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36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包括车头、车轮以及用于容纳垃圾的车厢,车厢背离车头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进入口;所述车厢背离车厢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厢,延伸厢背离车头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延伸厢包括厢体以及设置在厢体内将垃圾推运到车厢内的翻料机构,翻料机构包括延伸设置在厢体内壁两侧上的滑轨、与滑轨配合滑移连接的压缩板、设置在压缩板背离车厢一端上与压缩板转动连接的翻料斗、驱动压缩板滑动的第一油缸、驱动翻料斗翻转的第二油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是自动将位于垃圾投放口处的垃圾推动到车厢内部,提高垃圾清理的效率。

A garbage truck with tipp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
本技术涉及环卫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环卫部门在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过程中有更高的卫生标准。垃圾车包括车头、车轮以及用于容纳垃圾的车厢,车厢背离车头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进入口,垃圾从垃圾进入口放入或卸出车厢。现有的垃圾车车厢的容积有限,承载的垃圾数量有限,为了承载最大化的垃圾数量,常常需要工作人员利用推把等工具,将位于靠近投放口处的垃圾推到车厢内,垃圾推动过程中,容易弄脏工作人员的衣物,且产生的垃圾异味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人员推动垃圾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其优点是自动将将位于垃圾投放口处的垃圾推动到车厢内部,提高垃圾清理的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包括车头、车轮以及用于容纳垃圾的车厢,车厢背离车头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进入口;所述车厢背离车头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厢,延伸厢背离车头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延伸厢包括厢体以及设置在厢体内将垃圾推运到车厢内的翻料机构,翻料机构包括延伸设置在厢体内壁两侧上的滑轨、与滑轨配合滑移连接的压缩板、设置在压缩板背离车厢一端上与压缩板转动连接的翻料斗、驱动压缩板滑动的第一油缸、驱动翻料斗翻转的第二油缸。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打开垃圾投放口,将垃圾到入延伸厢内,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压缩板沿滑轨方向滑动,带动与压缩板连接的翻料斗滑动,当压缩板滑动到滑轨的末端时,驱动组件带动与第二油缸的活塞杆铰接的翻料斗翻转,使得翻料斗将位于垃圾投放口处的垃圾运送到车厢内,压缩板始终挤压着垃圾,使得后面的垃圾不断的朝车厢内运动,不需要工作人员将位于垃圾投放口处的垃圾推动到车厢内部,从而提高运送垃圾的效率,且避免垃圾推动过程中,垃圾产生的汁液弄脏工作人员的衣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缩板朝向翻料斗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翻料斗两端设置有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连接基座,第一油缸的缸体固定在厢体顶部内壁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压缩板固定连接,第二油缸的缸体与厢体顶部内壁铰接,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与翻料斗铰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打开垃圾投放口,将垃圾到入延伸厢内,通过开启第一油缸,使得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压缩板沿滑轨方向滑动,带动与压缩板连接的翻料斗滑动,当压缩板滑动到滑轨的末端时,开启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与第二油缸的活塞杆铰接的翻料斗与连接杆转动,使得翻料斗将位于垃圾投放口处的垃圾运送到车厢内,不需要工作人员将位于垃圾投放口处的垃圾推动到车厢内部,从而提高运送垃圾的效率,且避免垃圾推动过程中,垃圾产生的汁液弄脏工作人员的衣物,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驱动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垃圾翻料的自动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料斗朝向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避免垃圾从连接杆和翻料斗间隙中露出的挡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翻料斗翻转时,挡板的设置,使得翻料斗在翻转过程中,避免垃圾从连接杆和翻料斗间隙中露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述滑轨沿壳体的顶部向壳体的底部倾斜设置,压缩板朝向滑轨的一侧设置有与滑轨配合滑移的滑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的设置,使得压缩板在滑动过程中,减少压缩板与滑轨的磨损,且增加了压缩板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厢顶部与车厢铰接,车厢朝向延伸厢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延伸厢向上翻转的第三油缸,第三油缸的缸体与车厢固定连接,第三油缸的活塞与延伸厢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第三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延伸厢向上翻折,可将延伸厢与车厢脱离,使得垃圾从垃圾进入口卸出,并将储存在延伸厢的垃圾卸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厢朝向延伸厢的一侧上设置有卡槽,延伸厢上设置有与卡槽配合卡接的卡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槽和卡板的设置,增强了车厢和延伸厢之间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基座与翻料斗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基座与翻料斗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更换翻料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料斗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翻料斗上的固定管、套设在固定管内与固定管滑移连接且不与固定管脱离的安装杆以及固定在连接基座上与安装杆配合螺纹连接的套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工作人员通过调节安装杆在固定管的滑移距离,使得安装杆能够螺纹旋入套管内,从而将翻料斗与连接基座固定;需要拆卸翻料斗时,工作人员旋转螺杆使得安装杆在固定管上朝远离套管的方向滑动,使得安装杆与套管脱离,从而使得翻料斗与连接基座脱离,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更换翻料斗。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车厢背离车头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厢,延伸厢内设置有将位于垃圾投放口处的垃圾运至车厢内部的翻料机构,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垃圾推到车厢内,从而提高垃圾清理的效率;2.通过在延伸厢内壁上设置滑轨,压缩板上设置有与滑轨配合滑移的滑块,从而在压缩板滑动过程中,减小压缩板与滑轨之间的磨损,且增加了压缩板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3.通过在车厢上设置卡槽,在延伸厢上设置有与卡槽配合卡接的卡板,增强车厢与延伸厢之间固定的紧密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凸显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凸显实施例1中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凸显翻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固定管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车头;2、车轮;3、车厢;31、卡槽;4、延伸厢;41、垃圾投放口;42、卡板;5、翻料机构;51、滑轨;52、压缩板;521、滑块;53、翻料组件;531、翻料斗;532、挡板;54、连接杆;55、连接基座;6、第一油缸;61、第二油缸;611、连接绳;612、连接块;613、悬挂绳;62、第三油缸;7、倾斜板;8、固定组件;81、固定管;811、滑槽;812、限位环;82、套管;83、安装杆;831、滑杆;832、螺杆;833、卡环;84、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车头1、车轮2以及与车头1连接的车厢3,车厢3背离车头1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进入口。车厢3背离车头1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厢4,延伸厢4与车厢3连通,延伸厢4背离车头1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投放口41,工作人员通过垃圾投放口41将垃圾放入延伸厢4内。结合图2,延伸厢4顶部与车厢3铰接,车厢3朝向延伸厢4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延伸厢4向上翻转的第三油缸62,第三油缸62的缸体与车厢3固定连接,第三油缸62的活塞杆与延伸厢4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第三油缸62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延伸厢4向上翻折,可将延伸厢4与车厢3脱离,使得垃圾从垃圾进入口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包括车头(1)、车轮(2)以及用于容纳垃圾的车厢(3),车厢(3)背离车头(1)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进入口,其特征是:所述车厢(3)背离车厢(3)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厢(4),延伸厢(4)背离车头(1)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投放口(41),延伸厢(4)包括厢体以及设置在厢体内将垃圾推运到车厢(3)内的翻料机构(5),翻料机构(5)包括延伸设置在厢体内壁两侧上的滑轨(51)、与滑轨(51)配合滑移连接的压缩板(52)、设置在压缩板(52)背离车厢(3)一端上与压缩板(52)转动连接的翻料斗(531)、驱动压缩板(52)滑动的第一油缸(6)、驱动翻料斗(531)翻转的第二油缸(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包括车头(1)、车轮(2)以及用于容纳垃圾的车厢(3),车厢(3)背离车头(1)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进入口,其特征是:所述车厢(3)背离车厢(3)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厢(4),延伸厢(4)背离车头(1)的一侧设置有垃圾投放口(41),延伸厢(4)包括厢体以及设置在厢体内将垃圾推运到车厢(3)内的翻料机构(5),翻料机构(5)包括延伸设置在厢体内壁两侧上的滑轨(51)、与滑轨(51)配合滑移连接的压缩板(52)、设置在压缩板(52)背离车厢(3)一端上与压缩板(52)转动连接的翻料斗(531)、驱动压缩板(52)滑动的第一油缸(6)、驱动翻料斗(531)翻转的第二油缸(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板(52)朝向翻料斗(53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54),翻料斗(531)两端设置有与连接杆(54)转动连接的连接基座(55),第一油缸(6)的缸体固定在厢体顶部内壁上,第一油缸(6)的活塞杆与压缩板(52)固定连接,第二油缸(61)的缸体与厢体顶部内壁铰接,第二油缸(61)的活塞杆与翻料斗(53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翻料机构的垃圾车,其特征是:所述翻料斗(531)朝向连接杆(5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避免垃圾从连接杆(54)和翻料斗(531)间隙中露出的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重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