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134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包括新型结构的机体、止推轴承盖和止推片;所述止推片包括前端止推片、后端上止推片和后端下止推片;所述机体加工给止推片供油的油道,所述油道包括主油道上的主轴承油道,以及连通主轴承油道的机体后端上止推槽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曲轴止推片润滑结构,将止推片润滑方式由飞溅润滑改为以强制润滑为主,有效降低止推片失效风险。

A kind of forced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engine crankshaft thrust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
本技术为一种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具体涉及机体、止推轴承盖、曲轴止推片的新型结构,属于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领域一种普遍的曲轴轴向定位方式为采用曲轴止推片,止推摩擦副通过飞溅润滑。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曲轴主轴颈的润滑油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飞溅到止推片与曲轴止推凸台上形成润滑油膜,理想的润滑油膜可极大降低止推片摩擦副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使止推片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但实际过程中,发动机从停机到怠速启动时,止推片摩擦副间未有充足的润滑油,此时处于短暂的干摩擦状态,在曲轴飞溅润滑下,止推片摩擦副间润滑油增多进入混合摩擦状态,最终形成完整的油膜达到良好的润滑状态。随着近年来怠速启停技术的应用,汽车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经常有减速、停车等工况,会频繁出现踩离合-发动机停机-踩离合-发动机启动的工况,因此后端(离合器端)止推片摩擦副间会经常出现干摩擦和混合摩擦情况,特别是离合器分离时产生的分离力是止推片受到的最大的轴向作用力,会进一步加剧摩擦副间的润滑情况。后端止推片摩擦副间频繁的干摩擦和混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止推片合金产生热疲劳,从而使止推片失效。综上所述,有必要对后端止推片摩擦副间润滑进行结构优化,来降低止推片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的曲轴止推片润滑结构,即将止推片润滑方式由飞溅润滑改为以强制润滑为主,有效降低止推片失效风险。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为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包括新型结构的机体、止推轴承盖和止推片;其特征是:所述止推片包括前端止推片、后端上止推片和后端下止推片;所述机体加工给止推片供油的油道,所述油道包括主油道上的主轴承油道,以及连通主轴承油道的机体后端上止推槽油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上止推片中设置后端上止推片导油孔及后端上止推片油槽;同时设置后端上止推片定位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下止推片中设置与后端上止推片油槽对应的后端下止推片油槽;同时设置后端下止推片定位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与止推轴承盖上分别加工止推片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机体后端上止推片安装槽、机体前端止推片安装槽、止推轴承盖后端下止推片安装槽及止推轴承盖前端止推片安装槽,止推片与机体及止推轴承盖上的止推片安装槽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设置有机体后端上止推片定位槽(与机体前端止推片定位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推轴承盖设置止推轴承盖后端下止推片定位槽与止推轴承盖前端止推片定位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止推片中设置前端止推片定位舌与前端止推片储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上止推片定位舌、后端下止推片定位舌及前端止推片定位舌差异化设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发动机启动后,润滑油通过相关油道、导油孔和导油槽迅速进入后端止推摩擦副间,能够迅速建立良好的润滑油膜,避免止推摩擦副间因润滑不良导致的相关疲劳失效,达到延长止推片使用寿命的设计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机体和止推轴承盖前端特征图。图2为本技术的机体和止推轴承盖后端特征图。图3为本技术相关零件装配及油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后端上止推片和后端下止推片特征图。图5为本技术前端止推片特征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止推轴承盖、3-前端止推片、4-后端上止推片、5-后端下止推片、6-机体主油道、7-机体主轴承油道、8-机体后端上止推槽油道、9-机体后端上止推片安装槽、10-机体后端上止推片定位槽、11-止推轴承盖后端下止推片安装槽、12-止推轴承盖后端下止推片定位槽、13-机体前端止推片定位槽、14-机体前端止推片安装槽、15-止推轴承盖前端止推片安装槽、16-止推轴承盖前端止推片定位槽、17-后端上止推片导油孔、18-后端上止推片油槽、19-后端上止推片定位舌、20-后端下止推片油槽、21-后端下止推片定位舌、22-前端止推片定位舌、23-前端止推片储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包括新型结构的机体1、止推轴承盖2和止推片;所述止推片包括前端止推片3、后端上止推片4和后端下止推片5;所述机体1加工给止推片供油的油道,所述油道包括主油道6上的主轴承油道7,以及连通主轴承油道7的机体后端上止推槽油道8。进一步的,所述后端上止推片4中设置后端上止推片导油孔17及后端上止推片油槽18;同时设置后端上止推片定位舌19。所述后端下止推片5中设置与后端上止推片油槽18对应的后端下止推片油槽20;同时设置后端下止推片定位舌21。进一步的,所述机体1与止推轴承盖2上分别加工相止推片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机体后端上止推片安装槽9、机体前端止推片安装槽14、止推轴承盖后端下止推片安装槽11及止推轴承盖前端止推片安装槽15,止推片与机体1及止推轴承盖2上的止推片安装槽相适配。所述机体1设置有机体后端上止推片定位槽10与机体前端止推片定位槽13。进一步的,所述止推轴承盖2设置止推轴承盖后端下止推片定位槽(12)与止推轴承盖前端止推片定位槽16;所述前端止推片(3)中设置前端止推片定位舌22与前端止推片储油槽23。进一步的,主油道6、上主承油道7、机体后端上止推槽油道8、后端上止推片导油孔17、后端上止推片油槽18和后端下止推片油槽20形成完整的润滑油路。从而发动机在起动时,机体主油道中6的机油在压力作用下,迅速进入后端上止推片油槽和后端下止推片油槽20,在后端止推片与曲轴止推凸台面组成的摩擦副间隙内形成良好的润滑油膜,从而润滑后端止推摩擦副并快速带走其产生的摩擦热,达到降低后端止推片疲劳失效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与传统的4止推片组合相比,本技术基本不增加成本。进一步的,前端止推摩擦副由于受负荷较小,仍采用传统飞溅润滑。若发动机前端止推片承受负荷增大,也可进行强制润滑设计,其原理与后端设计相同。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本技术从结构上进行止推片防错装设计,具体包括:后端上止推片定位舌19设置在止推片对口位置,后端下止推片定位舌21设置在竖直方向且偏离竖直中心线,如此可防止后端上止推片4和后端下止推片5互相错装;前端止推片定位舌22设置在竖直方向且相对竖直中心线对称,如此可防止前端止推片3和后端止推片互相错装。进一步的,本技术可通过相关CAE计算及通过对机油供给量与油压变化量的计算,对后端上止推片导油孔17、后端上止推片油槽18和后端下止推片油槽20进行优化设计,最终达到最优润滑目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包括新型结构的机体(1)、止推轴承盖(2)和止推片;其特征是:所述止推片包括前端止推片(3)、后端上止推片(4)和后端下止推片(5);所述机体(1)加工给止推片供油的油道,所述油道包括连接机体主油道(6)上的机体主轴承油道(7),以及连通机体主轴承油道(7)的机体后端上止推槽油道(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包括新型结构的机体(1)、止推轴承盖(2)和止推片;其特征是:所述止推片包括前端止推片(3)、后端上止推片(4)和后端下止推片(5);所述机体(1)加工给止推片供油的油道,所述油道包括连接机体主油道(6)上的机体主轴承油道(7),以及连通机体主轴承油道(7)的机体后端上止推槽油道(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端上止推片(4)中设置后端上止推片导油孔(17)及后端上止推片油槽(18);同时设置后端上止推片定位舌(1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后端下止推片(5)中设置与后端上止推片油槽(18)对应的后端下止推片油槽(20);同时设置后端下止推片定位舌(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体(1)与止推轴承盖(2)上分别加工止推片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机体后端上止推片安装槽(9)、机体前端止推片安装槽(14)、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如振徐卫国孔祥涛刘志勇王恩臻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