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68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升降装置,包含丝杠、阶梯螺母、阶梯轴、一对角接触轴承、套筒、齿轮、轴承套、上端盖和下端盖,丝杠竖直固定安装,阶梯螺母和阶梯轴依次套装在丝杠上并形成螺母‑阶梯轴;一对角接触轴承、套筒和齿轮依次设置在阶梯轴的各轴段上;阶梯轴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一对角接触轴承背对背安装于环形凸台两侧;轴承套套装在所述一对角接触轴承上;上、下端盖分别与轴承套的上下端形成静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螺旋升降装置通过角接触轴传递力载,实现旋转运动的隔离,当轴承部件做上下移动和旋转时,角接触轴承抵消旋转运动,轴承套只做上下移动,使轴承部件只需承受货物和升降台的重量,减少了受载,使工作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升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冰箱、洗衣机和汽车等的日益普及,家电销售商对重型家电智能存取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此外,汽车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也急需开发其智能存取系统。对于空调、冰箱、洗衣机和汽车等重型货物的智能存取系统设计而言,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空间利用率,因此仓库通常设计成立体多层的形式,通过存取装置的升降平台实现重型货物的升降。螺母丝杆螺旋装置具有自锁功能,用多个螺母丝杠螺旋副同步驱动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受力更加合理,承载能力更大,升降更加平稳,同时可以避免意外断电时升降平台自行坠落的风险。常见的螺母丝杠螺旋副驱动平台的升降是通过驱动丝杠旋转带动与平台静联接的螺母做升降运动来实现的,对于重型货物智能存储系统而言,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需要增加立体多层仓库的层数,从而导致丝杠的尺寸大、重量重、惯量大。如果采用丝杠转动驱动升降平台的上下运动,那么支撑丝杠转动的轴承除了承受重型货物和升降台的重量外,还得承受丝杠的重量,容易导致支撑轴承受载过大而发生失效,一旦轴承失效整个系统就无法工作,而且更换失效的轴承很不方便,经济成本高。因此,通过丝杠旋转驱动螺母做升降运动的螺母丝杠螺旋副无法满足重型货物存取系统的升降平台的驱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螺旋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螺旋升降装置,包括丝杠、阶梯螺母、阶梯轴、第一角接触轴承、第二角接触轴承、套筒、齿轮、轴承套、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丝杠竖直固定安装;所述阶梯螺母包括一体形成的阶梯螺母上部和阶梯螺母下部,所述阶梯螺母上部的外径大于阶梯螺母下部的外径,所述阶梯螺母和阶梯轴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丝杠上,阶梯螺母与丝杠螺纹连接,阶梯轴的内壁与阶梯螺母下部的外壁配合,阶梯螺母上部与阶梯轴的上端形成固定联接;所述阶梯轴的外周面形成两级环形台阶,且位于下部的环形台阶直径较小,在位于上部的第一环形台阶上向外凸出形成一环形凸台;所述套筒和齿轮由上至下安装在紧邻第一环形台阶的第二环形台阶上,且齿轮固定安装;所述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安装在阶梯轴上,且第一角接触轴承设置在所述环形凸台上,第二角接触轴承安装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下端面和套筒之间,所述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与阶梯轴过盈配合;所述轴承套套装在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外侧,所述轴承套与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小间隙配合;所述上端盖套装在阶梯螺母上部和阶梯轴上,并与轴承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盖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上端盖环形凸台,所述上端盖环形凸台的外表面与轴承套的内孔形成轴孔间隙配合,所述上端盖环形凸台的下端面与第一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大端面接触,即上端盖环形凸台的下端面与第一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的上端面接触;所述上端盖的内孔直径大于阶梯螺母上部和阶梯轴的外直径,轴孔间存在间隙;所述下端盖套装在套筒上,并与轴承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下端盖环形凸台,所述下端盖环形凸台的外表面轴承套的内孔形成轴孔间隙配合,所述下端盖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第二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大端面接触,即下端盖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第二角接触轴承的外圈的下端面接触;所述下端盖的内孔直径大于套筒的外直径,轴孔间存在间隙。所述轴承套的上端沿周向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有环形安装台。优选地,所述阶梯螺母上部通过螺钉/螺栓与阶梯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通过螺钉/螺栓与轴承套的上下端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阶梯螺母内壁设置有梯形内螺纹,其与丝杆上的梯形外螺纹形成传动螺旋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通过安装在阶梯轴底端的锁紧螺母进行轴向固定;所述阶梯轴下侧设置有键槽,所述键槽中设置有键,所述齿轮通过键与所述阶梯轴连接,进行周向固定。优选地,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上端盖毛毡圈安装槽和下端盖毛毡圈安装槽,在所述上端盖毛毡圈安装槽和下端盖毛毡圈安装槽内分别安装有防止灰尘进入的上密封毛毡圈和下密封毛毡圈。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升降平台,包括至少两个上述螺旋升降装置以及由所述至少两个螺旋升降装置同步驱动的平台,所述平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每一个螺旋升降装置的上端盖装入所述通孔内,所述轴承套的环形安装台通过螺钉/螺栓与所述平台底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平台通过三个所述螺旋升降装置同步驱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当螺旋升降装置工作时,丝杠固定不动,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阶梯轴和阶梯螺母沿固定不动的丝杠的轴线做上下升降并绕其做旋转运动,阶梯轴上背对背安装的一对角接触轴承起到旋转隔离作用,其内圈随阶梯轴做上下升降和旋转运动,由于内部钢珠的滚动,其外圈只随其做上下升降运动,从而带动轴承套做上下升降运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升降装置通过螺钉/螺栓与高负荷升降平台连接,然后驱动各个螺旋升降装置的齿轮做同步转动,就可以使高负荷升降平台上下平稳升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升降装置,所述螺旋升降装置的阶梯螺母、阶梯轴和轴承套之间通过两个标准角接触轴承背对背安装的简单结构传递力载,实现了旋转运动的隔离,当驱动齿轮旋转带动阶梯螺母和阶梯轴绕丝杠轴线做上下移动和旋转的复合运动时,由于角接触轴承抵消了绕丝杠轴线的旋转运动,轴承套只做上下移动的运动,使整个系统轴承部件只需承受重型货物和升降台的重量,与丝杠转动驱动升降平台上下运动的螺旋装置相比,轴承无需承受丝杠的重量,降低了轴承的受载,从而减小了整个装置的损耗和失效的风险,工作更可靠,经济成本更低;另外,阶梯螺母和阶梯轴与丝杠之间的螺旋具有自锁功能,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升降平台坠落恶性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螺旋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阶梯螺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阶梯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端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端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5所示,一种螺旋升降装置,包括丝杠1、阶梯螺母2、阶梯轴3、第一角接触轴承4a、第二角接触轴承4b、套筒5、齿轮6、轴承套9、上端盖12和下端盖10,所述丝杠1竖直固定安装;所述阶梯螺母2包括一体形成的阶梯螺母上部2-1和阶梯螺母下部2-2,阶梯螺母上部2-1的外径大于阶梯螺母下部2-2的外径,所述阶梯螺母2和阶梯轴3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丝杠1上,阶梯螺母2与丝杠1螺纹连接,阶梯轴3的内壁与阶梯螺母下部2-2的外壁配合,阶梯螺母上部2-1通过若干螺钉/螺栓和弹性垫圈与阶梯轴3的上端形成可拆卸静联接;所述阶梯轴3的外周面形成两级环形台阶,且位于下部的环形台阶直径较小,在位于上部的第一环形台阶上向外凸出形成一环形凸台3-1;所述套筒5和齿轮6由上至下安装在紧邻第一环形台阶的第二环形台阶上,且齿轮6固定安装;所述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安装在阶梯轴3上,且第一角接触轴承4a设置在所述环形凸台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丝杠(1)、阶梯螺母(2)、阶梯轴(3)、第一角接触轴承(4a)、第二角接触轴承(4b)、套筒(5)、齿轮(6)、轴承套(9)、上端盖(12)和下端盖(10);/n所述丝杠(1)竖直固定安装;/n所述阶梯螺母(2)包括一体形成的阶梯螺母上部(2-1)和阶梯螺母下部(2-2),所述阶梯螺母上部(2-1)的外径大于阶梯螺母下部(2-2)的外径,所述阶梯螺母(2)和阶梯轴(3)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丝杠(1)上,阶梯螺母(2)与丝杠(1)螺纹连接,阶梯轴(3)的内壁与阶梯螺母下部(2-2)的外壁配合,阶梯螺母上部(2-1)与阶梯轴(3)的上端形成静联接;/n所述阶梯轴(3)的外周面形成两级环形台阶,且位于下部的环形台阶直径较小,在位于上部的第一环形台阶上向外凸出形成一环形凸台(3-1);所述套筒(5)和齿轮(6)由上至下安装在紧邻第一环形台阶的第二环形台阶上,且齿轮(6)固定安装;/n所述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安装在阶梯轴(3)上,且第一角接触轴承(4a)设置在所述环形凸台(3-1)上,第二角接触轴承(4b)安装在所述环形凸台(3-1)的下端面和套筒(5)之间,所述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与阶梯轴(3)过盈配合;/n所述轴承套(9)套装在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外侧,所述轴承套(9)与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小间隙配合;/n所述上端盖(12)套装在阶梯螺母上部(2-1)和阶梯轴(3)上,并与轴承套(9)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盖(12)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上端盖环形凸台(12-1),所述上端盖环形凸台(12-1)的外表面与轴承套(9)的内孔形成轴孔间隙配合,所述上端盖环形凸台(12-1)的下端面与第一角接触轴承(4a)的外圈大端面接触;所述上端盖(12)的内孔直径大于阶梯螺母上部(2-1)和阶梯轴(3)的外直径,轴孔间存在间隙;/n所述下端盖(10)套装在套筒(5)上,并与轴承套(9)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10)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下端盖环形凸台(10-1),所述下端盖环形凸台(10-1)的外表面轴承套(9)的内孔形成轴孔间隙配合,所述下端盖环形凸台(10-1)的上端面与第二角接触轴承(4b)的外圈大端面接触;所述下端盖(10)的内孔直径大于套筒(5)的外直径,轴孔间存在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丝杠(1)、阶梯螺母(2)、阶梯轴(3)、第一角接触轴承(4a)、第二角接触轴承(4b)、套筒(5)、齿轮(6)、轴承套(9)、上端盖(12)和下端盖(10);
所述丝杠(1)竖直固定安装;
所述阶梯螺母(2)包括一体形成的阶梯螺母上部(2-1)和阶梯螺母下部(2-2),所述阶梯螺母上部(2-1)的外径大于阶梯螺母下部(2-2)的外径,所述阶梯螺母(2)和阶梯轴(3)从上到下依次套装在丝杠(1)上,阶梯螺母(2)与丝杠(1)螺纹连接,阶梯轴(3)的内壁与阶梯螺母下部(2-2)的外壁配合,阶梯螺母上部(2-1)与阶梯轴(3)的上端形成静联接;
所述阶梯轴(3)的外周面形成两级环形台阶,且位于下部的环形台阶直径较小,在位于上部的第一环形台阶上向外凸出形成一环形凸台(3-1);所述套筒(5)和齿轮(6)由上至下安装在紧邻第一环形台阶的第二环形台阶上,且齿轮(6)固定安装;
所述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安装在阶梯轴(3)上,且第一角接触轴承(4a)设置在所述环形凸台(3-1)上,第二角接触轴承(4b)安装在所述环形凸台(3-1)的下端面和套筒(5)之间,所述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与阶梯轴(3)过盈配合;
所述轴承套(9)套装在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外侧,所述轴承套(9)与第一、第二角接触轴承(4a、4b)小间隙配合;
所述上端盖(12)套装在阶梯螺母上部(2-1)和阶梯轴(3)上,并与轴承套(9)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盖(12)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上端盖环形凸台(12-1),所述上端盖环形凸台(12-1)的外表面与轴承套(9)的内孔形成轴孔间隙配合,所述上端盖环形凸台(12-1)的下端面与第一角接触轴承(4a)的外圈大端面接触;所述上端盖(12)的内孔直径大于阶梯螺母上部(2-1)和阶梯轴(3)的外直径,轴孔间存在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廷剑齐智慧张传伟郭昆赵阳李光泽张韶山谢昌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