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仁昌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型强化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47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型强化燃烧器,以辅火燃烧器为中心,在其周边均匀对称布置直立倾角的若干单管燃烧器组成的外圈主火燃烧器,主、辅火燃烧器都安装在灶框底内上方的燃气分配器座的基座上,并与灶面上端的空气反射罩组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由若干个单体小负荷独立燃烧器组合成所需要的热负荷群体,在设计上再将单管燃烧器分解为四个主要装配件,便于加工的一致性和零部件的通用性以及可配置不同热负荷的灵活性,多样性,达到超强的高负荷燃烧和低排放、高效率目的,来满足不同燃烧器具对燃烧器负荷的需求。(*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强化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自然对流式上进风特征的混合组合型亚红外强化燃烧器。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的燃气燃烧器,除了鼓风式中高压强制引射混合型燃烧器外,普遍都采用常压引射方式的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无焰燃烧器两种,也有大气式燃烧与红外无焰燃烧混合型结构的燃烧器,它的基本构成都集中于一个整体燃烧器,一般以内外圈圆火孔或槽孔及缝隙孔均布排列,再分别有大小火可调的独立操作方式的传统型燃烧器。对红外无焰燃烧与大气式燃烧混合方式的燃烧器,大都采用复合在一个整体燃烧器上,再各自操作复合型燃烧器。由于大气式燃烧器通常一次空气系数都在α=0.5~0.65之间,设计与实际制造误差较大,因而要使燃烧达到火焰清晰的最佳燃烧工况时,还需要调节一次空气量大小来实现,即一般民用炉具中设有燃烧器风门调节片,用户必须参照产品说明书中要求自行用目察火焰的方法来调节燃气所需的空气量。大气式燃烧器具有负荷调节范围宽的优点,尤其是较小负荷时,也能任意调节火焰大小,保持正常使用,所以常被人们所应用。由于常规大气式燃烧所需的一次空气系数受各燃气回火和离焰极限的制约,所以燃气的低压引射就受一次空气量的局限,通常情况下要达到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良好燃烧工况,还必须得到二次空气的充分补偿,使燃烧得到充分而完全。又因受火孔之间的参数对燃气燃烧时的火焰传播速度及防脱火影响,在设计上必须考虑火孔间距与锅支架高低对易产生不完全燃烧因素,在提高燃烧热效率与降低一氧化碳指标上经常产生矛盾和问题,许多燃烧器外圈火孔的排列过密,燃烧热气流会类似风幕墙般的阻挡二次空气进入燃烧器每个火孔的包络,使混合燃气得不到充分燃烧。而缝隙条火焰因扁长条,接触二次空气面积小,极易产生不完全燃烧,会使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升高的缺陷。对提高锅支架会影响热效率的下降,降低锅支架会出现燃烧吊火的现象。所以在许多燃具生产和加工制造燃烧器的过程中,稍有不妥的隐患,就会遇上燃烧器的热工指标检测不合格的厄运。红外无焰燃烧器虽具有较高效率和低Co和NOx指标以及较高辐射热强度等优点,其最大的缺陷是极低的火孔热强度需要很大的火孔燃烧面积,使燃烧器热负荷受到较大的限止,同时热负荷调节范围狭窄,当负荷调小时,就会产生不完全燃烧和处于易回火和无法使用状态,另外陶瓷板红外燃烧器作为家用灶烹调使用,极容易受油垢污染和难以清洁及易碎等缺陷,因而在应用上受到其局限性。以上两种传统的燃烧器都存在着各种弊端,即使大气式燃烧器与红外无焰燃烧器混合组成的燃烧器,也很难解决稳定燃烧的问题。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当设计热负荷过大时,要受到炉具尺寸上的限止,即热负荷配置高些,必须扩大燃烧器的火孔面积,使燃烧器外圈尺寸放大,这样带来两个弊端;一是降低了锅底热强度和燃烧热效率,二是整体型燃烧器的火孔排列都是外圈密,内圈稀的不均匀性,导致烹饪火力外旺内弱,容易致使食物周边起焦,中间欠力的状况,同时又使操作者因易受外圈火焰熏灼而烫手,如果再要增加燃烧器的热负荷,则上述弊端会更显突出。一般常见的整体型大气式燃烧器大都在设计上采用平台式燃烧器,也所谓下进风燃烧器,其缺陷还表现在燃烧器头部温度较高,而整体金属型的热熔量高还会导致过高热传导易使人工煤气发生回火,这是因为平流式结构的喷咀,混合管和燃烧器头部都是整体金属牵连,又在灶框内部的水平方向,稍有不当,如风门变动或高温热传递及火孔局部堵塞等污垢影响,都极易产生不正常的燃烧,时而发生炉具内部零部件烧毁及灶面变形等损坏事故。再分析欧洲流行的上进风燃烧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实际效果,其最大特点在于燃烧器无需调节风门,即一次空气从压铸的燃烧器炉平行的特殊设计的夹层下进入而获得的,由于喷咀与引射器设计为中间垂直朝上,与燃烧器内腔和火孔都在同心圆周的整体上,这样从燃具表面就可让空气进入;即不需要在灶具柜门下开空气孔,也就是使柜门实施在全封闭状态下,就能实现燃烧器的正常燃烧。但此上进风式的燃烧器也带来一定的缺陷;其一,由于欧洲的燃烧器都为铝合金压铸件,碰到含氢量高的人工煤气发生回火时,能使低熔点的铝合金火盖在高温熏灼下变形软化。其二,由于引射管没有全部达到文丘利最佳设计原理,仅考虑结构上的需要,使引射管中的混合部分延长为对称的斜度平面形腔内,显然对常压引射式的混合管带来阻力,缺少喉管(文氏管)收缩特征,显然对燃气引射产生的负压不显著,则混合管中不能将燃气——空气均匀混合,缺少均匀速度场,因而在冷态起始燃烧中,会出现火焰暂时脱火的不稳定燃烧现象,待燃烧片刻到热态后才逐渐好转,这就是混合气体在燃烧器头部压力分布不均所致。其三,由于上进风燃烧器进入的一次空气是从燃烧器外圆火孔的下端特殊夹层平面进入喷咀基座的,一次空气吸入受上端燃烧的灼热火焰气流阻挡,即一次空气与燃烧的热气流发生碰撞阻力,而影响充分的一次空气吸入,尤其对高热值的液化石油气燃烧,很难提高其热负荷。上进风燃烧器的二次空气的补偿也同样受到燃烧器外圈火焰的热气流幕墙阻力的影响,较难达到最佳燃烧工况。再如锅支架的高低对二次空气影响也很大,这些都表明此种燃烧器的一次空气量不够充裕,而燃烧器中间的二次空气还存在严重不足,尤其对高热值的燃气更为突出。其四,由于上进风的一次空气入口处是平行于燃烧器下端的夹层平面内而进入底部基座的,而基座底中心是安装喷咀与燃烧器中心垂直朝上,其基座上端周边是紧贴承液盘装配在灶面上,也就是进风口与承液盘挨近在燃烧器下端的夹层平面的,用户时常在烧煮稠粘类烹调时(如煮粥,浓汤等类菜肴)易发生大量汤溢外流进入燃烧器的一次空气入口的平面形腔和基座喷咀内,遭受堵塞而结焦污垢,严重影响正常燃烧且难以清垢。其五,由于上进风燃烧器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做到平行度,垂直度和同心度),虽然无需风门调节,但对各种燃气所需的一次空气量,单纯依靠调整喷咀杯形的周壁上金加工的固定空气缝槽条孔来保证,其中稍有加工累积误差,对一次空气影响很大,即会产生中心偏离,而使火焰偏斜,紊流扰动、吊火等现象。其六,欧洲型上进风燃烧器在设计上大部分采用平行火焰或略带小斜度火焰进行适应欧美风俗的烹饪方法,致使烹饪火力外旺内弱的不均衡,周边热辐射损失较大,影响燃烧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一种适用于民用、商业营事团、工业燃烧等组合型强化燃烧器,以解决常规整体型大气式燃烧器的热负荷低、燃烧火力不集中,不均衡及燃烧不够完全和热效率低等不理想等缺陷。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是,一种组合型强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以辅火燃烧器为中心,在其周边均匀对称布置直立倾角的若干单管燃烧器组成的外圈主火燃烧器,所述主、辅火燃烧器都安装在灶框底内上方的燃气分配器座的基座上,并与灶面上端的空气反射罩组合为一体。本技术充分利用文丘利原理,在技术上打破传统整体型设计大气式燃烧器的束缚,采取由若干个单体小负荷独立燃烧器组合成所需要的热负荷群体,在设计上再将单管燃烧器分解为四个主要装配件,便于加工的一致性和零部件的通用性以及可配置不同热负荷的灵活性,多样性,达到超强的高负荷燃烧和低排放、高效率目的,来满足不同燃烧器具对燃烧器负荷的需求,这是现代燃气领域中理想的新颖,先进的组合型强化燃烧器。附图说明为了让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型强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以辅火燃烧器为中心,在其周边均匀对称布置直立倾角的若干单管燃烧器组成的外圈主火燃烧器,所述主、辅火燃烧器都安装在灶框底内上方的燃气分配器座的基座上,并与灶面上端的空气反射罩组合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昌王仕祥
申请(专利权)人:刘仁昌王仕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