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567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设有双向驻极体,所述双向驻极体中部与壳体内侧之间固定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将腔室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二开口。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双向驻极体,可以接收两个开口方向的旋涡信号,因为双向驻极体在壳体内相通,能够增强检测到的信号效果,而且在隔离层的作用下,使得从两个开口方向检测的旋涡信号不会相互干扰,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果。

A vortex signal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涡流发生体是一个三角柱体结构,当介质以一定速度流过三角柱体时,在三角柱体两侧后面产生一个交替排列的旋涡带,由于涡流发生体两侧交替产生旋涡,于是在发生体两侧产生压力脉动,从而使检测体产生交变压力,封装在探头体内的压电晶体元件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与旋涡同频率的交变电荷脉冲信号。通过对交变电荷脉冲信号的测量,可以完成对后续一些应用的分析。有些情况,用户和设计人员希望采用双向旋涡信号进行检测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用以实现双向旋涡信号的检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室;双向驻极体,所述双向驻极体设于所述腔室内;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固定于所述双向驻极体中部与壳体内侧之间;所述隔离层将腔室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双向驻极体,可以接收两个开口方向的旋涡信号,因为双向驻极体在壳体内相通,能够增强检测到的信号效果,而且在隔离层的作用下,使得从两个开口方向检测的旋涡信号不会相互干扰,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内有第一隔音单元,第一隔音单元具有与所述双向驻极体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内有第二隔音单元,第二隔音单元具有与所述双向驻极体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开口连通。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设有隔音单元,可以有效的避免外界声音频率的干扰。进一步的,第一隔音单元和第二隔音单元均由隔音材料构成。使用隔音材料,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第二凸起。通过凸起结构可以消除声音的干扰,从而提高检测信号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大径段和两个小径段,大径段连接在两个小经段之间;所述双向驻极体设置在大径段内。小径段方便与外部待检测通道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旋涡信号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凸起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凸起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应用示意图;图中:A-双向驻极体,B-隔离层,C1-第一隔音单元,C2-第二隔音单元,D1-第一凸起,D2-第二凸起,1-涡流发生体,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壳体,壳体包括在中间的大径段部分和连接在大径段两端的小径段部分,在壳体大径段部分内的腔室中设有双向驻极体A、隔离层B和隔音单元。在本实施中,壳体为圆柱形,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壳体的大、小径段也可以是方形,只要保证大径段与小径段连接的部分形状相同、结构相适配,以实现壳体部分大、小径段的无缝连接固定即可。隔音单元包括第一隔音单元C1和第二隔音单元C2,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开口,通过开口与外部待检测的旋涡信号管路连接固定。隔离层B围绕在双向驻极体的中部,通过螺栓将隔离层固定在壳体与双向驻极体中部之间;因为隔离层的设置方式将腔室分为了相对的两部分,即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第一腔室的壳体上开设的开口为第一开口,在第二腔室的壳体上开设的开口为第二开口,因此,从第一开口方向检测到的旋涡信号进入到第一腔室和从相对方向的第二开口方向检测到的旋涡信号在进入到第二腔室后不会发生相互的干扰、影响双向驻极体对两列旋涡信号的检测。具体的,第一腔室内有第一隔音单元C1,第一隔音单元C1固定在壳体与双向驻极体之间,且紧邻隔离层B,第一隔音单元C1内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使第一开口与双向驻极体相对应连通。同理,第二腔室内安装有第二隔音单元C2,第二隔音单元C2也固定在壳体与双向驻极体之间,且紧邻隔离层B,第二隔音单元C2内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使第二开口与双向驻极体相对应连通。第一隔音单元C1在腔室的形状并不固定,可以同时紧邻壳体、双向驻极体和隔离层,也可以仅紧邻双向驻极体和隔离层;同理,第二隔音单元C2在腔室的形状也不固定,第二隔音单元C2的形状可以与第一个隔音单元C1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隔音单元C1和第二隔音单元C2中均由隔音材料构成,例如:海绵、硅酸铝绵、玻璃纤维棉等,在隔音单元的作用下,可以吸收影响待检测旋涡信号的声音频率信号,通过对干扰声音的吸收、减弱,能够有效的减少外界声音的干扰,提高待检测旋涡信号波形结果的精确性,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壳体内的小径段形成开口,沿壳体开口的小径段内侧固定有凸起结构,即在与第一腔室连接的小径段内侧设有第一凸起D1,第一凸起D1可以是具有通孔的圆柱体如图2所述的截面图,该通孔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连通,也可以是在局部间隔设置两个环状物如图3所示,两个环状物为饼弧形,且等间隔设置;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等间隔设置,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凸块,或者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凸块,凸块可以为半椭圆体、三角锥体等。在与第二腔室连接的小径段内侧设有第二凸起D2,第二凸起D2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凸起D1的结构相同。在凸起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小径段形成的开口为喉管结构,当流体介质进入喉管结构时,振动摩擦产生的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同时由于凸起结构界面而使声波发生反射和干涉现象,导致声能衰减,从而消除其他频率声音的干扰。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壳体的小径段内不设置凸起结构即不再形成喉管结构。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壳体仅有一个径段,不再区分大径段和小径段,仅在双向驻极体极头对应壳体的方向开设开口,通过开设的开口直接与外部具有旋涡信号的管路连接固定。该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在进行安装时,以如图1所示的方向去定义方向,可以上下安装,即圆柱形壳体被分成上下两部分,均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且一体成型,节省安装过程。下边壳体的大径段腔室内通过螺栓固定隔离层,在隔离层的左右两侧腔室内固定隔音单元,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将隔音材料固定在隔音单元内,当然也可以采用挤压的方式对隔音材料进行固定。同时在左右两侧开口处的小径段内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凸起结构,但应保证上、下壳体部分的小径段部分设置的凸起结构之间有间隔,能够使流体介质流通凸起结构的间隔,即凸起结构的间隔能够连通开口与壳体内的双向驻极体。至此,完成了对下边壳体的独立安装固定。同理,对上边壳体进行相同的安装固定。上、下壳体分别安装固定完成后,将双向驻极体的中部与上、下边壳体腔室内的隔离层通过螺栓固定,同时,双向驻极体极头部分也会紧邻隔音单元,也可通过卡箍再对左右两侧的小径段进行固定,从而完成装置的安装。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室;/n双向驻极体,所述双向驻极体设于所述腔室内;/n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固定于所述双向驻极体中部与壳体内侧之间;/n所述隔离层将腔室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二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腔室;
双向驻极体,所述双向驻极体设于所述腔室内;
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固定于所述双向驻极体中部与壳体内侧之间;
所述隔离层将腔室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腔室的壳体上开设有与双向驻极体极头相对应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涡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有第一隔音单元,第一隔音单元具有与所述双向驻极体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开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刘东旭黎智姜林赵帅军李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