泥区(46)通过所述污泥出口(6)与所述污泥收集箱(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区(42)由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的筒体(421)围成,所述筒体(42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422)和导向装置(423),所述搅拌装置(422)包括搅拌轴(4221)和由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搅拌轴(4221)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4222),所述筒体(42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竖向的条形导向槽(424),所述条形导向槽(424)沿所述筒体(421)内壁周向均匀排列,所述导向装置(423)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导向槽(424)内的连接件(4231)和铰接在所述连接件(4231)上的动板(4232),所述动板(4232)有多个,沿所述连接件(4231)由上至下倾斜设置,所述连接件(4231)向上伸出所述条形导向槽(424)的一端设置有凸沿(42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光凤,王方方,邵东旭,路青,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海鹰环境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