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仁昌专利>正文

一种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0944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尾锅,所述尾锅内侧底部开设有若干内孔;一热交换聚能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尾锅的外侧底部,包括若干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一端与所述内孔相连、另一端封闭的若干空心管,在所述空心管的外周壁设置若干翅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高温烟气排放通过炉膛内腔再二次被锅中冷水吸热,由炉膛内烟气循环到尾锅,不但预热了尾锅中冷水为热水,还大大降低了烟气排放温度,改善和保护了厨师的工作环境,这样有效达到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的充分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实现了余热回收和利用可观的“节能减排”效果,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能装置,尤其是一种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的排烟方式在结构上可分直排式和烟道式两种。而具有烟道式结构才配置烟气余热尾锅,这是我国所有中餐帮派菜肴在商用厨房炒炉传统制造上的一种习惯配置。广帮称作“尾撑”,而上海和江浙等地区称作“汤锅”。它主要用途是配合厨师在中餐烹饪过程中随时可方便用炒勺使用尾锅中温热水或开启冷水的需求。传统鼓风式中餐燃气炒菜灶是个耗能大户(功率都在42~60kW左右)。而尾锅中冷水的余热,主要是依靠烟道式炒炉在高负荷工况下来实现较强燃烧火力,虽在有效热负荷下能满足烹饪对菜肴速率的需求,对燃烧后排放出大量高温干烟气经炉膛烟道内循环,并通过尾锅使一部分高温烟气余 热被尾锅中冷水所吸收,而大部分高温干烟气还是通过炒灶后背的烟道口排出,其排出烟气余热的温度约在300°C左右,即80%以上的燃气能源白白通过烟道排出而浪费掉,热能损耗还是很大,产品能效甚低,同时还增加了厨房间的环境温度。在原GB7824-1987《中餐燃气炒菜灶国标》中(后由CJ/T28-1999《中餐燃气炒菜灶建设部行业标准》所替代),对炒菜灶的热效率要求不小于20%指标都达不到,后在修订的CJ/T28-2003《中餐燃气炒菜灶》行业标准中反而删除了热效率的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原因是大多数生产传统鼓风式中餐燃气炒菜灶的厂家都很难达到热效率不小于20%指标值,一般都在16~18%左右。去年发布新修订的CJ/T28-2013《中餐燃气炒菜灶行业标准》6.9中规定热效率不应小于25%指标外,还在7.10热效率试验中的7.10.3中对带有尾锅的炒菜灶(应在7.10.2试验操作的同时在尾锅中加入其容积2/3的水量,在无锅盖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增加了尾锅吸收的热量,并按30%热量纳入热效率计算内;按7.10.4公式(当炒菜灶未带有尾锅时QW取零进行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尾锅,所述尾锅内侧底部开设有若干内孔;一热交换聚能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尾锅的外侧底部,包括若干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一端与所述内孔相连、另一端封闭的若干空心管,在所述空心管的外周壁设置若干翅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尾锅,所述尾锅内侧底部开设有若干内孔; 一热交换聚能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尾锅的外侧底部,包括若干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一端与所述内孔相连、另一端封闭的若干空心管,在所述空心管的外周壁设置若干翅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呈螺旋形设置在所述空心管的外周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商用中餐燃气炒菜灶中烟气余热尾锅的聚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昌
申请(专利权)人:刘仁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